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海軍戰列艦——賓夕法尼亞級。賓夕法尼亞級戰列艦採用了兩座3聯裝14英寸(356mm)的炮塔替代內華達級的2聯裝14英寸主炮。賓夕法尼亞級戰列艦有兩艘,首艦賓夕法尼亞號和亞利桑納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賓夕法尼亞級戰艦
- 舉例:賓夕法尼亞號和亞利桑納號
- 所屬:美國
- 類型:戰列艦
簡介,各艦概況,性能數據,服役軍隊,紀念館,
簡介
賓夕法尼亞級戰列艦是內華達級戰列艦的改進型。BB38,Pennsylvania1912年美國海BB38,Pennsylvania 軍決定建造內華達級的改進型——賓夕法尼亞級。賓夕法尼亞級戰列艦採用兩座三聯裝14英寸主炮的炮塔替換了內華達級的雙聯裝主炮塔,增加了主炮數量,使用12門14英寸口徑火炮。4座三聯裝主炮塔沿艦體縱向中心線呈背負式前後各布置兩座。並更新了動力系統,全面採用蒸汽輪機,是美國海軍首批以全部燃油為燃料的戰列艦。
賓夕法尼亞級戰列艦同級艦兩艘,首艦賓夕法尼亞號(Pennsylvania,BB38),另一艘是亞利桑那號(Arizona,BB39)。
賓夕法尼亞級戰列艦於三十年代進行了現代化改裝,前後主桅改為三腳桅並增設桅樓,改建艦橋,撤去部分副炮改裝高射炮,改良防護,並加裝水上飛機。1942年賓夕法尼亞號進行現代化改裝,拆除後主桅,改建艦橋,撤去全部舊式副炮,改裝高平兩用炮。
各艦概況
賓夕法尼亞號(BB38)
於1913年10月開工,1915年3月下水,1916年6月開始服役。賓夕法尼亞號並沒有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的作戰,原因是以燃油為燃料不適合與當時的其它戰艦編隊。隨後賓夕法尼亞號一直作為所在艦隊的旗艦參與訓練和演習。 1930年代賓夕法尼亞號進行了現代化改裝。
1930年代改裝後的賓夕法尼亞號
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時,賓夕法尼亞號是太平洋艦隊的旗艦。1941年12月7日晨,賓夕法尼亞號正在珍珠港船塢中維修,所以沒有受到日軍魚雷的攻擊,但受到俯衝轟炸機的攻擊。幾顆炸彈落在賓夕法尼亞號附近,在船塢中的卡森號驅逐艦的彈藥艙和燃油爆炸引起的大火蔓延到了賓夕法尼亞號。兩周之後,賓夕法尼亞號駛離珍珠港,返回西海岸進行大修和改裝。改裝的內容包括安裝新式雷達和加裝高射炮等。由於速度和戰略都已趕不上航空母艦,所以1942年大部分時間內賓夕法尼亞號作為由7艘舊式戰列艦組成的後備隊的旗艦往返於西海岸和珍珠港之間。1943年5月,賓夕法尼亞號、愛達荷號和內華達號作為火力支援部隊駛向了阿拉斯加海域,參加收復阿留申群島的兩棲任務。在風雪和大霧之中,賓夕法尼亞號雷達指揮著其主炮向岸上傾瀉炮彈。但這有些大才小用了,因為阿留申群島氣候惡劣,日軍大部分部隊已撤離這些島嶼,登入沒有受到太多的抵抗。
1942年改裝後的賓夕法尼亞號
從1943年11月之後,賓夕法尼亞號參加了進行的所有兩棲登入作戰,其中包括吉爾伯特群島、馬紹爾群島、馬里亞納群島等戰役,賓夕法尼亞號或者作為火力支援艦,或者作為護航艦。這期間賓夕法尼亞號的任務目標主要是島嶼,所受的威脅來自於日軍的飛機。
1944年10月,美軍在雷伊泰灣登入,開始收復菲律賓的戰役,賓夕法尼亞號擔當火力支援和護航任務。從雷伊泰灣海戰開始到以後的登入硫磺島和沖繩群島作戰,美艦隊開始遭到神風特攻隊的自殺攻擊。在沖繩島登入戰中,賓夕法尼亞號被神風自殺飛機擊中,致使其返港維修直至戰爭結束。但賓夕法尼亞號已經有了一項令人驕傲的戰績,就是參加了太平洋戰爭美軍反擊之後的每一次兩棲登入作戰。賓夕法尼亞號共獲得了8枚戰鬥之星勳章。1946年賓夕法尼亞號退役,同年作為靶艦參加核子彈實驗,沉於夸賈林。
