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平凹:病相報告》通過再現主人公胡方和江嵐歷經幾十年、離奇而又悽慘的愛情故事,分析人性的缺陷,折射出中國社會各個時期的社會病況。
基本介紹
- 書名:賈平凹作品9:病相報告
- 出版社:譯林出版社
- 頁數:208頁
- 開本:16
- 品牌:鳳凰壹力
- 作者:賈平凹
- 出版日期:2012年7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44726818, 7544726819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文摘,後記,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賈平凹:病相報告》編輯推薦:蒼涼的人生,病態的社會,愛情卻在污泥塘里開出了潔白的蓮花。這是一個悽美的愛情故事,愛情的光輝在濃重的大背景下愈發耀眼。一對苦命鴛鴦遭受重重磨難,終其一生,未能相守。而到底是什麼使得這樣一段悽美而執著的愛情夭折呢?是因為這個時代病了嗎?人生的苦難,故事的悽美,將那個特殊的時代給人們的生活所造成的痛苦真實地展現在讀者面前。
作者簡介
賈平凹,1952年出生,陝西丹鳳人。陝西作協主席,中國書協會員,當代著名作家。其代表作有《秦腔》、《高老莊》、《懷念狼》、《高興》、《廢都》等,曾多次獲國內外文學大獎。他是中國當代文壇屈指可數的文學奇才,被譽為“鬼才”,是當代中國最具叛逆性、最富創造精神和廣泛影響的作家,也是當代中國可以進入世界文學史冊的為數不多的著名文學家之一。
圖書目錄
人物介紹
1訾林
2景川
3訾林
4景川
5江嵐
6訾林和胡方
7景川
8江嵐
9景川
10胡亥
11葉素芹
12訾林和胡方
13冬梅
14江嵐
15冬梅
16景川
17訾林和胡方
18江嵐
19景川
20胡亥
21江嵐
22訾林和胡方
23景川
24葉素芹
25訾林
26景川
27訾林
28訾林和胡方
29訾林
後記
關於對賈平凹的閱讀胡天夫
1訾林
2景川
3訾林
4景川
5江嵐
6訾林和胡方
7景川
8江嵐
9景川
10胡亥
11葉素芹
12訾林和胡方
13冬梅
14江嵐
15冬梅
16景川
17訾林和胡方
18江嵐
19景川
20胡亥
21江嵐
22訾林和胡方
23景川
24葉素芹
25訾林
26景川
27訾林
28訾林和胡方
29訾林
後記
關於對賈平凹的閱讀胡天夫
文摘
我一直認為我在這個城市最重要的經歷是胡方從運灰車上溜了下來的那個晚上。那個晚上很黑,風塵混亂,我趕過去差不多是子時吧,他已經穿上衣服,但一隻袖子並沒有伸進胳膊,第三枚扣子扣在了第五個扣門裡,西服就在胸前壅了一疙瘩。褲子也沒有完全穿好,半個屁股還露著。江嵐,她一定是嚇壞了,披頭散髮地坐在地上,一隻腳被胡方的身子壓著,一條腿斜著蜷在身後,懷裡抱著胡方的頭,而眼鏡就掛在床沿的被角上。那隻喚做狐的狗齜牙咧嘴地叫,和屋外的沙塵暴的肆虐聲攪在一起,異常的淒涼恐怖。