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音諾顏汗部,喀爾喀蒙古4部之一。亦稱三音諾顏汗部、賽因諾顏汗部。以汗號得名。成吉思汗十八世孫圖蒙肯信仰黃教,達賴喇嘛授以“賽音諾顏”號。“賽音”意為“好”,“諾顏”意為“長官”。初隸土謝圖汗部。順治十二年(1655),清廷授其子丹津喇嘛為8扎薩克之一。康熙二十七年(1688),其孫善巴因避準噶爾部噶爾丹擾掠,率眾歸清。三十年授札薩克多羅郡王。三十五年(1696),晉和碩親王。雍正三年(1725),善巴從弟策棱以從征有功,清廷以其屬眾從土謝圖汗部分出,別為一部,稱賽音諾顏部。與土謝圖汗部、車臣汗部、札薩克圖汗部統稱喀爾喀4部。初編19旗,後增3旗,附額魯特2旗,共24旗。為喀爾喀中路。乾隆中加汗號。牧地東界博囉布爾哈蘇多歡,西界庫勒薩雅索郭圖額金領,南界齊齊爾里克,北界齊老圖河,約當今蒙古國後杭愛、巴彥洪戈爾等省和前杭愛、札布汗、南戈壁等省各一部分。諸旗會盟於汗阿林。該部受封王、貝勒、貝子、公爵者21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