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坊建築群,位於福建省三明市清流縣賴坊鄉賴安、賴武村,包括彩映庚宅、翰林第、棠棣競秀宅、來青宅、攸敘宅、迎薰宅、賴氏家祠等七組建築群,被稱為古代閩西客家建築的“活化石”。
賴坊建築群為明清時期保存較完整、成片成規模、建築種類較多的客家古建築群。賴坊建築群構成明清時期客家村落骨架的街巷,水網系統布局完整,仍是整個村莊條塊的界限。各類古建築按功用有序分布,交通、商貿、學校、城門,山寨等社會性基礎設施和宮廟祠堂、祖屋、民居等各建築單元,保存完整,大多仍在發揮著它的社會功用。賴坊建築群分體現了建造者的匠心獨運,是客家古村落建築的瑰寶。
2013年1月28日,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賴坊建築群為賴坊建築群福建省第八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賴坊建築群
- 地理位置:福建省三明市清流縣賴坊鄉賴安、賴武村
- 保護級別:福建省第八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 批准單位:福建省人民政府
歷史沿革,建築特色,主要建築,彩映庚宅,翰林第,攸敘宅,賴氏家祠,文物價值,歷史文化,傳統民俗,相關人物,保護措施,旅遊信息,地理位置,交通,
歷史沿革
據《賴氏祖譜》記載,賴坊村始建於北宋乾興元年(1022年),賴一郎公與其弟九郎公從沙蕪出發尋找丟失的母豬,一路走來,邐迤尋至後龍山下,找到了已經產崽的母豬。見母豬和十幾頭豬仔個個肥碩精壯,兄弟兩人好生歡喜,又見此地地脈深厚,氣望軒闊,是一生聚佳地,便相約舉家遷於此,卜居水東,繁衍耕殖,世代相傳已有三十餘代。
至明代,賴坊已形成“居民據而為鄉落,於坊里相望,室廬相接,雞犬相聞,庶已哉”的富庶之鄉。
迨至清代晚期,賴坊已有人口一千五百餘人,除一家為黃姓外,余者皆為賴姓,血緣關係緊密且傳承有序,是客家民系賴氏一門中較為完整的支脈。
建築特色
作為組成客家古村落的各個建築單元,賴坊建築群樣式多樣化,既有圍屋式典型客家宅院,還有府第式、碉樓式,棚屋式和吊腳樓式等各式建築模式。
賴坊建築群主要建築特徵為廳堂廚房間閣四方式,以純木結構平房為主,少數富戶官家採用磚木結構,中間有上下廳,左右兩擺橫屋對稱,前後左右各有天井,廳中央天子壁上必有神龕供奉祖宗或神像,廳與廳之間有廂房,整個建築前有池塘,後有花園,外有門樓,內有水井等。
建築單元外表風格素樸,但裝飾手段及技法多樣化,以木雕、磚雕、石雕等為主的“三雕”藝術,圖案設計精到,技法嫻熟,功力遒勁,其內容和形式表現著賴坊人樸素而獨到的美學意趣和理想願景。另外,灰塑、壁畫、彩繪等裝飾手段亦有突出表現。他們與“三雕”藝術一起,共同構成賴坊建築群裝飾藝術的長廊。
此外,賴坊建築群循因根據所在方位卜相大吉而建,講究風水地脈靈氣,注重以廳堂為中心,配以門樓,下堂、廂房、及護厝等,堂前有天井,天井多用卵石鋪襯花卉紋案、銅錢紋案及太極圖案,大門前有前坪及池塘。體現著閩西客家村落建築中因地制宜,因形布局,小巧體量,注重實用的特點。
主要建築
彩映庚宅
彩映庚宅建於清光緒十八年(1892年),坐東朝西,由磚雕門樓、下廳、上廳、兩側廂房及左橫屋組成,占地面積449平方米。門樓磚砌,八字形四柱三間三樓歇山頂;上廳面闊三間,進深五柱,穿斗式梁架,硬山頂。
翰林第
翰林第,又名行素居,位於賴坊鄉賴武村,主屋坐東朝西,磚木結構。翰林第建於清鹹豐年間(1851—1862年),歷時10年建成,由清舉人賴兆初所建。