很顯然,胡方是從床上跌下來的,他突然的頭疼欲裂,在床上打滾,要江嵐用帶子勒他的腦袋,江嵐慌亂著找帶子,沒有帶子,只好用她的絲襪來勒,但絲襪太短,無法勒緊,她拿手使勁地掐他的太陽穴,像箍一隻要破的罐子,便看見了衣架上的風衣系帶,因為太急,抽系帶時將衣架也撞倒了,而胡方在那時從床上赤身跌了下來,同時口裡噴出了一股污穢。一部分污穢是噴在了江嵐的身上的,這從她的頭上額上可以看出,一撮亂髮糊成氈片。就在那一瞬間,她知道要出大事了,才給我撥的電話,然後就穿好衣服也給胡方穿了衣服。那是一位很高貴的女人,她不願意我作為晚輩的來了感到尷尬。但她沒來得及收拾沐浴過的水盆和還燃著的藏香,兩個高腳玻璃杯中的殘葡萄酒還閃爍著嫣然如血的顏色。
後記
一 一個老頭
十八年前我在陝南山區採風時傷風感冒,去一個衛生站注射柴胡,患上了B肝——事後曉得注射柴胡的那個針頭扎進過十多個人的屁股,每扎過一次只用酒精棉球擦拭一下——從此,在中國的文壇上我成了著名的病人。B肝是一種可怕的慢性病,它使我住過了西安市內差不多的大的醫院,身體常年是蔫蔫的,更大的壓迫是社會的偏見,住院期間你被鐵柵欄圈著與外界隔離,鐵柵欄每日還讓護士用消毒水灑過,出院了你仍被別人警惕著身體的接觸,不吃你的東西,遠遠地站住和你打招呼(B肝病人是人群中的另類,他們惺惺惜惺惺,所以當社會上形成了以友為名的關係網,如戰友網,學友網,鄉友網,也有了病友網。而病友網總是曾經的B肝患者)。我曾經寫過《人病》一文,疑惑著到底是我病了還是人們都在病丁丫以此也想著許多問題,比如什麼是病呢,嗜好是不是一種病,偏激是不是一種病,還有吝嗇、嫉妒、貪婪、愛情……
愛情更是一種病。
我之所以這么認為是我出院後在某一個療養地認識了一位老頭。老頭當時已七十歲了,是個知識分子,滿肚子的才學,我向他請教有關哲學和文學的問題,他顯得十分正大,不能不讓我高山仰止。但是,他除了要寫作一部革命回憶錄外(據說那部革命回憶錄始終未能完成),每日要做兩種功課,一是鍛鍊身體,把胳膊攀在樹枝上,雙腿蜷起,像吊死鬼蟲一樣蕩來蕩去;二是給遠方的情人寫信。一個年齡老朽的人如此狂熱愛情,這已經是公開的秘密,大家都不避諱,而且故意逗他,老頭那一刻純真如兒童,臉頰紅紅的,眼睛放光,說一些很幼稚可笑的話。老頭的兩種不同的表現令我非常吃驚,我產生了強烈的要了解他的欲望,我幾乎每晚都去他的房間,我們一邊用蒲扇拍打著叮在腿上的蚊子一邊談黑格爾和《惡之花》,談著談著就談到了他的青年時代和中年時代,他的青年和中年是參加過革命與革命革過他的命的經歷,他的愛情就貫穿其中。我原以為可以將他為模特寫一個美麗而有些滑稽的故事的,但越是了解了他我卻不敢觸及了,甚至在相處的日子再不戲謔他寫情書的行為。老頭不是一個堅定的革命黨人,這令我們感到些許遺憾,或許是他的性格所致(知識分子是我們民族歷來的精英階層,但它絕不是個個都是精英,以我所見,他們有著嚴重的人格缺陷,乏於獨立),但是,老頭卻是活得最真實的人,尤其到了晚年。老頭用他一生的苦難完成著一個悽美的愛情故事,這故事對於寫書人和讀書人或許是一樁幸事,對於老頭自己卻未免殘酷。這如同一頭牛耕犁馱運了一生死在了田頭和磨道,農人剝下了皮蒙了大鼓而歡慶豐收的喜悅。我想,起碼等老頭下世後再寫吧,老頭卻一年一年活下來,他健康地活著,我越發覺得我做作家的無恥,這和那些一旦有了某畫家的作品就等待著某畫家立即死去而準備著高價售畫的收藏者有什麼不同!
