賦洞庭

《賦洞庭》是唐代可朋創作的一首五言律詩。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賦洞庭
  • 創作年代:唐代
  • 作品體裁:五言律詩
  • 作者可朋
作品原文,作品注釋,作品簡析,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賦洞庭
周極八百里,凝眸望則勞①。
水涵天影闊,山拔地形高②。
賈客停非久,漁翁轉幾遭③。
颯然風起處,又是鼓波濤④。

作品注釋

①周極句:古時洞庭湖面積極是廣大,有“八百里洞庭”之稱。近世紀以來因泥沙沉積圍湖造田堵塞,面積日益縮小而分割成無數湖泊,較大者有東、南、西、北四洞庭湖和大通湖。勞(liáo):廣闊無邊貌。勞通遼。《詩?小雅》雲“山川悠遠,維其勞矣”。又音(láo),勞累,意謂湖面寬廣以致極目望去,連眼睛也覺得很吃力,亦通。
②涵:沉浸。
③賈客:行商,生意人。
④颯(sà):象風聲。

作品簡析

匯納湘、資、沅、澧四水,北入長江。面積隨季節而變化,夏、秋水漲時,煙波浩渺,巨浪滔天,氣勢頗為壯偉。宋范仲淹《岳陽樓記》稱其“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宋范致明《岳陽風土記》稱其“濤聲喧如萬鼓,晝夜不息”。這首詩便是寫洞庭煙波無垠,水天一色,濤掀浪涌的雄偉壯闊氣象。詩寫得極為精煉,極有氣勢。
全詩八句,可分作兩層。
第一層(1~4句),極寫洞庭湖之雄渾遼闊,水天一色的景象。
“周極八百里,凝眸望則勞。”首聯極言洞庭湖面積極之廣大。“周極”:周,環繞;極,達到。“周極”,當方圓、範圍講。“八百里”:言洞庭湖面積之寬。洞庭湖自古就有“八百里洞庭”之稱。范仲淹在《岳陽樓記》中雲洞庭湖是“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可見洞庭湖氣勢之雄渾遼闊。“勞”(音liáo):廣闊無邊貌。“勞”通“遼”。《詩·小雅》雲“山川悠遠,維其勞矣”。又(音láo),勞累,意謂湖面寬廣以致極目望去,連眼睛也覺得很吃力,兩說亦通。這兩句詩的大意是:方圓八百里寬闊的洞庭湖啊,極目望去連眼睛也會感到疲勞。
“水涵天影闊,山拔地形高。”頷聯進一步描寫洞庭湖水勢山形,突顯其湖面遼闊山形高峻。“涵”:沉浸。“拔”:作拔起、突出講。這兩句詩的大意是:(詩人站立湖邊放眼望去,)但見洞庭湖湖水浩淼無際,天上的雲彩倒映湖中,湖面顯得是那樣的遼闊。湖中島子上那座座山峰拔地而起顯得是那么地巍峨高峻。

第二層(5~8句),轉筆描寫眼前洞庭湖風雲突變,濤掀浪涌時的情狀。
“賈客停非久,漁翁轉幾遭。”頷聯陡然轉筆描寫眼前洞庭湖風起雲湧時的情狀。由於洞庭湖湖面遼闊,時常風雲突變。因而會變得令人生畏,險峻難行。正如范仲淹在《岳陽樓記》中描寫的那樣:“若夫淫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怒號,濁浪排空;日星隱曜,山嶽潛形;商旅不行,檣傾楫摧。”儘管洞庭湖“北通巫峽,南極瀟湘”,歷來便是南來北往客旅商賈頻繁的交通要道,但一旦洞庭湖風雲突變,便會變得險峻難行。因此過往客商在此也不敢久停,經驗豐富的打漁翁也不敢為多打幾網魚而進湖中多轉幾回。這便是詩人在遠望湖面時看見湖面上的情形。這兩句詩的大意是:(突然這時候湖面上)過往的客船沒有停留多久便離開了,那些打魚船在湖面沒轉幾轉也調轉船兒靠岸了。
“颯然風起處,又是鼓波濤。”“颯”(sà):象風聲。尾聯則交待交待了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現象的原因。這兩句詩的大意是:(原來是因為)這時候湖面上陡然地颳起了大風,湖面上掀起了滔滔波浪(的緣故啊)。

作者簡介

可朋,唐末詩僧。生卒年及姓氏均不詳,丹稜(今屬四川省)人。大約唐昭宗乾寧年間(公元894-898年)前後在世。他性嗜酒,不拘佛家法度,自號醉髡。少與盧延讓為風雅之交。 歐陽炯以之比孟郊、賈島,以其貧而好酒,時周濟之。長於詩,原有《玉壘集》十卷,收平生詩作千餘首,集已散亡。僅四首詩存於《全唐詩》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