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特單絲殼,屬白粉菌目,白粉菌科,拉丁名為Sphaerotheca wrightii。
拉丁綱名 | Ascomycetes |
中文綱名 | 子囊菌綱 |
拉丁目名 | Erysiphales |
中文目名 | 白粉菌目 |
拉丁科名 | Erysiphaceae |
中文科名 | 白粉菌科 |
拉丁名 | Sphaerotheca wrightii |
中文名 | 賴特單絲殼 |
定名人 | (Berk. et Curt.) Hohn. |
參考文獻 | Erysiphaceae |
白粉菌科 簡單介紹 專性寄生在植物表面、產生白粉狀病徵的病原真菌。它們屬於子囊菌亞門核菌綱白粉菌目白粉菌科,有較高的寄生專化性。 白粉菌科 詳細內容 白粉菌的營養體為有隔分枝的菌絲,在植物表面寄生,以吸器伸入寄主細胞內吸取養分和水分並在表皮不斷擴展(少數白粉菌為內寄生或半內寄生)。白粉菌的無性繁殖是在分生孢子梗上產生單個、橢圓形、串生的分生孢子。有性繁殖以雄器和產囊體配合後,在圓球狀的閉囊殼內產生子囊和子囊孢子,閉囊殼的子囊數依種類的不同而各異,從單個到多個。閉囊殼外有各種形狀的附絲。白粉菌的分類以菌絲的寄生部位、閉囊殼內子囊數目、外部的附絲形態及分生孢子形態等為主要依據,下分3個亞科,10個屬,其中常見的有:白粉屬、球針殼屬、鉤絲屬、叉絲殼屬、單絲殼屬、叉絲單囊殼屬和內絲白粉屬。 白粉菌科 流行原因 白粉病發生後,寄主受害部位生長受抑制,逐漸退綠變黃,出現枯斑至最後全葉枯乾,如許多葉片同時受害,也可以使植株早枯。病害後期,由菌絲和分生孢子構成的白粉狀霉層中,常出現許多散生的黑色粒狀的閉囊殼,並以此越冬,次春以子囊孢子進行初侵染。但有些白粉菌並不經常進行有性繁殖,而以分生孢子在溫暖地區或保護地越冬。植物生長季節,分生孢子可重複產生,通過氣流傳播,進行再侵染。較高的濕度有利於分生孢子的萌發和侵染,但白粉菌是較耐乾旱的真菌,在相對濕度很低的條件下,分生孢子也能萌發。空氣潮濕、氣溫較高或乾濕交替、光照不足的氣候條件以及氮肥過多和作物過密等情況,均有利於白粉病的流行。 白粉菌科 防治方法 白粉病菌類的防治主要採取選育抗病品種,改善栽培管理,做好病害流行預測和及時進行化學防治等綜合措施。硫劑、托布津、多菌靈和粉銹寧等防治白粉病效果較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