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量哲學就是用哲學的思維解決人類社會在發展的過程中所遇到的質量問題。質量管理科學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質量哲學作為質量管理科學的一個分支,在人類文明發展的過程中越來越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質量管理科學可以分為質量管理自然科學和質量哲學兩個部分。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質量哲學
- 套用學科:哲學
簡介,菲利普·克勞士比談質量哲學,費根鮑姆兄弟的質量哲學,道與術的哲學,戴明的質量哲學,田口博士的質量哲學和方法,陳昌椿的質量哲學觀點,
簡介
質量哲學的思維越來越被大多數人們所接受,如世界質量先生克勞士比先生的“零缺陷”質量哲學,已經風靡全球,在人類生產生活中已經發揮了極大的催進作用.
菲利普·克勞士比談質量哲學
1952年,我在一家叫作克羅斯萊公司當質量部門的初級技術員,測試電動機以及檢測齒輪箱。這就是我成為質量專業人員生涯的開端。
我想要盡力學會所有關於質量控制的知識以便把質量作為我的生涯。所以我就參加了美國質量控制協會,閱讀每一本我所能找到的書籍,而且參加每個讓我參加的課程。
但是我的確清楚地記住了整個經營是建立在“設法把每件事情都做對是不切合實際”的基礎上,是建立在每種情況下“妥協必定成為一個不可分割的部分”的基礎上。
既然任何事情都不會永遠是完全正確的,那么我就猜測所有都是順理成章的。我認識到質量是一種令人想要的特性;質量是通過檢驗和測試獲得的;執行標準是可接受質量水準。
好幾年過去了,我才產生了疑問。我開始意識到所有這一切是一種用自我實現的方法來看待事物。我們按照可接受質量水準發出物資定貨單。我們進行抽樣檢驗並且發現有些問題。我們把產品入庫。而該產品也不是正確的產品。雖然我對管理的確切意義沒有深刻的理解,但是我認識到質量是政策的產物。假如我們計畫不是以正確的方法做許多事情,所產生的結果也是不正確的。
為了改變這種狀況,我建議我們要摒棄可接受質量水平而且要開始把重點放在零缺陷上。這就意味著完完全全地符合要求,而不是去浪費時間斷定背離要求程度究竟能有多大。我宣布,我們是問題的來源而不是機遇率。
質量的專業人員攻擊我,說我不切合實際又孤陋寡聞。他們也沒花時間問一問我的思想真正的含義是什麼。他們是如此深深地沉湎於錯誤和折衷的不可避免性想像。他們對錯誤和折衷又沒有其他的想像而只稱之為“質量的經濟性。”
1965年,我加入了國際電報電話(ITT)公司任總公司質量總監。這一家世界性集團公司提供一所一流的實驗室。我們立即確立了總公司的質量方針:“我們將為用戶準時提供無缺陷的產品和服務。”不久後我成為國際電報電話公司的質量專業人員,然後為主管開設學校。我們證實了通過預防管理質量是可能的。”
我在1977年至1978年間編寫“質量免費”一書。想法是如果有人買,我就能創立一家諮詢公司以幫助他們。於是在1979年7月我在佛羅利達文特公園創立了菲利普·克勞士比聯合公司。眾多公司紛紛來找我們。他們早已為質量成本支付冤枉錢而感到厭煩,他們想要管理質量。這些公司中沒有一家有麻煩。他們都是盈利企業,但是他們知道將來必定要發生什麼。IBM、3M和其他公司均參與了,先後有1500多家公司,遍布世界各地。
