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賢行潤身》作者季羨林先生,學問好,人人都知道,散文寫得好,卻容易為人們忽略,其實他的文章一直伴隨著他的學問,是他學問生命的另一種形態。季羨林的散文精髓就在於“真情”二字,情感的紐帶把他和環繞著他的人情物事連線了起來,把今時今日和往時往日連線起來,文字再樸實不過,情感再真純不過。他建造的文學寶塔,帶有繁麗多姿的特點,可以說是一種復調散文。鐘敬文如此評介:“浮花浪蕊豈真芳,語朴情醇是正行;我愛先生文品好,如同野老話家常。”再恰當不過。
基本介紹
叢書資料,內容簡介,作者簡介,
叢書資料
作者:季羨林
出 版 社: 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ISBN:9787561343746
內容簡介
我一生有兩個母親:一個是生我的那個母親;一個是我的祖國母親。我對這兩個母親懷著同樣崇高的敬意和同樣真摯的愛慕。
人生走到這個地步,也並不容易。在人生的道路上,每一個人都是孤獨的旅客。與其舒舒服服,懵懵懂懂活一輩子,倒不如品嘗一點不平常的滋味,似苦而實甜。
東方人似乎更[全面]地思考問題,更關注背景和關係,更多藉助經驗,而不是抽象的邏輯,更能容忍反駁意見。西方人更具[分析性],傾向於使事物本身脫離背景,避開矛盾,更多地依賴邏輯。兩種思想習慣各有利弊。
我只是想,一個人只能有一次生命,我從來不相信輪迴轉生。既然如此,一個人就應該在這短暫的只有一次的生命中努力做一些對別人有益,也無愧於自己的良心的事情,用一句文縐縐的話來說,就是實現自己生命的價值。能做到這一步,一生再短暫,也算是對得起這僅有的一次生命了。
如果青年朋友們問我有什麼經驗和訣竅,我回答說:沒有的。如果非要我說點什麼不行的話,那我只能說兩句老生常談:[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勤]、[苦]二字就是我的訣竅。說了等於白說,但白說也得說。
古代哲學遠比現代哲學更符合多數人對哲學的概念。古代哲學家很單純地認為,哲學就應當在某種方式上幫助人們生活得更好——這個美麗的理想在現代哲學中幾乎根本找不到。——季羨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