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垓

賴垓(1593~1661) 字元式,號宇肩,福建德化大銘瓊溪人。生於明萬曆廿一年(1593)農曆十二月廿七日。

基本介紹

  • 本名:賴垓
  • 字號:元式
  • 所處時代:明朝
  • 出生地:福建
  • 出生時間:1593
  • 去世時間:1661
  • 性別:男
簡介,個人經歷,

簡介

秉賦聰穎過人,並受家學薰陶,好學不倦,9歲能文,淹貫經史。天啟七年(1627)秋,由恩貢應順天府(今北京)鄉試中舉人,崇禎元年(1628)春禮部會試中進士。一時“捷北闈,第南宮,以才名為天下重”。

個人經歷

賴垓出身於世代書香之家。祖父賴孔教、父賴燫,皆貢生出身,性至孝,並長期執鞭山區塾學,過著清貧儉樸的塾師生活,勤懇教學不倦。祖父賴孔教(?~1590)後出任安徽全椒司訓,愛士如子,對新進縣學生員“有貧者反贄資之,喪不能禮者割俸助之”。父賴燫(1574~1645),曾任福建尤溪司訓,升廣東四會知縣,為政廉明剛正,出五冤獄,不避權貴,深受士民敬仰。賴垓幼承庭訓,有父祖遺風。登第後,初授浙江平湖知縣,廉潔奉公,勤政愛民,矢志冰檗。他一上任,即深人民間察訪,針對弊端,訂出興革措施,著實抓辦幾件大事:重視振興教育,修建學宮,加強縣學和各地書院的督導,延聘學識淵博的名儒授課,認真甄拔培養家世寒微而品學兼優的傑出人才;精簡節約,緊縮行政開支,減輕人民負擔,如裁減差役50名,清退湖稅溢額銀,節省海堤修築濫用費。又建立備荒義倉14所,復修糧莊,創建糧囤,積儲民食;核查清理軍產田百餘畝,以充實軍需,緩解百姓重負;清理私鹽40萬斤,打擊囤積居奇者。此外,還建公墓以埋葬客籍死者或無主屍體,改革殯葬陋習等。由於他推行應興應革措施具體有力,將政令落到實處,成效顯著,政風民風一新,人民得以休養生息,促進經濟文化發展,士民競頌。
賴垓因任職平湖政績卓著,“吏治文學冠兩浙”,崇禎七年(1634)升翰林院簡討,未幾轉右春坊(太子宮),中允翰林院編修,又調國子監司業兼管祭酒印務,復調右春坊右庶子、兼翰林院侍讀僅管國子監事,事升禮部左侍郎兼翰林院侍讀學士、管理國子監祭酒印務。他在朝中任職多年,忠於職守、成為崇禎皇帝得力近臣之一,授階通議大夫,命為東宮講學,晉秩宗伯學士。其間,曾屢次受命為欽差大臣,代表朝廷之楚、高麗(今朝鮮)、安南(今越南)等地冊封藩王。
據說,賴垓奉命要到安南冊立安南王,其使命極為艱巨危險。當時安南王去世,各部落酋長互相割據火併爭奪王位,前幾位欽差大臣均被未封上王位的酋長殺害。而賴垓深謀機智,啟程之前,向崇禎請命要來一件“龍袍”隨身帶去。他到安南首府後,於王宮擺上香案,莊嚴神秘地將欽賜“龍袍”恭奉案上,以示皇威。各部落酋長、王宮大臣看到這回來頭與過去大不相同,莽撞不得,個個服貼跪拜於龍案前接旨。賴垓宣讀聖旨後,又發給各酋長一個錦囊,並鄭重宣布:“皇上有旨,神靈難欺。諸位回去7天后打開錦囊,裡面黃綾上寫有‘王’字者為王。誰敢違命提前偷開錦囊者、誰敢逆旨不服者‘天雷霹殺’!”之後,各酋長、各王宮大臣皆領旨並神秘地向龍案叩拜退去。這樣,各酋長、王宮大臣誰也不敢“違天逆旨”,等7天以後打開錦囊,賴垓早已安全離開安南返回國內。這時,各酋長與王宮大臣懾於神靈、皇威,皆服從新王調遣,平息了紛爭奪權而趨安定的局面。賴垓順利完成冊封安南藩王的使命後歸來,崇禎帝龍顏大悅,親自下階迎接,為其晉階宗伯學士,並賜以“代天行璽”豎匾,其匾今猶存。因之民間有“賴垓封王,權君七日”之傳說。崇禎帝又將其帶往安南的“龍袍”賞賜給他作紀念。後來,賴垓將該龍袍帶回瓊溪老家,其子孫一直作為傳家寶珍藏流傳下來。過去瓊溪村(含今瓊山、瓊英等)進香迎神時,常有一面寫著“太子太傅,禮部侍郎,高麗正使,世代簪纓”大旗,以示榮耀。
崇禎十七年(1644),賴垓奉旨給假回鄉省親,未及返京,李自成農民義軍攻陷北京,山海關總兵吳三桂引清兵入關,明亡。賴垓遂結廬瓊溪,隱居不仕。後來,清廷屢次差使徵召,賴垓託病固辭,家居近20年,寄情山水,詩酒自娛,自撰山樓聯:“皎月高懸薜蘿夜,蒼天長放蕨薇春”,以表心跡。清順治十八年(1661)農曆十月二十日辭世,享年六十九歲。生前著有文集10餘卷,皆散失。流傳下來的詩篇《重遊九仙山》、《登石壺洞》、《飛仙山》等收輯於《瓷都德化古今詩萃》。錄三首於後:
重遊九仙山
(時適奉旨趣還朝供職)
芙蓉削就貌原尊,嵩岱恆華總第昆。
出岫雲霞蹤獨幻,通天呼吸氣難捫。
龍池青色翔風雨,石洞蒼斑嘯鶴猿。
徒倚危巔胸政盪,可堪書劍動衡門。
登石壺洞二首
(一)
削成絕壁辟鴻蒙,界畫河山指顧雄。
林壑嵐光浮岫白,海門雲氣上衣紅。
位尊肺柱天倪闕,洞走龍蛇佛子宮。
簫鼓忽從危石度,恍疑鈞樂奏崆峒。
(二)
孤亭壺嶠勢巑岏,壁立東南一柱看。
地俯群峰惟隱霧,天高九月頓生寒。
萬年洞壑藏靈怪,八部風雲護石壇。
登眺幸同名勝侶,欲從千翼競飛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