在學會如何處理質量之前,必須消除理解上的障礙。
“質量的基本原則”
“質量是符合要求”
這就意味著管理層必須認真對待定下來的要求,然後必須堅持要求每次都達到。如果認為每個要求都可以討價還價,那么問題就總會存在。現在,我們就說如果你想要人們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對,你就得告訴他們做的什麼“事情”。這不但能套用到產品的要求上而且那些服務和行政管理的要求上。傳統的觀念說質量就是不斷地評估、再評估。這樣說產生了一種情況,就是沒有知道他們應該做什麼。
“質量的系統是預防”
就像用免疫和其他預防的方法治療疾病一樣,我們就必須學會如何防止產生不符合要求而付出過多代價的問題。傳統的觀念把重點放在產品完工後的檢驗。我們想要做的則是完善按產品服務的系統工作。
“質量標準是零缺陷”
給人們標準並使他們相信,把錯誤看成是一個經營生活中正常的組成部分,會適得其反,會侮辱他們的智力。
“不符合的代價”
做錯事情的代價有多大?在製造公司,做錯事情的代價大約是減少銷售收入的25%;而服務業公司要花一半的營運費用在做錯事情的代價上。這是實實在在的金錢。傳統的報表是給出缺陷水平或一些缺陷水平的指數,以不斷改進這一結果。這樣任何事情都達不到無缺陷,而且管理層也決不會知道什麼時候該心煩意亂,什麼時候該興高采烈。
“除了理解之外還要正確選擇”
我們看到上千家從事各類經營的公司成功地學會管理質量。他們把質量管理轉為他們的優勢,節約許多錢而且消除了經營上的困惑。做到並不難,並不要很大的花費,而且每個人都開始成為英雄。那么問題是:為什麼每個人不這樣做?
答案是管理層仍然有在其形成的幾年裡所吸收的不良信息影響的難題。工商管理碩士學院,質量“專家”以及傳統信仰仍然堅持質量是個可變數,員工是個難題,質量完全純屬一種運氣。他們還沒有想過這一思路,他們僅僅是在重複過去的教義。
實際上質量是一種選擇。公司能決定有質量還是沒有質量。除了理解原則以外,還要包括幾件事情:
1.所有工作都是個過程。整個公司對最終的輸出負責。個人輸出和輸入能用普通系統進行衡量而且能被每個人所理解。
2.人們需要獲得許可把事情做對。需要把所有層次的員工當作開發和編寫食譜的“廚師”,他們能按要求每次製作相同的煎蛋,他們不需要有檢驗員倚著肩膀觀看,他們知道如何衡量其自己的工作,獲得更正行動並且保證過程無缺陷。
3.對於用戶將的確收到我們銷售給他們的東西的承諾,管理層必須一直不斷地作為證人。不再有偏差、差異或諸如此類的情況。質量不再是一些提供市場優越性的特殊東西。這就是統一。如果不統一,那么公司就不能運轉。
4.公司需要有一開始就能運作的質量過程的正式方法。我列出了必須要做的14件事,但是團隊應自己根據所列清單確定數以百計的行動。
我怎么也想不出人們為什麼堅持要設定技術上的障礙,為什麼要規定必須要服從所形成的技巧,把質量弄得這樣複雜。作為個人,如果我們想要得到社會的接納,我們必須學會講究個人衛生(僅有乾淨的襯衫是不夠的);我們必須學會兌現所有的承諾(而不只是有選擇的幾個);我們必須支付帳單(而不只是那些對我們有威脅的帳單);我們必須善待人(而不只是那些與我們同階層的人們)。像公司一樣,我們不能有選擇地符合所期望的事情,而忽視我們覺得困難或單調的事情。
“簡易的辨別”
重複地說一遍:不管對個人還是公司,質量是方針的產物。如果方針是一直做某物合適或不合適的鑑別,那么什麼都不會可靠。“在不流淚的質量”一書中,我展示了對一個被質量困擾公司的描述。
