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島詩集箋注》是2002年巴蜀書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黃鵬。
基本介紹
- 書名:賈島詩集箋注
- 作者:黃鵬
- ISBN:9787806593592
- 類別:詩集
- 頁數:475
- 定價:25.0
- 出版社:巴蜀書社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2-6
- 裝幀:平裝
圖書簡介,圖書目錄,內容摘要,
圖書簡介
全國古籍整理出版規劃領導小組資助出版:本書以李嘉言《長江集新校》本箋注,再從陳延傑本、李懷民《主客圖》、《詩淵》等校出異文,全書共分十卷,並有長江集附集·補遺目錄,本書的主要目的是探求賈島詩的藝術特色及其影響的時代原因。
圖書目錄
序
前 言
卷一
古意
望山
北嶽廟
朝飢
哭盧仝
劍客
口號
寄遠
齋中
感秋
玩月
辭二知己
和朱評事義雀行
宿懸泉驛
辯士
不欺
絕句
寓興
遊仙
枕上吟
雙魚謠
易水懷古
早起
客喜
延壽里精舍寓居
贈智朗禪師
送沈秀才下第東歸
酬棲上人
冬月長安雨中見終南雪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
卷十
長江集附集·補遺目錄
附錄
前 言
卷一
古意
望山
北嶽廟
朝飢
哭盧仝
劍客
口號
寄遠
齋中
感秋
玩月
辭二知己
和朱評事義雀行
宿懸泉驛
辯士
不欺
絕句
寓興
遊仙
枕上吟
雙魚謠
易水懷古
早起
客喜
延壽里精舍寓居
贈智朗禪師
送沈秀才下第東歸
酬棲上人
冬月長安雨中見終南雪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
卷十
長江集附集·補遺目錄
附錄
內容摘要
客喜非實喜,客悲非實悲。百回書到家,未當(陳注本作嘗;不及當字意勝)身一歸③。未歸長嗟愁,嵯愁填中懷④。開口吐愁聲,還卻入耳來。常恐淚滴多,白損兩目輝⑤。鬢邊雖有絲,不堪織寒衣⑥。
箋註:
①客喜非詩題,依古詩取詩首句中字詞為題之慣例。客,浪仙自謂。
②首二句言別人眼中客子的悲喜非詩人真實的悲喜,有人不我知之嘆。
③言客子雖能與家中互通音訊,但仍比不上親身回家更能安慰客愁。
④言客愁塞滿心中。填,即塞滿;中懷,即心中。陶潛《游斜川》:“念之動中懷,及辰為茲游。”
⑤淚多損目意本杜甫《新安吏》:“莫自使眼枯,收汝淚縱橫。眼枯即見骨,天地終無情。”
⑥結句極悽苦,意本孟郊《雜怨》其三:“暗蛩有虛織,短線無長縫。”
附錄:
《唐音癸簽》卷二五《叢談一》:孟郊、賈島皆以詩窮死,而乎生尤自喜為窮苦之辭……賈島雲“鬢邊雖有絲,不堪織寒衣”,就令能織,能得幾何?
《圍爐詩話》:東野《列女操》、《遊子吟》等篇,命意真懇,措辭亦善;而《秋夕貧居》、《獨愁》等,皆傷於迫切……賈島之客喜》、《寄遠》、《古意》與東野一轍。
《寒瘦集》:此浪仙思歸詩也。前幅言故鄉可悲可喜之事,皆自傳聞,恐非的確。後幅言未得歸鄉,故鄉可嗟可愁之事,填滿中懷而無可告者,慨嘆惟自聞,涕泣徒自傷。鬢髮漸白,征衣早敝。人當其時,思歸念切,何可勝言!詩窮而後工,信不謬矣!
