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上世紀三四十年代活躍在
天橋遊樂場的著名民間藝人、“賽活驢”的創編人關俊德、關金鳳被譽稱天橋“八大怪”之一。
關俊德、喬金鳳兩位藝人表演“賽活驢”一舉成名後,又通過在《八仙得道》劇目中扮演“八仙之一張果老”的神驢,使“賽活驢”名噪京城,傳為佳話。後期,關德俊與喬金鳳之妹喬銀鳳合演毛驢舞,並以蓮花落的曲調上演了一些“三小”戲(小生、小旦、小丑)的節目,如《孫繼皋賣水》、《楊二舍化緣》等劇目,名曰“彩唱蓮花落”,延續了當年的風采。
關德俊、喬銀鳳相繼謝世後,只有藝人屈國田得到了毛驢舞的真諦,並與喬金鳳繼續合演毛驢舞,不失傳統藝術風格,得到了觀眾的認可。上世紀四十年代末,由於種種原因,毛驢舞逐漸淡出舞台,其絕技亦無人繼承。
目前狀況
再現舞台
自2001年廠甸廟會恢復以來,在宣武區文化委員會的指導和支持下,北京學明藝術團傳承和發展了此節目,受到業內人士和觀眾們的好評。2006年,在清華大學內的舞台上展示新創編的“毛驢舞”時,以“凳上叼花、驢上單臂頂、毛驢三百六十度旋子”等高難技巧。該節目還參加了“北京第二屆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展演”等活動,使傳統絕活“賽活驢”再現舞台、歷久彌新。目前,民辦藝術團體的發展還存在一定的困難,如:演員大部分來自於各省市,且年齡偏小,流動性大,使項目傳承和演出存在不穩定性;該團面臨著表演場所不固定及資金短缺等問題,亟待各級政府相應改革的出台和社會各界的大力關注和支持,並擴大影響力和知名度,使賽活驢這一民間文藝形式得到更好的傳承和發展,為文化、旅遊事業發展做出貢獻。
重現輝煌
在2009年北京舉辦的“首屆國際滑稽節”上,北京金玲藝韻文化藝術中心參演的“賽活驢”獲得了最佳表演獎及最佳編創獎。北京金玲藝韻文化藝術中心領軍人物胡金玲在參考了大量歷史文獻和走訪老天橋親歷者、民俗雜技專家如李濱聲、張少傑、傅起鳳等老師後,結合現代舞台表演形式,將當初在天橋遊藝場撂地攤賣藝的這種純民間的毛驢舞改編成為適應現代舞台表演的完整獨立的雜技、滑稽小段,使天橋八大怪的“賽活驢”獲得新的藝術生命。
繼“賽活驢”之後,北京金玲藝韻文化藝術中心又復排了假人摔跤、豬八戒背媳婦兒、手影戲等一系列傳統喬裝劇目,並成功獲得北京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喬裝戲傳承人身份。
堂會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