要辨別出這樣運作是容易的:
1.他們從不沒有提供給用戶與他們同意提供的一樣的產品。終歸有一些差異。
2.他們有個“補救”組織幫助用戶處理不符合要求和失望。
3.他們沒有一個清楚的執行標準。他們談論卓越,或質量,或某些不具體的東西。
4.他們不知道所有這些需要花什麼代價。不符合要求的代價不在他們的會計系統中。
5.他們認為所有這些都是他人的過錯。
公司能夠很快的變革。雖然一年內就能跨出扭轉局勢的一大步。三年內就能成為正常做法的公司。五年內沒有人會記住老的做法。但是管理層必須嚴肅對待質量,只設立一些複雜的技巧對於必要的文化上變革是微不足道的。
費根鮑姆兄弟的質量哲學
30 多年來,前通用電氣公司的兩位工程師,韋爾·費根鮑姆和唐·費根鮑姆兄弟倆,一直努力使大公司的經營變得更為合理。雖然韋爾·費根鮑姆沒有已故的愛德華·戴明或約瑟夫·朱蘭那樣出名,但他亦是美國質量科學創始人之一。戴明以幻想家的面孔出現,朱蘭是這場質量運動的教師,但 45年前就寫下了 《質量總控制》一書的費根鮑姆卻是這場運動唯一的實幹家。
兄弟倆寡言、勤奮、務實和保守。由於韋爾的謙遜,坦尼科公司的董事長米德封他為 “秘密領袖”。兄弟倆不喜好商業木語和縮略詞,對一時的管理熱和大談財務速定比等不屑一顧。他們的工作方法是對業務過程的每一步都做分解分析。
有一次韋爾·費根鮑姆幾星期前還在住院更換雙髖。而幾星期後坦尼科公司董事長達納·米德看到,這位 75 歲高齡的質量權威慢步走進離家 2900公里之遙的休斯敦公司總部參加例會。
那正是韋爾和其 70歲的弟弟唐納德的工作道德。他們創立的通用系統公司位於麻薩諸塞州,年收入為2000萬美元。作為該公司的負責人,費根鮑姆兄弟倆已經擁有了一系列令人羨慕的顧客名單:坦尼科、太平洋聯合公司、花旗銀行公司、皮雷利(Pirelli)公司、3M和強生控股公司。
他們的工作就是要從經營中去除 “失敗成本”,即不能正確行事的總成本。韋爾指出,消除某種低效率——比如某個缺點或某個過分複雜的過程——就降低了總的生產成本。他說: “這樣花在檢驗、申訴及產品服務上的錢就會更少。而且,當你降低了失敗成本,你就改善了顧客對你的滿意程度。”費根鮑姆兄弟倆估計,在大多數美國大公司里,失敗成本平均占銷售總額的25%。而在一些世界級的公司里,失敗成本卻不足10%。
1991年,坦尼科股份有限公司的失敗成本達22%,或者說是29億美元,已故的麥可·沃爾什先生當時任公司董事長,他請來了費根鮑姆兄弟倆和他們的工程師小組。在一個部門中,兄弟倆發現,該公司浪費了 20%至 40%生產汽車零件的原材料。他們僅僅改變了給料方法就消除了浪費。自從1991 年以來,坦尼科公司總共減少了 18 億美元的失敗成本,獲得了額外 9億美元的營業收入。
就他們而言,韋爾和唐共同具有無與倫比的樸實品質。韋爾和唐總是躲開 “顧問”的頭銜,他們把自己看作是工程師,注重那些使生意興隆的實質性細節。對他們來說,管理不是一門藝術,而是一門科學。他們把生意分成一些毫無聯繫的細目,並一一加以研究。
在他們的指導下,坦尼科公司改進了經營,每年獲得 2.5億美元的額外經營收入;花旗銀行公司通過改進該行的信用卡業務,大大提高了顧客自留額;太平洋聯合公司自 1988年以來,提高了鐵路的客運時間,維修和旅客服務,每年除去了 7 億多美元的 “失敗成本”;DEERE 公司現在設計、生產和銷售的拖拉機和其它工業設備都採用費根鮑姆創造的系統。CUMMINS 發動機公司聽從費根鮑姆的忠告,回擊了來自日本小松公司的競爭。