老頭的故事就這樣一放十數年地擱置了下來。
現在,我與老頭完全失去聯繫,聽說他搬遷到了另一個城市,算起來年齡已近九十,可能是不在了人世,而在提筆要寫他的故事時,更重要的是我也近五十,體證到了自己活著何嘗不也是完成一種痛苦呢?生的目的是為了死,而生的過程中老頭擁有了刻骨銘心的愛,而我們又有什麼呢?當我終於動手寫這個故事了,我把故事的梗概講給一些朋友聽,他們是勸我不要去寫的:目下的時代哪裡還有愛呢?老頭的故事只能顯出藝術上的不真實。我有些心不甘,特意去了迪廳,抓回來了我認識的諸位時興的小女人(我的出現使歡蹦如蟲子的舞者都駐足側目,他們很少見過有如此老的人進入這種場合),並特意接觸了一些單身貴族,他們可以隨時將女人帶回家來,事畢了,抽二張三張紙幣塞在女人的口袋讓其走人,這些人聽我講述老人的故事,眼圈卻紅了,哀嘆起這個時代再不賦予他們的愛了。他們在哀嘆,我想,是真實的。過去的年代愛是難以做的,現在的做卻難以有愛,純真的愛情在冰與火的煎熬下實現著崇高,它似乎生於約束死於自由。
與其說我在寫老頭的愛情,不如說我在寫老頭有病,與其說寫老頭病了,不如說社會沉疴已久。
二 複雜的故事
不管有多少人請著名的書法家寫“寧靜淡泊”,懸掛於牆上,壓在桌面玻璃下,但肯定是再也出現不了一個陶淵明了。現今的文壇,許多作品標榜著現實主義,實際上寫滿了現實的迴避。那個老頭,即便已經去世,他起碼活到了九十餘歲,他經的事情太多,活出了境界,他應該是一位神仙,我卻無力將他寫得精粹。在寫作的過程中我常常想到這樣的問題:李商隱的愛情詩,他的原意是否就是我們現在所理解和詮釋的那樣嗎?真正的愛情詩它絕不是空泛的,肯定有秘密的心結,是寫給自己或最多是另一個人。可李商隱是寫給誰的,其中有什麼悽苦的故事,我們不知道,我們只欣賞“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乾”句子很美。六月的荷塘里我們看到的是冰清玉潔的蓮,我們看不到深水下邊的污泥和污泥中的藕。有時也想,梁山伯祝英台的愛情是中國最經典的了,但故事卻是那么的簡單!這或許是古人的生活很簡單,講的故事也簡單,而現在是不能了,現在的人活得太瑣碎,任何事情都十分複雜。複雜阻礙於故事的流傳,可我無能為力。我企圖把《病相報告》寫得短而又短,或者是一個短篇,或者是一個中篇,但糟糕的是提綱就起草了十多頁,我們習慣了要所謂的深刻,要起承轉合,要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人物,看到了山地里的一枝蘭,自然要想到這蘭在城裡珍貴為什麼在山巾爛賤如草,為什麼綠肥紅瘦,綠紅是從哪兒來的?《病相報告》是要寫一個人的一生七十餘年,鋪設開來,那得有四五十萬字數!如果四五十萬的字數寫一個愛情的故事(故事說遠,它不發生在古代,古代我沒經過讀者也沒經過,那鬼是好畫的;故事說近,它又不是這幾年的事,雖然我詢問過十位二十二歲左右的青年“四人幫”是誰,他們皆搖頭不知,但更多的人卻是從各種運動中走過來的,眼裡容不得一粒沙子),又要按著時間順序——交代清楚,那極可能這個故事陳腐不堪,皇帝穿上了龍袍才是皇帝,美麗的鞏俐將一身大紅對襟襖穿在身上出現在陝西關中的小鎮上,她就是農婦秋菊,沒有人找她簽名留影了。我於是重起爐灶。我之所以使文中所有的人物統一以第一人稱說話,是要將一切過渡性的部分全部棄去,讓故事更純粹。之所以將順序打亂是想讓讀者看得真切而又不至於局限於故事。如此寫下來,竟然也有十六七萬字,我不能不哀嘆:我們可能再也無法寫出一個簡單的故事了。
三 我的尷尬
我喜歡的夏天又要過去了。西安是沒有春秋的,在寒風來臨之前我修完了《病相報告》就可以去南方走一趟了。西安的冬天是不宜於我的,那看不見的風,總是莊嚴地流動,落在你的身上卻像亂刀在飛。我數年來越加萌生著去南方居住的念頭,可憐的是年邁的母親和尚未長大的孩子需要照顧,以及又難以割捨的這座城瀰漫的古文化的氛圍。南方是心身暖和的,我這么想,而我的一位朋友來幫我修理損壞的一頁窗扇時,講了一個他的同事的笑話,讓我在這個下午笑出了眼淚。
笑話是這樣的:
××是個瘦子,上了一輛公共車,公共車的一面窗子上玻璃掉了是個空框,但他不知道。這時一個人也來趕車,此人比他還要瘦,就站在窗外,他以為從玻璃上照出了自己,一邊看著一邊拍臉說:唉,怎么又瘦出一圈了?!
