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家寺

賈家寺

湧泉寺,又名“賈家寺”,坐落在天水郡赤峪河畔,距天水市區8公里之西,自古這是秦州通蜀的一條古道。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湧泉寺
  • 外文名:無
  • 又名:賈家寺
  • 所屬:甘肅省天水市秦州區
  • 土特產品:蘋果、核桃
甘肅省天水市寺廟,植物,寺與玄奘,甘肅省天水市秦州區下轄村,基本情況,考古發掘,

甘肅省天水市寺廟

傳說明憲宗時,徽縣江洛的—位“腳戶”馬隊經常來秦州做生意,成化十二年間的—天,他的馬隊趕至這裡,已人困馬疲,在寺院借宿,夜做一夢,有一老僧告誡:遇兇險之時,可棄財而逃。醒後回味無窮。秦州城生意成交後,返回途中果遇土匪,他即解散夥計而逃,后土匪被官府捉拿,部分財物也回歸。此後,他在這裡落戶,改名賈思敬,與當地鄉紳李節建結拜為兄弟,共祈化維修已年久朽木傾斜的寺院。從此,人們習慣稱這個村為“賈家寺”,但寺院匾額仍掛“湧泉寺”。
湧泉寺歇山而建,現有佛、道兩家庭院,錯落有致,相映成輝,又隱落在—片綠樹林中,氣勢壯觀。拾級而上,古樸的建築“八角樓”和“虎坐山門”,工藝雕刻玲瓏剔透。據傳:玄奘取經途中,曾在此院吃過齋飯。歇息過夜,因而“虎坐山門”雕有唐僧師徒西天取經的圖案,可惜部分圖案已被毀。院內有高約70米、3人展臂合抱的5株唐代古枯,陰翳蔽天,蟠虬根露。“大雄寶殿”前兩枝橫斜而出,仰天而望,仿佛雙龍騰空。院中立有兩碑,一唐(代)一明(代),唐碑記載著“湧泉寺”的由來。唐貞觀五年,此地久旱不雨,河水乾涸,鄉民大有無水之飢,寺院腳下有—潮濕之處,眾人刨地尺余,忽發現兩塊怪石,一石渾身墨黑,高約不到—米,一尊有眉眼酷似羅漢,搬開此石。猛噴出三尺多高之水。似條巨龍騰飛,鄉民大喜,為惜水而抬來一巨大磨盤壓噴,但又形成三股小噴,鄉民即搬石砌井,從此,這座始建於隋代的“寧靜寺”改為“湧泉寺”。
“湧泉井”的出現,吸引了四方遊人觀覽,《秦州志》里被列為秦州的“四大名泉”之一。明代秦州名人胡纘宗在《可泉》中描寫曰:“有龍山半出吾泉,瀉玉鳴金到隴川……”此井水味甘甜,清澈見底,“春不涸,夏不溢,四季瑩然”。每年農曆三月二十日舉辦盛會,數千趕會者和小攤食點整天用水,水位不退。

植物

湧泉寺頂的崖畔上,長有一溜“龍抱槐”——即每株龍樹中間又長著一株槐樹,二樹相互依託,相依為命。傳說這還是隋代初建該寺之人所植,時隔一千多年,代代生長旺盛,經久不衰。
湧泉寺內其中存有100-800百年樹齡松柏數顆,已登記並以保護。

寺與玄奘

它不是一眼泉水,它是一種象徵。關於湧泉的傳說很多,都是一些優美的歌頌性的民間故事,最為典型的是關於玄奘當年在天水取經時的傳奇故事。據說貞觀元年,26歲的玄奘在他的一位天水朋友孝達的陪同下來到天水,在今秦州區皂郊鎮的賈家寺住了一夜,玄奘在取經回來途經該寺的山下時,口渴難忍,便在地上的潮濕之處用手刨土尋水,竟猛地從地下噴出三尺多高的水柱,一下淋濕了取回的經書,周圍的鄉民趕緊搬石砌井取名湧泉,於是稱為湧泉寺。玄奘刨井解渴、就地晾曬經書的傳說至今是我們天水人的驕傲。玄奘走了,但是他帶不走的是這眼泉水,和這塊寶地的靈氣。一眼靈泉成就了一代大師,得以讓他取經成功,成就了後世的中國佛教文化。一眼泉水從地上噴柱而出,得以再現了天水這塊寶地的靈氣。

