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克明,籍貫中國成都,1986年起任通遼廣播電視局副局長,直到1992年10月到天津市廣播電視電影局工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賈克明
- 外文名:無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人物簡介,個人軼事,
人物簡介
1968年9月14日,賈克明從天津南開中學下鄉插隊到內蒙古通遼縣慶和公社
利民大隊,1970年選調慶和鄉廣播站機務員,1974年通遼縣廣播站機務員,1984年任通遼縣廣播局副局長,賈克明在通遼整整24年的工作生活令賈克明難忘,通遼是賈克明奉獻青春的第二故鄉。
創辦農村廣播
賈克明下鄉的村子在通遼、開魯縣交界,距離通遼市約100里地,當時沒有公路,坐馬車要走一天的坎坷土路,信息閉塞郵遞員一周也去不了一兩次,報紙成了“抱紙”,當時不通電,文化生活貧乏,從縣裡傳來的有線廣棄乃播只能把耳朵貼到喇叭上才能勉強聽到。賈克明帶了一台自製半導體收音機,很多社員晚上圍坐在一起收聽新聞、歌曲、樣板戲的場景,給賈克明留下深刻的印象。此時賈克明萌生了建立一個廣播站活躍匪奔鍵茅農村政治文化生活的想法,很快得到領導和民眾的支持。當時大功率的半導體擴音機買不到,賈克明利用在南開中學課外活動組織電訊社學到的知識翻糠照,決定自己製作。翻閱了不少資料,根據實際情況,邊學邊乾,沒有變壓器就利用廢舊的改制,沒有散熱片就利用舊飯盒的鋁片迭起來代替戰說燥,做成了五十瓦半導體擴大機,沒有電怎么辦? 利用拖拉機報廢的電瓶和燒壞了的小直流發電機,經過仔細維修,自製了簡易電壓調節器,把小發電機安在磨米機傳動軸上,機器一轉自動向電瓶充電,用電瓶帶動擴音機,大隊部還點上了一盞小電燈。這下,全村的大、小廣播喇叭一齊響起來了,花了很少的錢一個小小的廣播站誕生了!當時,廣播喇叭一響,打破了這偏遠村莊的寂靜、帶來了生機,社員們不顧一天干活的疲勞,紛紛聚集在街頭聽廣播,上年紀的老大娘、家庭婦女放下活計坐在炕頭上,聽到廣播,露出歡喜的笑容,令賈克明終生難忘。很快賈克明為周邊幾個村建起了廣播站。
當時賈克明的心情無比激動,賈克明能為社會真正做些事情,使賈克明堅定了努力學習、獻身廣播電視事業的決心。
堅持自學之酷寒腿路
1970年賈克明被選調籌建公社廣播站,面對廣播站需要的柴油發電機組、前置放大器、大功率擴大器、錄音機、線路配線器等等技術設備,自己深感知識的匱乏。文化大革命使賈克明失去了繼續學習的機會,就是從這時起自己堅定了結合工作實際,走上了一條自學之路。那時32元的工資大部分用來購買大學課本、科技書籍和幾乎全部能定到的技術雜誌,業餘時間全部用來學習。
結合公社廣播站實際賈克明搞成了十幾個設備、儀器在農村有線廣播中發揮了作用,使賈克明感到只有不斷學習先進技術事業才能發展。
1974年調到縣廣播局,先後搞成音頻廣播電話自動切換裝置、有線廣播地下線路測試儀、音頻測試信號源、15瓦、275瓦和1000瓦無電源變壓器擴音機、自動電源電壓調節器、載波程式自動控制廣播機、小型電子管示波器、電晶體測試儀、積體電路數字鐘,積體電路對講機,錄音數字計時定時器、故障報警器,袖珍電視信號發生器,太陽能收音機等項目。
賈克明設計製作的超小型電晶體示波器,被選送到全國青少年科技作品展覽會展出,獲成年組一等獎,在《無線電》和《電子世界》雜誌作了介紹。設計研製了內蒙古第一套積體電路數控自動廣播裝置,控制縣廣播站各種機器設備的開、關、播、放、停,可以代替由人工操作的全部動作實現了全自動廣播,獲內蒙古政府科技成果獎。賈克明們研製的積體電路有線對講機,利用有線廣播網路實現雙向對講,進行農村黨員教育,在中央組織工作會議上作了經驗介紹,並獲錢偉長為組委會名譽主任的“飛堡采探民樂杯全國中青年創造發明二等獎”。
通過自學,從發展提高有線廣播的需要、改變有線廣播落後狀況的實際出發,完成的幾十項技術革新項目,技術上保證了廣播的安全性.可靠性,提高了廣播的質量,向廣播自動化、標準化、現代化的目標前進。
壓力變成動力
1975年,經黨支部批准,為解決收幾充符轉中央人民廣播電台信號不穩、不好的問 題,開始試製高靈敏度的預選頻率接收機。這時,賈克明從一本中英貿易協會刊物《英國工業》雜誌上,看到一篇介紹英國馬可尼公司的最新產品《電晶體高靈敏度接收機》的文章,讀完之後很受啟發,隨即填寫了刊物所附索取資料的明信片。很快從英國寄來了詳細說明書,一口氣翻譯過來,向黨支部做了匯報。就是這樣索取技術資料,現在搞科研是很平常的事,但那時正是四人幫橫行、反擊右傾翻案風時期,賈克明做夢也沒想到,半年之後,因為這件事賈克明成為“裡通外國”、“崇洋媚外”的典型,批判、鬥爭、停止機房工作等迫害接踵而來。上面派來的工作組還多次逼迫賈克明愛人和賈克明離婚。