翰林第外有磚牆環繞,內為木結構。坐東朝西,由門坪、下廳、中廳、上廳、兩側廂房及左右橫屋組成。上廳面闊三間,進深五柱,穿斗式梁架,硬山頂。棠棣競秀宅坐東朝西,由外門頭房、門樓(下廳)、中廳、上廳、後廳、兩側廂房及左右橫屋組成,占地面積1109平方米。門樓磚砌,八字形四柱三間三樓歇山頂,門額墨書“棠棣競秀”,檐下“漁、樵、耕、讀”等彩畫保存完好。中廳面闊三間,進深五柱加前廊,抬梁、穿斗式梁架,硬山頂。來青宅坐西朝東,由門樓、正廳、兩側廂房及左右橫屋組成,占地面積437平方米。門樓磚雕,八字形四柱三間三樓歇山頂;正廳面闊三間,進深五柱加前廊,抬梁、穿斗式梁架,硬山頂。攸敘宅坐東朝西,由外門樓、下廳、上廳、后座圍屋、兩側廂房及左右橫屋等組成,占地面積631平方米。門樓磚雕,八字形四柱三間三樓歇山頂;上廳面闊三間,進深五柱,穿斗式梁架,硬山頂。迎薰宅坐東朝西,由門樓、前坪、下廳、上廳、兩側廂房及左二列橫屋、右三列橫屋組成,占地面積886平方米。上廳面闊五間,進深五柱,抬梁、穿斗式梁架,硬山頂。
翰林第有大小房間41間。廳堂雕樑畫棟,懸掛牌匾兩塊,分別為大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秋、冬月所立,牆上可見“恭報”“捷報”十餘張,其分別為賴祖齡、賴祖頤、賴翰越、賴成章、賴宜球、賴兆初、賴翰繭、賴宗禮、賴宗會、賴宗和、賴宗海等人之“恭報”“捷報”。
攸敘宅
攸敘宅位於賴安村中部,建於清後期。建築座東朝西,由磚雕門樓、前坪、上下廳合院式主座、后座圍屋,左右各一列橫屋組成,總寬24.54米,進深28.91米,占地面積631.34平方米。磚徹門樓開在空坪之左側,為八字形四柱三間三樓歇山頂式;中軸線上的主座大門則為兩柱一間三樓式,門額墨書“攸敘”兩字。主座上下廳各懸有民國時期的牌匾一塊;天井左右廂房隔扇窗花及絛環板木雕精美。民居格局完整,後部圍屋的弧形轉角等與客家建築的圍龍屋存在相通之處。
賴氏家祠
賴氏家祠建於明泰昌元年(1620年),磚木結構,坐東向西,由大門、門廳、邊廂通廊、正廳等組成,占地面積299平方米。正廳面闊三間,進深五柱,抬梁、穿斗式梁架,硬山頂。
賴氏祖祠上下廳堂連同天井長9.2米,下廳內左右兩旁設廂廊,正祠門用花磚構建成牌樓,門頂砌為塔形尖狀,顯得十分莊嚴。祠堂門上方的石板橫額書有“源遠流長”,磚砌牆體左右側屏風鑲嵌著石碑,上刻“八仙過海”和“忠孝廉節”及“光祿大夫”等字,渾厚有力,凸顯蒼勁素雅之美。技藝精細寓意深遠的雕花窗扇隨處可見。尤具特色的是,天井裡色澤鮮明的鵝卵石鋪設的銅錢形狀吉祥圖案,寄託了祈盼子孫後代興旺發達的願望。
文物價值
賴坊建築群分體現了建造者的匠心獨運,是客家古村落建築的瑰寶。賴坊建築群的建築設計精巧,樣式獨特,用料考究,工藝精湛,中原古建築文化精髓,融入了客家先民工匠創造性構思,是明清建築技術與建築藝術的完美結合,文化底蘊深厚,是建築史上的一朵奇葩,亦是不可多得的歷史文化遺產。
歷史文化
傳統民俗
賴坊建築群生活著以賴姓為主的3000多村民,這些賴氏後裔繼承著傳統的原汁原味的客家文化,如“獅龍會”“火把節”“擺五方”等,體現了客家人守正、至理而又熾熱果敢的文化特質。
相關人物
賴初兆
賴初兆出身書香世家,博學多才,文采斐然。清末光緒年間,賴初兆上京趕考,當時官場貪污腐敗成風,主考官向他索賄,並保其高中,但他從小謹遵“清正廉潔”之家訓,毅然拒絕其要求,後被打壓,名落孫山。落榜後的賴初兆回鄉後建立賴坊書院——東壁山房,賴初兆對待學生們孜孜不倦,因材施教。後來許多學生都考取了功名,因擢登科甲功名者有18人,東壁山房便有了“一門三進士,比屋五舉人,十八藍衣拜祖宗”之美譽,後人便將其改名為翰林第。
保護措施
2013年1月28日,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賴坊建築群為賴坊建築群福建省第八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旅遊信息
地理位置
賴坊建築群,位於福建省三明市清流縣賴坊鄉賴安、賴武村。
賴世古民居
交通
從清流縣出發,經G534、X786可至賴坊建築群,約52千米,約需用時1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