四 還要乾什麼
當年,《浮躁》寫完,開始寫序,寫了兩個序,這是我的長篇中唯一的一次。在第二個序里,我宣布著寫完了《浮躁》將再不從事《浮躁》類的寫法,於是開始了後邊的《廢都》、《白夜》、《土門》、《高老莊》以及《懷念狼》和這個(病相報告)。在這些長篇里,序是沒有了,卻總少不了後記,後記里記錄了該部作品產生的原因和過程,更多的闡述著自己的文學觀。我不是理論家,我的寫作體會是摸著石頭過河,我把我的所思所想全寫在其中了。但我多么悲哀,沒人理會這些後記。現在,我又忍不住在即將複印《病相報告》時又要宣布對於《病相報告》寫法的厭惡,我是有這個毛病,病得深,我已不指望別人怎么看待我,我說給了我為的是給自己鼓勁,下定決心。
我之所以如此,是我感到了一種不自在,也是我還在《病相報告》未完成前就急不可耐地先寫了中篇《阿吉》。
我是這么想的:
中國的漢民族是一個大的民族,又是一個苦難的民族,它長期的封建專制,形成了民族的政治情結的潛意識。文學自然受其影響,便有了歌頌性的作品和揭露性的作品。歌頌性的歷來受文人的鄙視,揭露性的則看作是一種責任和深刻,以至形成了一整套的審美標準,故推崇屈原、司馬遷、杜甫,稱之主流文學。伴隨而行,幾乎是平行的有另一種閒適的文學,其實是對主流文學的對抗和補充,闡述人生的感悟,抒發心意,如蘇軾、陶潛乃至明清散文等,甚或包括李白。他們往往被稱作“仙”,但絕不能人“聖”。由此可見,重政治在於重道義,治國平天下,不滿社會,干預朝事。閒適是享受生活,幽思玄想,啟迪心智。作品是武器或玉器,作者是戰士或歌手,是中國漢民族文學的特點。
而外國呢,西方呢,當然也有這兩種形態的作品,但其最主要的特點是分析人性。他們的哲學決定了他們的科技、醫學、飲食的思維和方法。故對於人性中的缺陷與醜惡,如貪婪、狠毒、嫉妒、吝嗇、噦嗦、猥瑣、卑怯等等無不進行鞭撻,產生許許多多的傑作。越到現代文學,越是如此。
我不知道我還能說出些什麼,也不知道能否說清,我的數理化不好,喜歡圍棋卻計算不了步驟。我的好處是靜默玄想,只覺得我得改變文學觀了。魯迅好,好在有《阿Q正傳》,是分析了人性的弱點,當代的先鋒派作家受到尊重,是他們的努力有著重大的意義。《阿Q正傳》卻是完全的中國的味道。二十多年前就讀《阿Q正傳》,到了現在才有了理解,我是多么的蠢笨,如果在分析人性中瀰漫中國傳統中天人合一的渾然之氣,意象綱組,那正是我新的興趣所在。
2001年10月2日