在兄弟倆小的時候,他們的父親,塞繆爾·弗雷德里克,一位開辦自家會計公司的會計師,勸告韋爾放棄上大學,要他從皮茨菲爾德的高中畢業後直接去通用電氣公去當機工學徒。
在通用電氣公司任職期間,韋爾獲得了三個學位,其中包括麻省理工學院的經濟學博士學位。他迅速晉級,23 歲時,成為通用電氣公司斯克內克塔迪市質量經理。
1946 年,唐在海軍服完兵役後,也以工程師的身份加入了通用電氣公司。最後他成為公司負責噴氣式發動機業務的經理。1961年,唐離開了通用電氣公司,成為諮詢公司國際系統公司的總經理。在某種意義上,他已經是價值工程——一種探索零件和產品是否能更節省成本進行生產——的倡導者。1968年,當時已經是通用電氣公司全球製造和質量控制主管的韋爾,也放棄了在紐約帕克大街 34層樓上的那間辦公室,和唐一起在家鄉創辦了通用系統公司。
兄弟倆都有42 年的通用電氣公司的工作經驗,和廣泛的業務關係。在他們開業的第一天,他們就接到了來自瑞典沃爾沃公司的電話,這為他們帶來了第一筆生意——用兩年的時間實施系統工程。沃爾沃的成功給他們帶來了為菲亞特、皮雷利、雷諾、阿爾法·羅密歐(Alfaromeo)和大眾等公司工作的機會。在美國,由前通用電氣公司經理們開辦的兩家公司,梅莫雷克斯 (Memorex)公司和從事壓縮機製造的科普蘭(Copeland)公司也是他們最早的客戶。
在每項任務上,兄弟倆都與客戶密切合作,通過一種工程方法論——他們的 “技術”——來指導客戶,仔細檢查業務過程的每個部分。韋爾說:“第一步要明確什麼是失敗成本,並十分清楚地測出它們。你要做的是,教給人們一種方法從而改變價值和成本。”在坦尼科造船廠的業務中,為了贏得雇員們的支持和熱情,失敗成本經常被貼在白板上,唐說: “當人們看到某種方法起作用後,這會使人們走向下一個高度。”
儘管當質量控制作為一種管理的高峰過去以後,公司的業務也沒有衰退。韋爾說, “當時許多‘質量’管理主要是訓練和發言,而我們要做的則是貫徹,這從未停止過。”
客戶們付錢得到的就是經驗。費根鮑姆兄弟倆看到,在世界各地的許多公司里存在著同樣的低效率現象。太平洋聯合鐵路公司董事長相信,費根鮑姆他們能把出軌費減少 50%之多,從8400萬美元減到 3800萬美元。”
難怪兄弟倆看不出為什麼要退休。唐說: “與其閒著不如忙著,要不我們不會快樂。”
點評:
當許多質量管理運動僅限於訓練和發言時,費根鮑姆兄弟所想所做的就是貫徹。通過把管理內容分成一些毫不相關的細目,一一加以研究,以便消除某種低效率——例如某個缺陷或某個過分複雜的過程,從而降低總成本。費根鮑姆兄弟的另外兩點成功之道,一是無比的敬業精神,另一是善於贏得雇員們的支持和熱情,所有這些使人們跟著他倆爬上一個又一個的高坡。
道與術的哲學
大藝為道,小技為術。質量管理從來都不僅僅是術的問題,無論多么先進的質量管理工具,都是術的範疇,離開了道——質量文化和工作哲學的支撐,絕不可能有質量的持續提升和企業的長遠發展。
質量是千古罪人,對於無法數計的企業管理者來說,她是紅顏禍水,致使他們的帝國傾覆。
落花有意,流水無情;求之不得,棄之則亡。
質量不象廠房、設備、技術等等,可以花錢購買,她沒有獨立的形態,似乎看不見、摸不著,虛無縹緲,但她又無時無刻真真實實的存在,深深的困擾著企業王國的統治者。
她是一個精靈,浸潤著企業的每一項工作。
對待質量唯一可行的方法就是尊重、呵護、凡事認真的態度、拒絕差錯和缺陷的工作哲學,舍此別無它策。