郡北最高峰,晦岩絕雲路②。朝來上樓望,稍覺得幽趣③。朦朧碧煙里,群嶺若相附。何時一登陟,萬物皆下顧④。
箋註:
①易州,唐河北道。
②雲路,雲行之道,山能斷之,可知其高。《北史·文苑傳》:“或鷹揚可朔,獨步漢南,俱騁龍光,並驅雲路。”
③幽趣,山野之趣。元稹:“正耽幽趣樂,旋被宦途縈。”(《答姨兄胡靈主見寄五十韻》)
④登陟,即登臨。末聯用杜甫《望岳》“會當臨·絕頂,一覽眾山小”意。而乏氣度。
送鄭山人游江湖①
南遊衡岳上,東往天台里②。足躡華頂峰(一作峰頂)③,目觀滄海水。
曾宰西畿縣,三年馬不肥②。債多平(一作憑)鉗與,官滿載書歸③。邊雪藏行徑,林風透臥衣④。靈州聽曉角,客館未開扉⑤。
箋註:
①漢魏以來稱太守牧尹為府君或明府君,省稱明府。靈武,唐縣,屬關內道;即今銀川市西北。
②關內道為畿輔之地,長安以西稱西畿,以東稱東甸。宰,主管也。馬不肥,言鄒氏之清廉。三年,為官一秩也。
③言鄒氏罷官歸家,以劍抵債,唯載書而歸。書劍漂零,不只狀其清,且狀其雅,其豪。
④狀鄒氏風雪游靈武。靈武為關內道西北邊境,冬節極寒。臥衣,衾被也。
⑤邊城開閉城門以角聲為號,且開晚閉早。客館未開,言鄒氏猶高臥不起,因無官且不求名利也。浪詩中多高臥形象,皆為無心於名利者。李懷民曰:“止說到此,妙。”
高城滿夕陽,何事欲沾裳。遷客蓬蒿暮,遊人道路長②。睛湖勝鏡碧,寒柳似金黃③。若有相思夢,殷勤載八行④。
箋註:
①越,即越州,唐江南道,即今紹興市。
②三沾裳,似為遷客之淚,且逢郊野之暮。高城夕陽,蓬蒿路長,都映襯出遷客無家可歸之感。故浪仙描畫亮色之景以慰行色。
③晴湖似鏡,寒柳金黃,足慰遷客傷感。李白《宮中行樂詞八首》之二”枊色黃金嫩,梨花白雪香”,是島句所本。
④殷勤八行,即深情於書信。舊時書信多八行一頁,故得其名。邢邵《齊韋道遜晚春宴》:“誰能千里外,獨倚八行書。”孟浩然《登萬歲樓》:“今朝偶見同袍友,卻喜家書寄八行。”
浪仙送人詩,多因人而異,非一味瘦硬。此詩將遷客心情與初春之景兩相對照,足慰遷謫之情,結語亦乎易親切。細看則知其體貼深細,仍顯浪仙本色。
送僧游衡岳①
心知衡岳路,不怕去人稀②。船里猶鳴磬,溪頭自 曝衣①。有家從小別,無寺不言歸④。料得逢寒住,當禪雪滿扉①。
箋註:
①李嘉言校記:“本詩又見《全唐詩》五五四《項斯集》,題作《送僧歸南嶽》。《英華》二二二作項斯。”又:“《項斯集》‘猶’作‘誰’;‘溪’作‘沙’;‘無’作‘是’,非;‘寒’作‘春’;‘當禪雪滿扉’,校記:‘雪’,一作‘雲’,一作‘當船雪滿扉’。《英華》‘無寺不言歸’作‘是寺卻言歸‘禪’作‘船’。”
衡岳,即南嶽衡山。
②言不顧道路偏僻。
③狀僧人勤於功課,潔於衣著。
④言僧人自小出家,即以寺廟為家。
⑤結末擬想僧人到衡岳時已寒冬,對雪當禪更顯僧人精神。料得,即想來也。
送路(一本有某從軍三字)
別我就蓬蒿,日斜飛伯勞①。龍門流水急,嵩岳片雲高②。嘆命無知己,梳頭落白毛③。從軍當此去,風起廣陵濤④。
箋註:
①蓬蒿,此代長滿荒草的征路。伯勞,鳴禽也。《詩·豳·七月》:“七月鳴鵑。”傳曰:“鵑,伯勞也。”伯勞又名博勞,伯趙。夏至始嗚,冬至而止。後又稱朋友離別為勞燕分飛。《玉台新詠》九《歌辭二首》:“東飛伯旁飛燕,黃姑織女時相見。”(按,黃姑,即河鼓星,牽牛星。)
