贈畫師

《贈畫師》是現代文學家魯迅於1933年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這首詩的前兩句,作者用象徵的手法描寫了由來自當時民國首都南京的各項政策所造成的國危時亂、民生凋敝的時局。後兩句是希望畫家有新的藝術創見,以用來描畫明媚秀麗的中國山水,使能得見光明燦爛的前途的中國。詩雖是寄寓畫師,但含意深遠,寄託無窮,表達了作者對國家和民族未來的信心。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贈畫師
  • 創作年代:1933年
  • 作品出處:《魯迅全集
  • 文學體裁七言絕句
  • 作者:魯迅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整體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贈畫師1
風生白下千林暗2,霧塞蒼天百卉殫3
願乞畫家新意匠4,只研朱墨作春山5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1. 畫師:指日本畫師望月玉成。
  2. 白下:白下城,故址在今南京金川門外。唐武德九年(626年)移金陵縣治於此,改名白下縣,故舊時以白下為南京的別稱。
  3. 百卉(huì):百種花草。殫(dān):盡,指枯萎。
  4. 意匠:陸機文賦》:“意習契而為匠。”指藝術創造上的構思。
  5. 研:磨,舊時寫字作畫,須將墨磨於硯中。朱墨:朱為紅色,墨為黑色,均為寫字作畫的顏色。春山:朝氣蓬勃的山。

白話譯文

從南京城刮出的陰風使千林萬樹暗淡無光,沉沉霧氣遮天蔽日使百花枯萎凋零。
希望畫家構想出新的意境,只管用鮮麗的顏彩描繪春光明媚的山色。

創作背景

這首詩作於1933年1月26日,是書贈日本畫家望月玉成的。這位畫家為搜尋作畫題材,遠道而來。魯迅當時一方面目睹日軍不斷的侵略,而國民政府不斷的軍事、文化“圍剿”,中國滿目瘡痍,焦土千里的景象,使他感到悲憤;另一方面又對中國抗戰勝利充滿信心;有感於此創作了此詩。

作品鑑賞

整體賞析

這首詩的前兩句勾勒了一幅陰暗悽慘的畫面:白下刮出的惡風捲來潑墨烏雲,蓋沒了所有的生機勃勃的樹林,慘澹愁霧遮天蔽日,各種花草盡被摧殘。這裡通過具體形象,藝術地概括了舊中國山河破碎、民生悲慘、文壇淒涼,革命者被害的社會面貌。詩句寫出了造成這種局面的根本原因是“風生白下”,即南京國民政府的統治。一、二句正是對國民政府推行反共政策,實行鎮壓革命、扼殺文學運動的抨擊。魯迅用“白下”一詞寓意深刻,有強烈的感情色彩,既指明了地點,又暗示了國民政府政權的統治;同時由於它名字的古老和地理位置的特點,又影射了“風”的陰森和肅殺。
後兩句峰迴意轉,熱情地希望和請求畫師匠心獨運,用新穎的構思、鮮艷的色採去描繪生機勃勃的春天山林。詩句強調“只研朱墨”一種顏料來繪畫,就是要求畫家畫出一片紅的“春山”。詩中“願乞”兩字,更突出體現了詩人要求表現共產黨根據地的迫切心情;詩中強調描繪根據地要有“新意匠”,又表現了詩人對革命根據地的景仰和熱情歌頌。
全詩緊扣一個”畫”字,以強烈的對比手法,描繪出黑暗現實與革命理想的兩幅畫面。從而,表達了作者對黑暗現實的憤懣感情與革命理想的堅定信念。一、二兩句,內容上是並列關係,句式上是對偶句。作者以黑暗的“千林”與凋殘的“百卉”,逼真地描繪出舊中國的黑暗面。一個“生”字,點風的來源,一個“塞”字,狀霧的廣布,一個“暗”字,一個“殫”字,狀寫了陰森恐怖的程度。三、四兩句,內容上是起承關係,句式上是非對偶的散句。作者在上兩句現實描寫的基礎上,將筆鋒陡轉,別開生面,以“新意”引出“春山”,形象地展現出革命理想的嶄新畫面。一個“新”字,寓意深刻,感情誠摯,一個“只”字,十分肯定,力重千鈞。這裡,體現了作者“乞”的虔誠,“新”的瞻望,“只”的肯定,“作”的熱情。
此詩鍊字、鍊句卓有功力,首二句“千林暗”、“百卉殫”,畫面鮮明,“風”與“霧”,比喻形象; “生”與“塞”,抓住關鍵,深中肯綮。後二句“願乞”與“只研”,雖為規諫之語,紆徐婉轉,但表現了作者熱切的心情與誠摯的願望。

名家點評

北京師範大學中文系教授張紫晨:“這首《贈畫師》,立意不俗,構思新巧,畫中有詩,詩中有情。”
中國魯迅研究會副秘書長鄭心伶:“這首詩意境深遠,畫外有畫。縱使“風生”,“霧塞”,“千林暗”,“百卉殫”,卻還有肅然不屈的“春山”。這裡面蘊藏著多少希望和理想!”

作者簡介

魯迅(1881~1936),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者。原名周樹人,字豫山、豫亭,後改名為豫才,浙江紹興人。1918年5月,首次以“魯迅”作筆名,發表了中國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他的著作以小說、雜文為主,代表作有:小說集《吶喊》、《彷徨》、《故事新編》;散文集《朝花夕拾》;文學論著《中國小說史略》;散文詩集《野草》;雜文集《》、《熱風集》、《華蓋集》等18部。毛澤東主席評價他是偉大的無產階級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國文化革命的主將,也被稱為“民族魂”。
魯迅魯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