在質量管理髮展歷程中,人類發展了各種質量管理工具:質量圈控制(QCC)、統計過程控制(SPC)、全面質量管理(TQM)、田口質量工程學、質量功能展開(QFD)、ISO9000系列標準、6σ管理法等等不一而足。
面對質量的不如意,許多的企業管理者在各種質量工具上大做文章,將質量工具炒得沸沸揚揚,令人眼花繚亂、莫衷一是;但是,他們卻背離了質量工作最本質的東西,即質量工作絕不僅僅是工具的問題,而是質量哲學的問題。
大藝為道,小技為術。質量管理的工具,無論其表象多么華麗,其實都是術的範疇,而質量管理的精髓在於質量文化,這才是大道,而大道是無形的,是體現在點點滴滴的細小的工作中的,體現在各級員工的行為習慣中,沒有一點高貴華麗的成分和譁眾取寵的色彩。
就質量工具本身來講,沒有好壞之分道的支持之下,堅持質量高於一切、堅持拒絕缺陷的質量哲學,任何一種質量工具(甚至沒有系統的使用任何工具)都可以將一個企業的質量管理推向輝煌的極致,使企業走向良性循環。
質量管理的根基在於良好的質量文化,離開了質量文化的支持,無論多好的質量工具也沒有生存的土壤。大道無存,小道無依。質量工具如果不融入文化中去,必然是沒有生命的花草,縱使千嬌百媚,也只能是擺設而已,絕不會碩果纍纍。
凡事離不開認真二字,凡事只需認真二字,質量也一樣。
質量-SPC ,six sigma,TS16949,MSA,FMEA一邊擺弄著華麗的質量工具,孜孜不倦的追尋著改進質量的方法;一邊卻容忍著工作上不斷的差錯、產品上形形色色的缺陷,對待問題視而不見,從根本上就與質量哲學背道而馳。
無論怎樣的質量工具,絕不是靈丹妙藥,它只能在優秀的質量文化支撐下使優秀的企業騰飛,斷不能離開文化使企業起死回生。
縱觀日本企業質量提升之路,可以給我們很有用的啟示:
在上世紀五十年代以前,日本產品是質量低劣、粗製濫造的代名詞。可是從五十年代開始,日本開始貫徹質量高於一切的質量理念,他們用SPC培養員工們嚴謹、認真的工作態度,用5S革除不良習性、創造美好環境,用QCC挖掘員工潛力、激發創造精神,用TQM控制質量環每一個過程、倡導全面合作的思想。
日本企業多年來將質量管理最基本的PDCA指導思想貫穿於質量管理的每一個過程,沒有任何華麗的成分,卻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績,其根本的問題不在於工具的先進性,而在於質量工作的習慣,在於員工的工作哲學。他們質量的提升並沒有過分的依賴質量工具,而是質量文化——認真、責任、拒絕缺陷的文化的自然結果,在質量文化的支撐下,輔以恰當的質量工具,質量的提升是自自然然的結果。
佛語有云:心即靈山。佛強調的是虔誠,而不是高深的佛理。
戴明有言:質量無須驚人之舉。質量就在平凡的點點滴滴的工作中,質量就在認認真真做好每一件事情之中,而不在華麗的質量工具之中。
解決了道這一層面上的問題,形成積極向上、人人關心質量、拒絕缺陷和差錯的質量文化氛圍和質量工作哲學,術這一層面上的問題必然水到渠成、迎刃而解,企業上下主動關心工作質量的提高,積極尋求質量改進的方法和途徑,即使沒有工具你也會在工作中創造質量工具,則質量工具不求自得。
質量的修煉一如佛教的修煉,靈山不在西天,心即靈山。
麥加城中一塊沉默萬年的黑石可以引來眾人朝拜,成為億萬教徒力量凝聚的源泉;質量是一種信仰,同樣需要虔誠和朝拜,需要各級員工自主的力量的凝聚。
質量管理不像擰開水龍頭那樣一蹴而就,質量不是一種技術,而是一種哲學、一種習慣,是一個企業的生活方式,這正是戴明博士傳授給日本人的訣竅,成就了日本世界級的質量水準。
