賊子亂臣

賊子亂臣

賊子亂臣,漢語成語,拼音是zéi zǐ luàn chén,意思是指心懷異志、為奸作惡的人。出自《隋書·許善心傳》。

基本介紹

成語出處,成語用法,成語故事,

成語出處

唐·魏徵壽《隋書·許善心傳》:“國惡雖諱,君舉必書,故賊子亂臣,天下大懼,元龜明鏡,昭然可察。”

成語用法

作賓語、定語;用於書面語。
示例
忠臣義士,盡陷羅網之中;賊子亂臣,鹹置廟廊之上。 ★清·錢彩《說岳全傳》第七十三回
《孟子·藤文公下》:“孔子成《春秋》,而亂臣賊子俱。”
有賊不討,則故君不得書葬,新君不得書即位,所以防亂臣賊子,法至嚴也。 ★清·愛新覺羅·多爾袞《致史可法書》

成語故事

春秋時期,魯國政權被季孫氏、孟孫氏和叔孫氏三家控制,魯定公成為一個傀儡,他聽說孔子主張“君臣綱常”,召見孔子說他最恨季氏等亂臣賊子。孔子分析魯國的內憂外患,建議他外聯齊國,內部重振君威,制定了一系列措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