在這種形勢下,賈克明堅信自己做的事情無損黨和國家的利益,總有一天會弄個水落石出。批判、鬥爭、審查是可以的,但學技術、鑽研業務都不能停止。審查期間,系統地學習了脈衝數位技術方面的知識,自學了科技英語和日語,還為有關單位搞成多項技術革新項目。
四人幫被粉碎後,賈克明向從地方到中央逐級反映了情況,得到各級黨組織的重視,原盟委書記石光華親自給賈克明回信,鼓勵賈克明鑽研技術,省委宣傳部、中央有關領導作出批示,在光明日報上為賈克明平了反。
從那時起壓力使賈克明變成了動力,挫折使賈克明清醒,使賈克明更加努力學習、努力工作。不久賈克明們完成了預選頻率接收機的研製,明顯提高了收轉中央和省台廣播信號的質量。在此期間賈克明共完成了多項技術研究項目。
個人軼事
賈克明,64歲,高級工程師翻著手中泛黃的照片,頭髮花白的工程師賈克 明頗為感慨。“說起來慚愧,我快到40歲時才知道自己的生日與新中國的生日同一天。” 賈克明出生在成都,按照舊習俗,他只知道自己的農曆生日是八月半最後幾天,也就是八月廿六。後來,他跟著父母來到南充生活,隨後考入大學學習電子工程學。畢業後他被選入重慶東方紅機械廠,來到重慶南川的一家工廠工作。
上世紀80年代後期,國家開始進行人口大普查,需要填寫公曆出生日期,40來歲的賈克明沒轍了:“當年父母也沒有記公曆日期,怎么辦?”工作人員通過萬年曆幫他一查,發現他的生日正是10月1日。“我當時一聽就樂了,我的生日竟然和祖國的生日同一天!”賈克明回憶起當年的情景依然很興奮。從此以後,賈克明就只過公曆生日。對即將到來的國慶節,退休後返回成都生活的賈克明很興奮,表示要力爭去北京過退休後的第一個國慶節。
通過自學,從發展提高有線廣播的需要、改變有線廣播落後狀況的實際出發,完成的幾十項技術革新項目,技術上保證了廣播的安全性.可靠性,提高了廣播的質量,向廣播自動化、標準化、現代化的目標前進。
壓力變成動力
1975年,經黨支部批准,為解決收轉中央人民廣播電台信號不穩、不好的問 題,開始試製高靈敏度的預選頻率接收機。這時,賈克明從一本中英貿易協會刊物《英國工業》雜誌上,看到一篇介紹英國馬可尼公司的最新產品《電晶體高靈敏度接收機》的文章,讀完之後很受啟發,隨即填寫了刊物所附索取資料的明信片。很快從英國寄來了詳細說明書,一口氣翻譯過來,向黨支部做了匯報。就是這樣索取技術資料,現在搞科研是很平常的事,但那時正是四人幫橫行、反擊右傾翻案風時期,賈克明做夢也沒想到,半年之後,因為這件事賈克明成為“裡通外國”、“崇洋媚外”的典型,批判、鬥爭、停止機房工作等迫害接踵而來。上面派來的工作組還多次逼迫賈克明愛人和賈克明離婚。
在這種形勢下,賈克明堅信自己做的事情無損黨和國家的利益,總有一天會弄個水落石出。批判、鬥爭、審查是可以的,但學技術、鑽研業務都不能停止。審查期間,系統地學習了脈衝數位技術方面的知識,自學了科技英語和日語,還為有關單位搞成多項技術革新項目。
四人幫被粉碎後,賈克明向從地方到中央逐級反映了情況,得到各級黨組織的重視,原盟委書記石光華親自給賈克明回信,鼓勵賈克明鑽研技術,省委宣傳部、中央有關領導作出批示,在光明日報上為賈克明平了反。
從那時起壓力使賈克明變成了動力,挫折使賈克明清醒,使賈克明更加努力學習、努力工作。不久賈克明們完成了預選頻率接收機的研製,明顯提高了收轉中央和省台廣播信號的質量。在此期間賈克明共完成了多項技術研究項目。
個人軼事
賈克明,64歲,高級工程師翻著手中泛黃的照片,頭髮花白的工程師賈克 明頗為感慨。“說起來慚愧,我快到40歲時才知道自己的生日與新中國的生日同一天。” 賈克明出生在成都,按照舊習俗,他只知道自己的農曆生日是八月半最後幾天,也就是八月廿六。後來,他跟著父母來到南充生活,隨後考入大學學習電子工程學。畢業後他被選入重慶東方紅機械廠,來到重慶南川的一家工廠工作。
上世紀80年代後期,國家開始進行人口大普查,需要填寫公曆出生日期,40來歲的賈克明沒轍了:“當年父母也沒有記公曆日期,怎么辦?”工作人員通過萬年曆幫他一查,發現他的生日正是10月1日。“我當時一聽就樂了,我的生日竟然和祖國的生日同一天!”賈克明回憶起當年的情景依然很興奮。從此以後,賈克明就只過公曆生日。對即將到來的國慶節,退休後返回成都生活的賈克明很興奮,表示要力爭去北京過退休後的第一個國慶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