質量的提升不在術的高深,而在於道的浸潤——質量就在平凡的工作之中。
(摘:《世界標準化與質量管理》 2002年09期 )
戴明的質量哲學
戴明的質量哲學主要濃縮在他提出的管理14要點裡,這14要點成為20世紀全面質量管理重要的理論基礎。戴明管理14要點內容如下:
1.要有一個改善產品和服務的長期目標,而不是只顧眼前利益的短期觀點。為此,要投入和挖掘各種資源。
2.要有一個新的管理思想,不允許出現交貨延遲或差錯和有缺陷的產品。
3.要有一個從一開始就把質量造進產品中的辦法,而不要依靠檢驗去保證產品質量。
4.要有一個最小成本的全面考慮。在原材料、標準件和零部件的採購上不要只以價格高低來決定對象。
5.要有一個識別體系和非體系原因的措施。85%的質量問題和浪費現象是由於體系的原因,15%的是由於崗位上的原因。
6.要有一個更全面、更有效的崗位培訓。不只是培訓現場操作者怎樣乾,還要告訴他們為什麼要這樣乾。
7.要有一個新的領導方式,不只是管,更重要的是幫,領導自己也要有個新風格。
8.要在組織內有一個新風氣。消除員工不敢提問題、提建議的恐懼心理。
9.要在部門間有一個協作的態度。幫助從事研製開發、銷售的人員多了解製造部門的問題。
10.要有一個激勵、教導員工提高質量和生產率的好辦法。不能只對他們喊口號、下指標。
11.要有一個隨時檢查工時定額和工作標準有效性的程式,並且要看它們是真正幫助員工乾好工作,還是妨礙員工提高勞動生產率。
12.要把重大的責任從數量上轉到質量上,要使員工都能感到他們的技藝和本領受到尊重。
13.要有一個強而有效的教育培訓計畫,以使員工能夠跟上原材料、產品設計、加工工藝和機器設備的變化。
14.要在領導層內建立一種結構,推動全體員工都來參加經營管理的改革。
田口博士的質量哲學和方法
田口博士的質量哲學和方法
Dr. Taguchi's Philosohpy and Methods
隨著質量科學的發展,人們已逐漸達成共識:預防性是現代質量管理的核心所在。質量,不是靠對出廠產品進行合格檢驗得來的,也不僅是靠控制生產過程減少不合格品得來的;這好比治理黃河,中游和下游都無法有效地控制水質,只有用正本清源的方法,在源頭和上游採取措施,方可有效地達到預期的目標。田口玄一博士由此展開思路,運用東方獨特的哲學思想,形成自己的質量哲學,即:在產品最初的開發設計階段,通過圍繞所設定的目標值選擇設計參數,並經過實驗最低限度減少變異從而把質量構建到產品中,使所生產的全部產品具有相同的、穩定的質量,極大地減少損失和成本。換句話說,是把顧客的質量規格分解成設計參數,形成預期目標值,最終研製出高質量、低成本且性能穩定可靠的”物美價廉”的產品。
田口博士把數理統計、經濟學套用到質量管理工程中,發展出獨特的質量控制技術,比如,頭腦風暴法、OA法和參數設計方法等,創立了”質量工程學”(Quality Engineeting ,QE),又叫”田口方法”(Taguchi Methods),目前已在世界各國得到廣泛的套用。
QE主要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
“脫線”(off-line)QE 屬於生產線以外的階段,主要研究產品的開發設計和生產工藝設計階段使產品質量優質,低成本、功能穩定可靠的質量控制方法。田口博士把產品設計分為系統設計(系統選擇)、參數設計和容差設計三個階段,因此也稱為三次設計。