十八年前我在陝南山區採風時傷風感冒,去一個衛生站注射柴胡,患上了B肝——事後曉得注射柴胡的那個針頭扎進過十多個人的屁股,每扎過一次只用酒精棉球擦拭一下——從此,在中國的文壇上我成了著名的病人。B肝是一種可怕的慢性病,它使我住過了西安市內差不多的大的醫院,身體常年是蔫蔫的,更大的壓迫是社會的偏見,住院期間你被鐵柵欄圈著與外界隔離,鐵柵欄每日還讓護士用消毒水灑過,出院了你仍被別人警惕著身體的接觸,不吃你的東西,遠遠地站住和你打招呼(B肝病人是人群中的另類,他們惺惺惜惺惺,所以當社會上形成了以友為名的關係網,如戰友網,學友網,鄉友網,也有了病友網。而病友網總是曾經的B肝患者)。我曾經寫過《人病》一文,疑惑著到底是我病了還是人們都在病丁丫以此也想著許多問題,比如什麼是病呢,嗜好是不是一種病,偏激是不是一種病,還有吝嗇、嫉妒、貪婪、愛情……
愛情更是一種病。
我之所以這么認為是我出院後在某一個療養地認識了一位老頭。老頭當時已七十歲了,是個知識分子,滿肚子的才學,我向他請教有關哲學和文學的問題,他顯得十分正大,不能不讓我高山仰止。但是,他除了要寫作一部革命回憶錄外(據說那部革命回憶錄始終未能完成),每日要做兩種功課,一是鍛鍊身體,把胳膊攀在樹枝上,雙腿蜷起,像吊死鬼蟲一樣蕩來蕩去;二是給遠方的情人寫信。一個年齡老朽的人如此狂熱愛情,這已經是公開的秘密,大家都不避諱,而且故意逗他,老頭那一刻純真如兒童,臉頰紅紅的,眼睛放光,說一些很幼稚可笑的話。老頭的兩種不同的表現令我非常吃驚,我產生了強烈的要了解他的欲望,我幾乎每晚都去他的房間,我們一邊用蒲扇拍打著叮在腿上的蚊子一邊談黑格爾和《惡之花》,談著談著就談到了他的青年時代和中年時代,他的青年和中年是參加過革命與革命革過他的命的經歷,他的愛情就貫穿其中。我原以為可以將他為模特寫一個美麗而有些滑稽的故事的,但越是了解了他我卻不敢觸及了,甚至在相處的日子再不戲謔他寫情書的行為。老頭不是一個堅定的革命黨人,這令我們感到些許遺憾,或許是他的性格所致(知識分子是我們民族歷來的精英階層,但它絕不是個個都是精英,以我所見,他們有著嚴重的人格缺陷,乏於獨立),但是,老頭卻是活得最真實的人,尤其到了晚年。老頭用他一生的苦難完成著一個悽美的愛情故事,這故事對於寫書人和讀書人或許是一樁幸事,對於老頭自己卻未免殘酷。這如同一頭牛耕犁馱運了一生死在了田頭和磨道,農人剝下了皮蒙了大鼓而歡慶豐收的喜悅。我想,起碼等老頭下世後再寫吧,老頭卻一年一年活下來,他健康地活著,我越發覺得我做作家的無恥,這和那些一旦有了某畫家的作品就等待著某畫家立即死去而準備著高價售畫的收藏者有什麼不同!