②龍門,為地名頗多,此與嵩岳對舉,似指洛陽南伊闕龍門,地屬唐河南道。嵩岳,即嵩山,洛陽東南百二十里許。二句興象豪壯,以切送人從軍。
③嘆命、梳頭句狀己之衰老孤獨,反襯路氏之年輕有為。李懷民曰:
“二語或自傷。”
④廣陵,春秋時屬吳,戰國時屬楚,秦滅楚為廣陵,後為揚州;唐屬河南道。即今江蘇揚州。廣陵濤為海潮使長江水倒灌,本就氣勢磅礴,更況風起之時;所謂加一倍也。枚乘《七發》:“將以八月之望,與諸侯遠方交遊兄弟,並往觀濤乎廣陵之曲江。至則未見濤之形也,徒觀水力之所到,則恤然足以駭矣。”李白《當塗送趙少府之長蘆》:“因夸楚太子,便睹廣陵
濤。”
此詩風格豪壯,知浪仙非一面也。
洛陽道中寄弟
趨走迫流年①,慚經此地(一作路)偏②。密雲埋二室,積雪度三川③。生類梗萍泛,悲五金石堅④。翻鴻有歸翼,極目仰聯翩⑤。
箋註:
①客喜非詩題,依古詩取詩首句中字詞為題之慣例。客,浪仙自謂。
②首二句言別人眼中客子的悲喜非詩人真實的悲喜,有人不我知之嘆。
③言客子雖能與家中互通音訊,但仍比不上親身回家更能安慰客愁。
④言客愁塞滿心中。填,即塞滿;中懷,即心中。陶潛《游斜川》:“念之動中懷,及辰為茲游。”
⑤淚多損目意本杜甫《新安吏》:“莫自使眼枯,收汝淚縱橫。眼枯即見骨,天地終無情。”
⑥結句極悽苦,意本孟郊《雜怨》其三:“暗蛩有虛織,短線無長縫。”
附錄:
《唐音癸簽》卷二五《叢談一》:孟郊、賈島皆以詩窮死,而乎生尤自喜為窮苦之辭……賈島雲“鬢邊雖有絲,不堪織寒衣”,就令能織,能得幾何?
《圍爐詩話》:東野《列女操》、《遊子吟》等篇,命意真懇,措辭亦善;而《秋夕貧居》、《獨愁》等,皆傷於迫切……賈島之客喜》、《寄遠》、《古意》與東野一轍。
《寒瘦集》:此浪仙思歸詩也。前幅言故鄉可悲可喜之事,皆自傳聞,恐非的確。後幅言未得歸鄉,故鄉可嗟可愁之事,填滿中懷而無可告者,慨嘆惟自聞,涕泣徒自傷。鬢髮漸白,征衣早敝。人當其時,思歸念切,何可勝言!詩窮而後工,信不謬矣!
郡北最高峰,晦岩絕雲路②。朝來上樓望,稍覺得幽趣③。朦朧碧煙里,群嶺若相附。何時一登陟,萬物皆下顧④。
箋註:
①易州,唐河北道。
②雲路,雲行之道,山能斷之,可知其高。《北史·文苑傳》:“或鷹揚可朔,獨步漢南,俱騁龍光,並驅雲路。”
③幽趣,山野之趣。元稹:“正耽幽趣樂,旋被宦途縈。”(《答姨兄胡靈主見寄五十韻》)
④登陟,即登臨。末聯用杜甫《望岳》“會當臨·絕頂,一覽眾山小”意。而乏氣度。
送鄭山人游江湖①
南遊衡岳上,東往天台里②。足躡華頂峰(一作峰頂)③,目觀滄海水。
曾宰西畿縣,三年馬不肥②。債多平(一作憑)鉗與,官滿載書歸③。邊雪藏行徑,林風透臥衣④。靈州聽曉角,客館未開扉⑤。
箋註:
①漢魏以來稱太守牧尹為府君或明府君,省稱明府。靈武,唐縣,屬關內道;即今銀川市西北。
②關內道為畿輔之地,長安以西稱西畿,以東稱東甸。宰,主管也。馬不肥,言鄒氏之清廉。三年,為官一秩也。
③言鄒氏罷官歸家,以劍抵債,唯載書而歸。書劍漂零,不只狀其清,且狀其雅,其豪。