“線上”(On-line)QE 屬產品的生產階段,主要研究生產現場中有關質量控制的技術。它包括工序的診斷與調節、預防維修方式的設計以及產品的檢驗與處理等內容。
田口博士在八十年代初曾來我國進行演講,有力地推動了該方法在我國的套用,套用領域涉及電子、化工、光學、機械、車輛、兵器等行業,取得大量的成果,創造出可觀的經濟效益。
陳昌椿的質量哲學觀點
所謂質量哲學概念並非什麼驚世危言的新概念,它實際上是用我們熟悉的唯物辯證法的基本觀點來揭示質量的本質和規律。
宇宙世間,萬物紛呈,各以其獨特性質別於異己,無一雷同。但是,這千差萬別的現象、物體和物質卻具有一個可以被定性區別和定量確定的共同屬性。這個屬性在物理學被稱之為“量”。唯物辯證法指出,宇宙間只存在著物質和物質的運動形式,存在於宇宙間的運動總量是恆定的。“運動不能創造,只能轉移”(恩格斯《反杜林論》)。伴隨著永無休止的運動轉移過程,其量也不停地發生變化,相對地起伏,遞增或遞減。“在量變的一定點上驟然發生質變” (同上)。這個使之“驟然發生質變”的量變點,哲學上稱之為黑格爾度量關係關節點(以下簡稱關節點)。就是說,事物的驟然質變,是由量的變化所引起的,而且這種量的變化一定要達到“關節點”這一度量時,事物方能驟然發生質的飛躍,使事物在其瞬間,呈現出其特有的、區別於其他事物的本質特性。或者說,事物的本質特性是由其關節點那一瞬間所呈現出的參與該量變過程各相關量(不會是單一量,而是一組量)的瞬時狀態所決定的。一組決定事物本質特性以某種特定的相關關係同時呈現於關節點之瞬間的量,就是哲學概念所闡述的質量。從質量哲學概念中,可以得出如下觀點:
其一,質量形成於過程,這個過程就是其自身的量變過程。
其二,在形成質量的量變過程中,自始至終伴隨著與其相互作用,影響過程演變的相關量,物理學稱這些量為條件量。
其三,質量的特定性,決定於相關條件量的確定性。條件量一變,質量這一組量的特定值就變,事物的性質也隨之而變,不再顯現它原曾有過的本質特性。恩格斯曾用水的聚集狀態為例,來闡明這一觀點。他指出,水在標準壓力下,在零攝氏度時從液態轉變為固態,在一百攝氏度時從液態轉變為氣態,可見,在這兩個轉折點上,僅僅是溫度的單純量變,就可以引起水的狀態的質變(《反杜林論:量和質》)。這一闡例中,大氣壓力、環境溫度都是與水狀態的量變過程密切相關的條件量。請注意,例中恩格斯首先假設的是“水在標準壓力下”,僅僅是溫度的單純變數所引起的水的狀態的質變,假如在溫度量變的同時大氣壓力也變(這在實際中是完全成立的)則水的狀態的質變點(關節點)又會是另一番景象,這是絕對無疑的。
其四,伴隨質量的量變過程,相關條件量與其彼此滲透,互為因果,以某種獨特運動規律構成彼此問特定的演變關係。人類科學成就不斷發現這些運動規律,揭示其間的演變關係,用數學模式高度概括而又十分精確地描述這種關係,並用量剛表達式準確表述它們各自的量及相互之間的函式關係。
其五,質量具有瞬時動態特性。條件量也是變數,是永無休止地運動和轉移著的物理量。呈現於關節點瞬間的質量,必然隨因而變。絕不會一蹴而就,一成不變。在一個單一的變數過程中,質量在其形成的瞬間是客觀存在的。但稍縱即逝。永無休止的條件量一變,質量及其所表征的事物本質特性便非原樣。這就是質量的瞬時動態性質。人們可以準確描述過程的演變規律,預計質量的發展趨勢,卻不可能捕捉到這個量,即使過程是線性規律也不可能。然而,隨著人類認識水平的不斷提高,可以在相對理想和單一的環境和條件下,在一個十分逼近的時空範圍內探測這組特定的量。
