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惠山僧惠衷詩》是宋代詩人蘇軾創作的一首七言律詩。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贈惠山僧惠衷詩
- 創作年代:北宋
- 作品體裁:七言律詩
- 作者:蘇軾
- 作品出處:《東坡七集》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語注釋,作品譯文,作品鑑賞,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贈惠山僧惠衷詩
行遍天涯意未闌①,將心到處遣人安②。
山中老宿依然在,案上楞嚴已不看③。
欹枕落花余幾片,閉門新竹自千竿。
客來茶罷空無有,盧桔楊梅尚帶酸。
注釋譯文
詞語注釋
①闌:殘、盡。
②將心:用安心法,使人神清性定。
作品譯文
僧人走遍了海角天涯意猶未盡,到處使用安心法使人心安。
住在山中的老人依然健在,案上的《楞嚴經》已經不再翻看。
倚著枕頭只見窗外落花片片,關上屋門室外新竹已白乾竿。
客人來後飲茶之外一無所有,盧桔楊梅沒有成熟有些發酸。
作品鑑賞
這首詩寫僧人惠衷的修行生活。一、二句是說僧人云游四方,走遍天涯海角依然是意猶未盡。他四處傳教,普渡眾生,以四海為家,漂泊不定,這是僧人惠衷生活的一個重要的生活內容。三、四句意思是:平日裡惠衷經常與山中老宿談詩論禪,已很少看《楞嚴經》了。對於為什麼“案上楞嚴已不看”,詩的五、六兩句作了回答,原來,詩人已從清靜閒適的生活之中體悟到禪的妙趣。倚枕看花,閉門對竹。大自然優美、靜謐的環境對於僧入有一定的移情作用,可以讓他們更好地參佛坐禪;另外,花開花落、竹木生長的自然現象又讓僧人感悟到萬物生生滅滅的佛理。末尾兩句寫僧人生活拮据,客人來了,只有清茶相待,別無他物,盧桔、楊梅都沒有成熟,尚有酸味,不能供客。生活雖然貧困,僧人卻不為所動,甘守清貧,心中平實、祥和,因為他已經從修禪生活中得到感悟,得到滿足,把物質生活看得很輕、很淡。
惠山寺,位於惠山秀嶂街(今惠山直街和橫街交接處),始建於南北朝,距今已有一千五百餘年。與佛的因緣最早要追溯到晉朝,相傳西域僧人慧照來到無錫秀麗的西神山麓駐錫傳道,從此就有了惠山之名。寺建於宋景平元年(公元423年),梁大同三年(537年),建大同殿,易名為法雲禪院。唐宋間,又改名為昌師院、普利院、旌忠薦福功德禪院等。惠山寺是禪宗道場,歷史上香火旺盛,高僧眾多,唐宋鼎盛期僧舍達數千間。惠山因佛而繁榮。從唐朝會昌至清朝同治的千餘年間,惠山寺五次遭劫,五次重建。清朝乾隆皇帝曾到惠山寺禮佛並留下大量詩篇。1863年李鴻章在惠山寺廢墟上建昭忠祠。惠山寺由於其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而歷無錫十大叢林之首。保存完整的唐代聽松石床、唐宋經幢、香花橋、宋代金蓮橋、明代古銀杏、清代御碑等珍貴文物以及近年修復建造的大雄寶殿、惠山寺鐘等展示了佛教文化的獨特魅力。2004年4月26日,具有1500餘年歷史的江南名剎惠山寺法喜充滿 ,修復開放並恢復宗教活動,從此晨鐘暮鼓、經聲佛號又迴蕩在錫惠山麓。目前的惠山寺佛法僧三寶俱足,古老的叢林正呈現出勃勃生機。
作者簡介
蘇軾(1037-1101年),字子瞻,又字和仲,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屬四川省眉山市)人,宋代文壇舉足輕重的文學家。卒諡文忠。學識淵博,喜獎勵後進。與父蘇洵、弟蘇轍合稱“三蘇”。其文縱橫恣肆,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與歐陽修並稱“歐蘇”。其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並稱“蘇辛”。又工書畫。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樂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