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2720畝(其中:田2622畝,地98畝),人均耕地0.639畝,主要種植水稻、小麥、烤菸等作物。
基礎設施
截止2009年底,該村已仔兆境實現通水、通電、通路、通電視、通電話五通,無路燈。全村有1054戶通自來水,沒有1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有1054戶通電,有683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1054戶(分別占農戶總數坑槳旋的100%、65%、和100%);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709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540戶(分別占總數的67.5%和51.4%)。
該村到鎮道路為土路;進村道路為土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0.5公里,沒有集貿市場。全村共擁有汽車4輛,拖拉機19輛,機車170輛。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2622畝,有效灌溉率為100%,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2622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616畝。
到2009年底,全村裝有太陽能農戶127戶。全村有5個自然村已通自來水;有5個自然村已通電;有5個自然村已通路;有5個自然村已通電視;有5個自然村已通電話。沒有1個自然村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該村農戶住房以土木、磚木、混凝土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93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150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798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還有9戶居住於其他結構的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09年
農村經濟總收入737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210萬元,占總收入的28.5%;畜牧業收入215萬元,占總收入的9.2%(其中,年內出欄肉豬3650頭,肉牛15頭);漁業收入0.5萬元,占總收入的0.03%;第二、三產業收入312萬元,占總收入的42.3%;
工資性收入126萬元,占總收入的8.7%。農民人均純收入1999元,農民收入以糧食、畜牧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101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441人(占勞動力的21.6%),在省內務工178人,到省外務工70人。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1054戶,共鄉村人口4417人,其中男性2139人,女性2278人。其中農業人口4394人,勞動力2117人。該村以漢族為主(是彝、傣、納西、景頗族判糠寒混居地),其中漢族4412人,彝族4人,其他民族11人。
到2009年底,全村參加農村合作醫療4302人,巴犁凶參合率97.9%;享受低保112人。村民的匪體囑戒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鎮衛生院,衛生所面積60平方米,有鄉村醫生5人,該村距離鎮衛生院1.3公里。沒有1戶人畜混居。
文化教育
該村建有國小1所,校舍建築面積802平方米,擁有教師20人,在校學生565人,距離漢莊鎮中學1.3公里。目前整個行政村
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700人,其中小學生565人,中學生135人。
基層組織
村建有黨支部1個,下設5個黨小組,共有黨員97人,黨員總數中男黨員86人、女黨員11人。沒有1個少數民族黨員。該村黨支部2006年被評為漢莊鎮先進基層黨組織;2004年被評為漢莊鎮先進黨支部;2007年被評為漢莊鎮先進基層黨組織。
村委會由支書、副支書、副主任等組成,下設王邑、賈官、蘇家、鄭家、張家等14個村民組。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10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1040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2644.20畝,其中土地流轉面積0.00畝。是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其中,一事一議籌資額 0.00 元(人均 元),一事一議籌勞0個(勞均0個)。年末集體總收入0.50萬元,有固定資產156.50萬元,年末集體有收益0.00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是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會議等方式公開。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農田水利灌溉渠道設施差,沒有三面沙石支徹,滲漏排灌不便,抽水站無資更換機械,支求囑膠悼溝沒有支徹。。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發展烤菸產業,種植面積1000畝;發展養殖業,發展豬4800頭、牛55頭;發展勞務經濟,每年轉舉店移勞動力604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