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神( 游城南之一)

作者簡介,作品原文,作品注釋,作品賞析,

作者簡介

韓愈(768~824),字退之,漢族,唐河內河陽(今河南孟縣)人。自謂郡望昌黎,世稱韓昌黎。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宋代蘇軾稱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為唐宋八大家之首,與柳宗元並稱“韓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著有《韓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師說》等等。

作品原文

賽 神1(游城南之一)
唐·韓愈
白布長衫2紫領巾3,差科4未動是閒人。
麥苗含遂5桑6生葚7,共向田頭樂社神8。

作品注釋

1、賽神:賽神也是神祇崇拜的一種活動方式,賽神活動方式很多,有賽大豬、賽大鵝等,各家各戶的豬鵝宰殺後,擺在一塊集中設祭,讓神明評比,看哪——家的大。清朝張心泰《粵游小識》卷三引佚名《潮城竹枝詞》云:“四月初旬猶賽神,五更三點有遊人。居然長夜不春地,幾度風光過跟新。”
2、長衫:長衫又稱社神為滿族人的常服,仿馬褂而於斜部加以割截、縫綴,以表征福田、百納之意。
3、領巾:披或系在脖子上的織品。宋周邦彥《如夢令·思情》詞:“塵滿一絣文繡。淚濕領巾紅皺。”系在脖子上的絲棉織物。
4、差科:指差役和賦稅。宋陸游《岳池農家》詩:“綠秧分時風日美,時平未有差科起。”
5、含遂:含,懷藏末露。遂,成功。
6、桑:桑樹,屬桑科桑屬,為落葉喬木。桑葉呈卵形,是餵蠶的飼料。
7、葚(shèn):桑樹的果實,通常暗紫色,漿果狀,酸味適中,可食。
8、社神:古代謂土地神。《禮記·郊特牲》“社祭土而主陰氣也” 孔穎達疏引漢許慎 曰:“今人謂社神為社公。”。凡樹社者,欲令萬民加肅敬也。”

作品賞析

韓愈這首七絕《賽神》是他寫的《游城南十六首》詩的首篇。《游城南十六首詩》是韓愈晚年對少年時在宣城生活的美好回憶,如揪樹、把酒、風折花枝等,而這首詩人卻寫農家春日賽神時眾人共同歡樂的場面。
土地是農民的生命,它是人們祖祖輩輩居住的地方,也是農民獲取生存來源的根本。所以農民對無限崇拜。後來人們對土地的崇拜便轉化為對土地神的崇拜,這是因為由於“土地廣博,不可遍敬也;五穀眾多,不可一一祭也。故封土立社而示有土尊”,這就是賽神。賽神活動方式很多,有設祭,儀式,表演等。詩的第一句“白布長衫紫領巾” ,寫賽神人的裝飾、衣巾。唐時的鄉村社會,到了賽神時,為了表示對神靈的尊重,這也是民眾休閒娛樂的時期,他們將平淡無奇的生活裝扮得豐富多彩,故要彩裝。這句用了“白”和“紫”兩了描寫顏色的詞,色彩清晰、活龍活顯。 “長衫”與“領巾”寫出賽神人的打扮。
據清朝張心泰《粵游小識》卷三引佚名《潮城竹枝詞》云:“四月初旬猶賽神,五更三點有遊人。居然長夜不春地,幾度風光過跟新。”賽神一般在仲春和仲秋月進行,唐初高祖和太宗在位期間,即是以二月、八月戊日為賽神日。春天,人們要企盼望要有一個好收成,舉行這種活動,意在企求土地神保估。詩的第二句“差科未動是閒人”,差科,指差役和賦稅,而這時一年剛剛開始,而差科還未動,大家還閒在家裡。這兩句是個倒裝句,倒裝是突出這次活動的主角。
為了活躍氣氛,在賽神的日子裡,人們要演奏樂器,跳起舞蹈,品嘗佳肴,暢飲美酒,“婆娑依里社,簫鼓賽田神。灑酒澆芻狗,焚香拜木人。女巫紛屢舞,羅襪自生塵。”(王維《涼州郊外游望》),“芻狗”、“木人”、“女巫”等的出現,使賽神活動更加熱鬧、可觀。詩的第三句“麥苗含遂桑生葚”,是寫農作物生長的情況。“含遂”,即懷藏末露,包孕著新的生物。春天,麥苗返青,孕育著新的希望。“桑生葚”,而桑樹己經結出果子了。南方桑樹,陰曆三月就開始掛果,四、五月成熟了。從這句可以看出,韓愈寫的是春日的賽神。
賽神,又叫社日。在唐代,春秋二社發展至興盛,不但皇帝經常賜予大臣節物,還允許下面的官員、文人參加其活動。《舊唐書·司空圖傳》載:“歲時村社雩祭祠禱,鼓舞會集,圖必造之,與野老同席……”是說司空圖參加了“村”里的社日活動。詩的第四句“共向田頭樂社神”,寫的就是這一壯觀的場面。這時,人們借著娛神的機會,擊鼓喧鬧,縱酒高歌,還直接到田頭地邊。這時,咚咚的鼓樂猶如春雷陣陣,喚醒大地,催生萬物,令群情激奮;飲酒、醉酒中,處於不同心境和處境中的人都會找到一種忘掉生活負累、如夢如幻、身心自由的狂放狀態。於是“釀酒迎新社”、“家家扶得醉人歸”,成為唐代鄉村社會的一道迷人風景。同樣,韓愈因為參加了宣城城南鄉民的活動,並受到他們情緒的鼓舞與感染,體會到了共同的快樂,所以發出如此的感慨。
這首詩寫出賽神活動的熱鬧場面,既有集體,也有個體的描寫,集體寫得壯觀、宏偉;個體寫的鮮明生動。同時通過植物生長的描繪,又寓意賽神活動新的意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