老頭的故事就這樣一放十數年地擱置了下來。
現在,我與老頭完全失去聯繫,聽說他搬遷到了另一個城市,算起來年齡已近九十,可能是不在了人世,而在提筆要寫他的故事時,更重要的是我也近五十,體證到了自己活著何嘗不也是完成一種痛苦呢?生的目的是為了死,而生的過程中老頭擁有了刻骨銘心的愛,而我們又有什麼呢?當我終於動手寫這個故事了,我把故事的梗概講給一些朋友聽,他們是勸我不要去寫的:目下的時代哪裡還有愛呢?老頭的故事只能顯出藝術上的不真實。我有些心不甘,特意去了迪廳,抓回來了我認識的諸位時興的小女人(我的出現使歡蹦如蟲子的舞者都駐足側目,他們很少見過有如此老的人進入這種場合),並特意接觸了一些單身貴族,他們可以隨時將女人帶回家來,事畢了,抽二張三張紙幣塞在女人的口袋讓其走人,這些人聽我講述老人的故事,眼圈卻紅了,哀嘆起這個時代再不賦予他們的愛了。他們在哀嘆,我想,是真實的。過去的年代愛是難以做的,現在的做卻難以有愛,純真的愛情在冰與火的煎熬下實現著崇高,它似乎生於約束死於自由。
與其說我在寫老頭的愛情,不如說我在寫老頭有病,與其說寫老頭病了,不如說社會沉疴已久。
二 複雜的故事
不管有多少人請著名的書法家寫“寧靜淡泊”,懸掛於牆上,壓在桌面玻璃下,但肯定是再也出現不了一個陶淵明了。現今的文壇,許多作品標榜著現實主義,實際上寫滿了現實的迴避。那個老頭,即便已經去世,他起碼活到了九十餘歲,他經的事情太多,活出了境界,他應該是一位神仙,我卻無力將他寫得精粹。在寫作的過程中我常常想到這樣的問題:李商隱的愛情詩,他的原意是否就是我們現在所理解和詮釋的那樣嗎?真正的愛情詩它絕不是空泛的,肯定有秘密的心結,是寫給自己或最多是另一個人。可李商隱是寫給誰的,其中有什麼悽苦的故事,我們不知道,我們只欣賞“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乾”句子很美。六月的荷塘里我們看到的是冰清玉潔的蓮,我們看不到深水下邊的污泥和污泥中的藕。有時也想,梁山伯祝英台的愛情是中國最經典的了,但故事卻是那么的簡單!這或許是古人的生活很簡單,講的故事也簡單,而現在是不能了,現在的人活得太瑣碎,任何事情都十分複雜。複雜阻礙於故事的流傳,可我無能為力。我企圖把《病相報告》寫得短而又短,或者是一個短篇,或者是一個中篇,但糟糕的是提綱就起草了十多頁,我們習慣了要所謂的深刻,要起承轉合,要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人物,看到了山地里的一枝蘭,自然要想到這蘭在城裡珍貴為什麼在山巾爛賤如草,為什麼綠肥紅瘦,綠紅是從哪兒來的?《病相報告》是要寫一個人的一生七十餘年,鋪設開來,那得有四五十萬字數!如果四五十萬的字數寫一個愛情的故事(故事說遠,它不發生在古代,古代我沒經過讀者也沒經過,那鬼是好畫的;故事說近,它又不是這幾年的事,雖然我詢問過十位二十二歲左右的青年“四人幫”是誰,他們皆搖頭不知,但更多的人卻是從各種運動中走過來的,眼裡容不得一粒沙子),又要按著時間順序——交代清楚,那極可能這個故事陳腐不堪,皇帝穿上了龍袍才是皇帝,美麗的鞏俐將一身大紅對襟襖穿在身上出現在陝西關中的小鎮上,她就是農婦秋菊,沒有人找她簽名留影了。我於是重起爐灶。我之所以使文中所有的人物統一以第一人稱說話,是要將一切過渡性的部分全部棄去,讓故事更純粹。之所以將順序打亂是想讓讀者看得真切而又不至於局限於故事。如此寫下來,竟然也有十六七萬字,我不能不哀嘆:我們可能再也無法寫出一個簡單的故事了。
三 我的尷尬
我喜歡的夏天又要過去了。西安是沒有春秋的,在寒風來臨之前我修完了《病相報告》就可以去南方走一趟了。西安的冬天是不宜於我的,那看不見的風,總是莊嚴地流動,落在你的身上卻像亂刀在飛。我數年來越加萌生著去南方居住的念頭,可憐的是年邁的母親和尚未長大的孩子需要照顧,以及又難以割捨的這座城瀰漫的古文化的氛圍。南方是心身暖和的,我這么想,而我的一位朋友來幫我修理損壞的一頁窗扇時,講了一個他的同事的笑話,讓我在這個下午笑出了眼淚。
笑話是這樣的:
××是個瘦子,上了一輛公共車,公共車的一面窗子上玻璃掉了是個空框,但他不知道。這時一個人也來趕車,此人比他還要瘦,就站在窗外,他以為從玻璃上照出了自己,一邊看著一邊拍臉說:唉,怎么又瘦出一圈了?!