亞利桑那號(BB39)
是賓夕法尼亞級的二號艦,但其命運與其姊妹艦卻有著天壤之別。亞利桑那號戰列艦1914年3月開工,1915年6月下水,1916年10月服役,在1918年11月運載美國總統威爾遜參加巴黎和會。改裝後的亞利桑那號 1920年代亞利桑那號交替作為美國第2、4、9戰列艦隊的旗艦往返於美國東西海岸、加勒比海以及夏威夷之間實施訓練任務。1929年7月至1931年3月,亞利桑那號進行了改裝。1938年,亞利桑那號被派往太平洋艦隊,開始常駐珍珠港,在西海岸長灘進行大修。
1941年12月4日亞利桑那號與內華達、俄克拉荷馬號一起進行的夜戰訓練,返回珍珠港後停泊在貞潔號維修船內側。12月7日早晨日軍偷襲珍珠港時,亞利桑那號被4顆炸彈擊中,其中1顆穿透了前甲板並引爆了彈藥艙,“炮塔被一顆炸彈不太猛烈的爆炸震了一下,兩分鐘後,亞利桑那號被摧毀 一次強烈得多的爆炸震斷了炮塔,燃料從左弦的某個地方冒出來,艦首沉到海里,海浪已淹沒了後主甲板,而後著起大火,黑紅的煙柱竄到1千英尺的高空...”,亞利桑那號的艦橋在爆炸後坍塌,艦體沉沒,艦體前面由爆炸生成的巨大破口。亞利桑那號被摧毀,艦上共有1177人喪生,占珍珠港總死亡人數的一半。而後亞利桑那號在太平洋艦隊註銷,其上層建築均被拆除,部分作為岸防,部分被用於其它艦隻,艦體仍保留在原位的水下。亞利桑那號因為珍珠港之戰獲得了一枚戰鬥之星勳章。
1962年5月,美國總統甘迺迪指定亞利桑那號沉沒處為國家陵園,並在沉沒處的水上建立了一座亞利桑那紀念館。
性能數據
標準排水量:32,440-34,400噸(1941年);滿載排水量:39,224噸(1941年)/40,605噸(1945年)
艦長/寬/吃水(米):185.3/32.4/10.2
設計主機輸出功率:31,500馬力/35,207馬力(1941年);最大航速:21節;續航力:19,900海里/10節
武備:12門356毫米/45倍徑主炮(4×3);22座127毫米副炮(第一次改裝拆除14座);1943年賓夕法尼亞號改裝127毫米高平炮(8×2),40毫米高射炮40門,20毫米高射炮49門
裝甲(英寸):水線13.5"-8";隔艙13-8";炮塔正面18",炮塔側面和後方9"-5";司令塔16"-14"。
艦員編制:1358人
服役軍隊
美國海軍太平洋艦隊是美在亞太地區的主要軍事力量,其轄區範圍包括整個太平洋、印度洋海域,約9400萬平方英里。艦隊司令部設在夏威夷的珍珠港,下轄有美國海軍第三、七艦隊,擁有CV-63“小鷹”號、CV-64“星座”號、CVN-68“尼米茲”號、CVN-70“卡爾·文森”號、CVN-72“林肯”號、CVN-74“斯坦尼斯”號共六艘航空母艦。美國太平洋艦隊航空母艦 太平洋艦隊司令在行政方面的任務是為第三、七及第五艦隊準備和提供海軍兵力;在作戰方面負責指揮第三、七艦隊的作戰行動。
第七艦隊成立於1943年3月15日,是美國部署在東亞的最大機動力量,由美國太平洋總部直接指揮,其司令部設在日本的橫須賀港。該艦隊參加過日本無人島的登入戰役、西南太平洋戰役、韓戰、海灣戰爭等。
第七艦隊的巡防區域包括西太平洋、印度洋及阿拉伯海岸,由國際日期變更線起至非洲東海岸,北至千島群島,南至南極洲。作戰轄區包括中國、日本、印度、澳大利亞及東協等國家和地區,涉及人口多達25億。該艦隊的基本任務是保護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海上交通線,維護美國及其盟國在亞太地區的利益,顯示威力,遏制地區強國。同時,一旦爆發戰爭,應迅速作出反應,與美國陸、空軍及其盟軍一起聯合作戰,確保贏得戰爭的勝利。