甘肅省天水市秦州區下轄村

基本情況

甘肅省天水市秦州區皂郊鎮賈家寺村地處南溝河峽谷,山多川少,地勢起伏較大。最高海拔2059米,最低海拔1600米。年最高氣溫 35℃,最低氣溫-19℃,年無霜期168天,年平均降雨量639毫米。國道316線貫穿境內川區,交通便利。境內的南溝河(古稱赤山谷河)為籍河的主要支流之一。、
賈家寺村屬甘肅省天水市秦州區皂郊鎮管轄,
甘肅省天水市秦州區皂郊鎮位於秦州區南部,東接北道區甘泉、二十里舖兩鄉,南連齊壽鄉,西鄰店鎮鄉、平南鎮,北與太京鎮、呂二鄉接壤,距秦城區15公里。皂郊鎮地名歷史悠久,南宋稱皂郊堡,明清及民國稱皂郊鎮,1949年設皂郊鄉,鎮政府設在皂郊村。皂郊農曆每逢二、五、八為農貿集市日、興隆每逢一、四、七為農貿集市日,上市商品以日用雜貨、百貨、水果、禽蛋、蔬菜為主。
皂郊鎮人口數據:
全鎮有32個村委會,92個村民小組,農村總戶數4491戶,農村人口21028人,男10934人,女10094人,農村勞動力8794人,男4919人,女3875人,勞動力文化分組,高中以上739人,國中2572人,國小5055人,文盲半文盲428人。
皂郊鎮基礎條件:
全鎮32個村都通上了路、電、郵,川區5個村通上了水。 全鎮有中學2所,專職教師62人,在校學生857人。 全鎮有鄉級衛生院1個,各類衛生人員工3人,床位5張。還有供銷社、信用社、獸醫站、派出所、工商所、稅務所等單位。 全鎮農民人均純收入達1347元。 全鎮糧食總產量達7519噸,農業產值2208萬元,鄉鎮企業總產值4409萬元。
皂郊鎮自然資源:
土特產品:該鎮主要土特產品、蘋果、核桃。 礦產資源:境內有煤、銅礦各1處,但儲量少、品位低,無開發價值。名勝有太陽山新洞寺,林木叢生,風景雅致,為遠近民眾遊覽地。 旅遊資源:皂郊境內景點較多,旅遊資源豐富。太陽山一峰兀立,與後廊廟,臥牛山遙相呼應,林壑幽深,風景優美;千年古剎新洞寺佛道合一廟宇莊嚴,氣勢宏偉。還有軍事要壘皂郊堡,新建寺院冰凌寺,有著神奇傳說的賈家寺,太白廟等景點,各具物色,景色迷人,皂郊東部安子溝流域山峰險竣,曲折盤旋,植被較好,加之近年來的綜合治理,是生態旅遊的理想之地。全鎮總面積216平方公里,總人口7857戶36676人。轄區內現有36個行政村、108個自然村,4個居民委員會,有興隆、店鎮、皂郊三大集市,有大中型企業16家,個體工商戶1600戶,國內生產總值達24320萬元,大口徑財政收入突破600萬元,現為天水市衛星鎮、省列綜合改革試點鎮。

考古發掘

1987年5月6日,甘肅天水市賈家寺發現東漢墓葬,天水市秦城區賈家寺磚瓦廠施工取土時,發現古墓兩座,市博物館聞訊立即組織專業人員趕赴現場,進行了清理。 墓葬位於天水市秦城區皂郊鄉賈家寺王家崖二層台地上,東距天水市10公里,墓向均20 00。編號為Ml和MZ。Ml在MZ東南,兩墓相距1.3米。墓形均為長方形磚室墓,拱形券頂,墓頂距地表11.7米。兩座墓葬的後壁和墓門都有盜洞。 MI的封門和前半部墓頂被毀壞,殘存長2.7米。墓頂由長31、寬16、厚5厘米的長方形青磚砌作兩層並列券,券內層用磚50塊,外層54塊。墓底距墓頂2米,墓室長4.4、寬1.6米,墓壁高0.85米c卜兩側墓壁錯縫密砌青磚15層,後壁砌磚三徘,每排平砌5塊。鋪地磚為橫排錯縫10行,每行n塊,第一層地磚下填沙土5厘米,沙上下又鋪第三層地磚。 棺木和屍骨已腐朽,葬式已難分辨。從零碎的骨骼看為單人葬,頭向西南。在屍骨的周圍發現數枚鐵釘和銅泡釘.鋪首等。在靠近墓室的四壁和接近墓門處發現大量的漆器皮屑和數十枚貨幣。墓室的中部接近屍骨足部處發現兩隻直徑27厘米的漆器銅箍,在屍骨的腰部東側置放兩枚銅鏡,東壁下有兩個陶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