其六,在量變規律及相關條件相同的情況下,質量的特性量值,既可以多次重複,也可以易處復現。不過,由於這裡所說的“相同”只是理論前提條件,實際上的重複和復現只能是在一定範圍內的近似。千百年來,人們孜孜以求的正是這種“近似”的程度。
其七,質量只存在於實體。恩格斯說過“世界上質量的多樣性是無限的,但它的顯現卻依附於具體的事物,脫離了具體的事和物,質量是不存在的”。根據這一觀點,完全可以得出一個符合邏輯的警示:脫離具體的事和物所開展的一切質量活動,都不過是騙人的把戲。
事實上,質量哲學概念,一直被廣泛地運用於人類的質量活動。仔細研究國際現代質量管理理論和實踐,無論從TQC全面質量管理到lS09000(族)國際標準,從其中質量和與質量相關術語的定義到質量管理、質量保證以及質量控制的指導思想、實施原則,幾乎無處不體現質量哲學概念的基本觀點。而且,從lS09000國際標準發布至今的幾次修訂中不難看出,質量哲學概念在當代各國質量活動中的運用越趨於深刻、成熟和完善。
誠然,由於意識形態的原因,以美、日、歐為代表的現代質量管理的先行者們,不大可能公開宣示質量概念中的哲學性質,更不可能用唯物辯證法的世界觀去揭示質量的本質和規律。但是,這些發達的工業國家,具有雄厚的經濟實力,先進的科學理論,牢實的技術基礎,以及在百多年無數次白刃見紅的激烈市場競爭中被迫確立的刻骨銘心的社會質量意識和實踐。在這種背景下,一批批優秀的質量先行者,以他們的智慧和艱辛,在不同時期根據各自國情
提出並驗證了各種有效的改進質量的理論、觀點、原則和方法,從而為現代質量管理奠定了基礎。應當說,理論質量管理是當今人類科學技術的綜合成果。而科學之源總是相通的。無論這些理論、觀點、原則和方法表述的方式如何,縱觀之下不難發現,它們都共出於一個匯集之源:質量哲學概念。
改革開放以來,從學習引進日本全面質量管理(TQC)到推行lS09000質量管理保證(族)國際標準,對於改善我國產品質量狀況,提高質量管理水平,確實起到不小的促進作用。而認真回首這二十年,也並非沒有值得反思之處。時至今日,儘快改善質量管理落後局面以應對人世挑戰,雖然已為國人上下所共識,可是應該看到,引進一項先進的質量管理大不同於引進一項工程技術。任何一項先進的質量管理一般都離不開促成其就的人文社會環境,即使是發達的工業國家,他們可以彼此引用質量管理的基本原理,也可以為了國際貿易交往的需要,遵循市場準人規定,求大同以利彼此。但在質量管理的具體做法上,乃至一些重要的觀點卜,美、歐、日、加拿大甚至澳大利亞,都是有差異的。其實這並不奇怪,這種由於各國社會人文環境不同所導致質量管理的差異,正是紮根於這個國家並真正具有該國特色和生命力的質量管理。
在現代質量管理髮展的歷史進程中,我們晚了一步。但質量哲學概念的基本觀點,對我們並不陌生。套用唯物辯證法的觀點和方法來認識質量的本質,指導質量活動,應當說在我國有著深厚的思想基礎和理論造詣。只是由於我們自身的原因,長期未能用這支好箭來射已經逼於身邊的質量之的。以致不少場合,一提質量和質量管理就“言必稱西方”。這不能說不是一種遺憾。
理直氣壯、旗幟鮮明地運用唯物辯證法的思想武器,以質量哲學概念和觀點,認識和把握質量的本質、特徵和規律,有鑑別地吸收國外現代質量管理之精髓,結合我國人文環境和社會
實際,開創有中國特色的質量活動,切實改善我國的質量狀況,此乃當今我質量同仁的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