第七艦隊總兵力6萬人,其中包括38000名海軍官兵和22000名海軍陸戰隊員,分別在西太平洋和印度洋各部署1個航母戰鬥群和1個兩棲攻擊艦編隊,下編有9個特混艦隊,即第70(機動作戰部隊)、第71(指揮與協調部隊)、第72(巡邏偵察部隊)、第73(後勤部隊)、第74(潛艇部隊)、第75(水面作戰部隊)、第76(兩棲部隊)、第77(航母攻擊部隊)及第79(陸戰隊登入作戰部隊),規模通常維持在45艘左右的水平。
亞利桑那號上沖天的大火
第七艦隊的旗艦為LCC19“藍嶺”號兩棲指揮艦,整個艦隊武器裝備包括:45艘各型戰艦、180架各型戰機,其中常駐艦隻18艘,總排水量約20萬噸,1個艦載機聯隊,1個陸戰遠征分隊。
第三艦隊成立於1942年3月15日,前身是美國海軍南太平洋艦隊。1945年10月17日第三艦隊改為後備艦隊,1973年2月1日,美國海軍為加強對中太平洋的控制,加大美國西海岸的防禦縱深,將第一艦隊和太平洋艦隊和太平洋艦隊中一部分合併為第三艦隊。其兵力編制共轄10個特混艦隊,即第30(戰鬥部隊)、第31(指揮協調部隊)、第32(巡邏偵察部隊)、第33(戰鬥支援部隊)、第34(潛艇部隊)、第35(水面作戰部隊)、第36(兩棲部隊)、第38(加拿大海上部隊)、第39(登入部隊)。第三艦隊在二戰中參加過瓜島之戰及菲律賓萊特島登入戰。
第三艦隊部署在美國西海岸,活動範圍為東太平洋及中太平洋水域,即北起北冰洋,南至南極洲,東起美國西海岸,西至東經160度,總面積約為5000萬平方英里。其總部設在美國加利福尼亞的聖迭戈北島海航站,駐紮有第一航母大隊,負責東太平洋地區作戰任務,支援第五、六、七艦隊的作戰行動。
紀念館
1941年12月7日日本帝國海軍偷襲美國海軍太平洋艦隊基地珍珠港,美軍毫無戒備,在歷時兩個多小時的空襲中,日本轟炸機炸死、炸傷3,581名美國公民,炸沉6艘艦船,炸毀347架飛機。當時停泊在珍珠港的亞利桑那號戰列艦(編號BB39,屬於賓夕法尼亞級戰列艦,於1916年10月服役)被擊中沉沒,彈藥庫爆炸,1177名將士遇難。珍珠港在美國人心目中有著特殊的意義,因為1941年12月7日發生在這裡的珍珠港事件導致太平洋戰爭爆發,使美國加入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喚起過幾代美國人的愛國之情。目前是夏威夷第二大旅遊勝地。
亞利桑那紀念館
亞利桑那號沉沒後,艦體上層建築、火炮均被拆除,艦體仍保留在原位的水下12米處,水面上可見的殘骸僅有艦體後部第三號主炮炮塔的圓形基座。1962年5月,甘迺迪總統指定亞利桑那號沉沒處為國家陵園,並在亞利桑那號沉沒處的水上建立了亞利桑那戰艦紀念館。紀念館於1980年落成,亞利桑那戰艦紀念館是由美國政府和私人出資建造的紀念珍珠港事件的紀念館。
紀念館建在海底填充物上,呈拱橋狀,長184英尺,為鋼筋水泥結構,整座紀念館通體白色,橫跨在亞利桑那號戰艦水下艦體上方。紀念館的一端是進口,連結著一個浮台,中間是儀式廳,另一端是聖室。在紀念館中白色大理石紀念牆上,鐫刻著1941年12月7日在戰艦上獻身的1177名海軍將士的名字。透過儀式廳的大視窗,隱約可見海底的亞利桑那號戰艦的艦體。在紀念館中部,矗立著一根旗桿。旗桿下端並非連線在紀念館的結構上,而是連線在沉睡海底的“亞利桑那”號主桅桿上。
到亞利桑那號紀念館的參觀者首先要進入旅客中心,遊客中心由戶外陳列、展覽廳、書店、電影院構成。該中心由國家公園服務處與海軍共同管理。紀念館中的歷史圖片展強調了戰時夏威夷日本人所起的作用。在旅客中心,今天的亞利桑那號模型與1941年時的造型完全一致。商店的禮品和書店的書籍主要展現的是二戰和夏威夷文化。
一艘小艇將遊客從遊客中心送至紀念館,全部遊程需要大約75分鐘。參觀票按照先來後到的原則發放,如果遊客要避免排長隊,必須趕早參觀。紀念館對參觀者的衣著有要求,赤足或只穿泳裝者不得人內。另外,身高不到4.5英尺的兒童不得人內。紀念館設計接待能力為每年75萬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