④狀鄒氏風雪游靈武。靈武為關內道西北邊境,冬節極寒。臥衣,衾被也。
⑤邊城開閉城門以角聲為號,且開晚閉早。客館未開,言鄒氏猶高臥不起,因無官且不求名利也。浪詩中多高臥形象,皆為無心於名利者。李懷民曰:“止說到此,妙。”
高城滿夕陽,何事欲沾裳。遷客蓬蒿暮,遊人道路長②。睛湖勝鏡碧,寒柳似金黃③。若有相思夢,殷勤載八行④。
箋註:
①越,即越州,唐江南道,即今紹興市。
②三沾裳,似為遷客之淚,且逢郊野之暮。高城夕陽,蓬蒿路長,都映襯出遷客無家可歸之感。故浪仙描畫亮色之景以慰行色。
③晴湖似鏡,寒柳金黃,足慰遷客傷感。李白《宮中行樂詞八首》之二”枊色黃金嫩,梨花白雪香”,是島句所本。
④殷勤八行,即深情於書信。舊時書信多八行一頁,故得其名。邢邵《齊韋道遜晚春宴》:“誰能千里外,獨倚八行書。”孟浩然《登萬歲樓》:“今朝偶見同袍友,卻喜家書寄八行。”
浪仙送人詩,多因人而異,非一味瘦硬。此詩將遷客心情與初春之景兩相對照,足慰遷謫之情,結語亦乎易親切。細看則知其體貼深細,仍顯浪仙本色。
送僧游衡岳①
心知衡岳路,不怕去人稀②。船里猶鳴磬,溪頭自 曝衣①。有家從小別,無寺不言歸④。料得逢寒住,當禪雪滿扉①。
箋註:
①李嘉言校記:“本詩又見《全唐詩》五五四《項斯集》,題作《送僧歸南嶽》。《英華》二二二作項斯。”又:“《項斯集》‘猶’作‘誰’;‘溪’作‘沙’;‘無’作‘是’,非;‘寒’作‘春’;‘當禪雪滿扉’,校記:‘雪’,一作‘雲’,一作‘當船雪滿扉’。《英華》‘無寺不言歸’作‘是寺卻言歸‘禪’作‘船’。”
衡岳,即南嶽衡山。
②言不顧道路偏僻。
③狀僧人勤於功課,潔於衣著。
④言僧人自小出家,即以寺廟為家。
⑤結末擬想僧人到衡岳時已寒冬,對雪當禪更顯僧人精神。料得,即想來也。
送路(一本有某從軍三字)
別我就蓬蒿,日斜飛伯勞①。龍門流水急,嵩岳片雲高②。嘆命無知己,梳頭落白毛③。從軍當此去,風起廣陵濤④。
箋註:
①蓬蒿,此代長滿荒草的征路。伯勞,鳴禽也。《詩·豳·七月》:“七月鳴鵑。”傳曰:“鵑,伯勞也。”伯勞又名博勞,伯趙。夏至始嗚,冬至而止。後又稱朋友離別為勞燕分飛。《玉台新詠》九《歌辭二首》:“東飛伯旁飛燕,黃姑織女時相見。”(按,黃姑,即河鼓星,牽牛星。)
②龍門,為地名頗多,此與嵩岳對舉,似指洛陽南伊闕龍門,地屬唐河南道。嵩岳,即嵩山,洛陽東南百二十里許。二句興象豪壯,以切送人從軍。
③嘆命、梳頭句狀己之衰老孤獨,反襯路氏之年輕有為。李懷民曰:
“二語或自傷。”
④廣陵,春秋時屬吳,戰國時屬楚,秦滅楚為廣陵,後為揚州;唐屬河南道。即今江蘇揚州。廣陵濤為海潮使長江水倒灌,本就氣勢磅礴,更況風起之時;所謂加一倍也。枚乘《七發》:“將以八月之望,與諸侯遠方交遊兄弟,並往觀濤乎廣陵之曲江。至則未見濤之形也,徒觀水力之所到,則恤然足以駭矣。”李白《當塗送趙少府之長蘆》:“因夸楚太子,便睹廣陵
濤。”
此詩風格豪壯,知浪仙非一面也。
洛陽道中寄弟
趨走迫流年①,慚經此地(一作路)偏②。密雲埋二室,積雪度三川③。生類梗萍泛,悲五金石堅④。翻鴻有歸翼,極目仰聯翩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