四 還要乾什麼
當年,《浮躁》寫完,開始寫序,寫了兩個序,這是我的長篇中唯一的一次。在第二個序里,我宣布著寫完了《浮躁》將再不從事《浮躁》類的寫法,於是開始了後邊的《廢都》、《白夜》、《土門》、《高老莊》以及《懷念狼》和這個(病相報告)。在這些長篇里,序是沒有了,卻總少不了後記,後記里記錄了該部作品產生的原因和過程,更多的闡述著自己的文學觀。我不是理論家,我的寫作體會是摸著石頭過河,我把我的所思所想全寫在其中了。但我多么悲哀,沒人理會這些後記。現在,我又忍不住在即將複印《病相報告》時又要宣布對於《病相報告》寫法的厭惡,我是有這個毛病,病得深,我已不指望別人怎么看待我,我說給了我為的是給自己鼓勁,下定決心。
我之所以如此,是我感到了一種不自在,也是我還在《病相報告》未完成前就急不可耐地先寫了中篇《阿吉》。
我是這么想的:
中國的漢民族是一個大的民族,又是一個苦難的民族,它長期的封建專制,形成了民族的政治情結的潛意識。文學自然受其影響,便有了歌頌性的作品和揭露性的作品。歌頌性的歷來受文人的鄙視,揭露性的則看作是一種責任和深刻,以至形成了一整套的審美標準,故推崇屈原、司馬遷、杜甫,稱之主流文學。伴隨而行,幾乎是平行的有另一種閒適的文學,其實是對主流文學的對抗和補充,闡述人生的感悟,抒發心意,如蘇軾、陶潛乃至明清散文等,甚或包括李白。他們往往被稱作“仙”,但絕不能人“聖”。由此可見,重政治在於重道義,治國平天下,不滿社會,干預朝事。閒適是享受生活,幽思玄想,啟迪心智。作品是武器或玉器,作者是戰士或歌手,是中國漢民族文學的特點。
而外國呢,西方呢,當然也有這兩種形態的作品,但其最主要的特點是分析人性。他們的哲學決定了他們的科技、醫學、飲食的思維和方法。故對於人性中的缺陷與醜惡,如貪婪、狠毒、嫉妒、吝嗇、噦嗦、猥瑣、卑怯等等無不進行鞭撻,產生許許多多的傑作。越到現代文學,越是如此。
我不知道我還能說出些什麼,也不知道能否說清,我的數理化不好,喜歡圍棋卻計算不了步驟。我的好處是靜默玄想,只覺得我得改變文學觀了。魯迅好,好在有《阿Q正傳》,是分析了人性的弱點,當代的先鋒派作家受到尊重,是他們的努力有著重大的意義。《阿Q正傳》卻是完全的中國的味道。二十多年前就讀《阿Q正傳》,到了現在才有了理解,我是多么的蠢笨,如果在分析人性中瀰漫中國傳統中天人合一的渾然之氣,意象綱組,那正是我新的興趣所在。
2001年10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