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從弟·泛泛東流水

《贈從弟三首》是漢末三國時期詩人劉楨的組詩作品,此詩為第一首。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贈從弟·泛泛東流水
  • 創作年代:東漢末年
  • 文學體裁:五言古風
  • 作者:劉楨
作品全文,注釋,白話譯文,作品賞析,作者簡介,

作品全文

泛泛東流水⑴,磷磷水中石⑵。
蘋藻生其涯⑶,華葉紛擾溺⑷。
采之薦宗廟,可以羞嘉客⑸。
豈無園中葵?懿此出深澤⑹。

注釋

⑴泛泛:水流貌。
⑵磷磷:形容石頭色彩鮮明。
⑶蘋(pín)藻:水草名,古人常采作祭祀之用。
⑷華葉:花與葉。
⑸羞:通“饈”。嘉客:佳客,貴賓。
⑹懿(yì):美好。

白話譯文

山澗里溪水順暢地向東流去,溪水清澈,水中的石頭清晰可見。
苹藻這些水草在水邊默默地生長,十分茂盛,隨著微波輕輕蕩漾。
採集它們可以用作宗廟祭祀,可以進獻給尊貴的賓客。
難道沒有菜園中的冬葵這種珍貴的蔬菜可以用來進獻嗎?這是因為苹藻來自幽遠的水澤,更加美好、可貴。

作品賞析

讀劉楨的詩,須先了解他的為人。在建安時代,劉楨是一位很有骨氣並有正氣的文士。據《典略》記載,一次曹丕宴請諸文學,席間命夫人甄氏出拜,“坐中眾人皆伏”,唯獨劉楨“平視”,不肯折節。曹操恨他“不敬”,差點砍了他的腦袋。以這樣的氣骨作詩,其詩自能“挺挺自持”、“高風跨俗”。
此詩詠的是“苹藻”。苹藻生於幽澗,“託身於清波”,歷來被視為潔物,用於祭、享。此詩詠苹藻,開筆先敘其託身之處的非同凡俗:“泛泛東流水,磷磷水中石。”“泛泛”敘澗水暢流之狀,“磷磷”寫水中見石之貌。讀者眼前,頓時出現了一派幽涼、清澈的澗流。然後才是苹藻的“出場”:“苹藻生其涯,華葉紛擾溺”——在幽澗清流之上,苹藻出落得花葉繽紛,隨著微波輕輕蕩漾,顯得何其清逸、美好!“采之薦宗廟,可以羞(進)嘉客。”這就是人們用作祭享、進獻貴賓的佳品呵!這兩句寫苹藻的美好風姿,用的是映襯筆法。讀者可以感覺到,其間正有一股喜悅、讚美之情在汩汩流淌。接著,詩人忽然拄筆而問:“豈無園中葵?”意謂:難道園中的冬葵就不能用嗎?回答是深切的讚嘆:“懿(美)此出深澤!”但苹藻來自深遠的水澤,是更可貴、更能令人讚美的。這兩句,用的又是先抑後揚的筆法:前句舉“百菜之主”園葵之珍以壓苹藻,是為抑;後句贊苹藻之潔更勝園葵,是為揚。於問答、抑揚之中,愈加顯得苹藻生於幽澤而高潔脫俗的可貴。以此收束全詩,令人讀來餘韻裊裊。

作者簡介

劉楨(186~217)漢魏間文學家。“建安七子”之一。字公幹。東平(今屬山東)人。父劉梁,以文學見貴。建安中,劉楨被曹操召為丞相掾屬。與曹丕兄弟頗相親愛。後因在曹丕席上平視丕妻甄氏,以不敬之罪服勞役,後又免罪署為小吏。與陳琳、徐幹、應瑒等同染疾疫而亡。文學成就主要表現 在詩歌、特別是五言詩創作方面。曹丕就曾說他“其五言詩之善者,妙絕時人”《又與吳質書》。其作品氣勢激宕,意境峭拔,不假雕琢而格調頗高。他與王粲合稱“劉王”。與孔融、陳琳、王粲、徐幹、阮瑀、應瑒合稱建安七子,他以詩歌見長,其五言詩頗負盛,後人將他與曹植並稱“曹劉”,為“建安七子”中的佼佼者。 [1] [7]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劉楨去世。他的著述包括《毛詩義詞》十卷,文集四卷。後人集有《劉公幹集》傳世。劉楨的文學成就,主要表現在詩歌、特別是五言詩創作方面。曹丕就曾說他"其五言詩之善者,妙絕時人"(《又與吳質書》)。其作品氣勢激宕,意境峭拔,不假雕琢而格調頗高。他與王粲合稱"劉王"。他與王粲各有一篇《大暑賦》,在文采上的差異是很明顯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