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產證券化與結構化金融:超越金融的極限作者宋光輝。復旦大學出版社2013-6出版。
基本介紹
- 作者:宋光輝
- ISBN:9787309097658
- 頁數:242
- 定價:38元
- 出版社:復旦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3-6
- 裝幀:平裝
- 副標題:超越金融的極限
內容介紹,作者介紹,作品目錄,
內容介紹
資產證券化宣言
時勢造英雄,中國的資產證券化正面臨著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
時勢與美國資本市場證券化興起的20世紀70年代何其相似:流動性泛濫下的通脹、Q條款下的銀行利率管制導致的金融脫媒、貨幣市場基金的蓬勃發展、投資銀行業經紀業務下滑帶來的商業模式轉型、經濟低迷下全社會對金融創新的需求,等等。
證券業創新大會可視作應時運而發,由監管部門主導,由金融市場人員回響的一次戰爭總動員。這是向中國落後的由銀行壟斷主導的金融體系發出的決戰宣言。
在金融分業經營的監管體系下,銀行業、證券業、保險業原本各守傳統業務領域,通過不同方式為實體經濟提供服務。然而由於歷史、經濟環境等各方面的原因,銀行業在金融業占據著絕對主導地位。資本市場主導的直接金融體系一直無法得到有效發展。在金融混業趨勢下,銀行業挾信用、資本、渠道、人員、規模等優勢,逐漸侵入其他金融行業的業務領域,其他行業在競爭中日竟衰落,快要淪為銀行業之附庸。證券業為銀行提供出表通道獲取微薄之收入,基金業為銷售基金將管理費拱手讓與銀行,保險業為銷售產品出讓大部分利潤。照此形勢,其他行業如不能改變經營模式,與銀行正面競爭,將無法生存,或成為銀行業的打工仔。
銀行業已有一統天下之勢。
平心而論,中國銀行業經過壞賬剝離、結構重組乃至發行股票公開上市等運作,完成了鳳凰涅磐,各方面實力得到大幅提升,為中國經濟近十年高速發展做出重大貢獻。然而,金融理論告訴我們,不同的金融交易需要不同形式的金融治理,以中介治理為主的銀行能夠有效解決大部分融資問題,但是不可能解決所有的融資問題。金融體系還需要市場治理與層級治理和這些多種金融治理形式的不同組合。銀行業獨霸天下的格局,嚴重抑制了金融體系中市場治理與層級治理能力的形成。更重要的是,在銀行業壟斷金融資源的情況下,銀行業自身的中介治理能力也因為缺乏競爭,無法得到有效提升。而且,如果銀行業不是通過與其他金融業在市場競爭中證明自己,取得的成就再輝煌又有什麼意義呢?更進一步講,銀行業壟斷金融資源配置權的競爭格局阻礙了中國市場經濟的健康發展。市場經濟應由市場競爭的機制來配置資源。銀行對金融資源配置權的壟斷,使得資源配置權集中於社會少數銀行的少數銀行家之手,市場競爭機制無法有效發揮作用。
資源配置權壟斷所造成的不良影響已經在中國的產業升級過程中逐步顯露。多少中小民營企業空有實業救國的抱負與競爭優勢,面臨發展機遇卻因為無法得到融資支持而望洋興嘆。面對這種格局,多少具備金融治理能力和意願的機構與金融家,卻因為手中缺乏金融資源而徒嘆奈何!
打破銀行業對於金融資源的壟斷,還資源配置權於市場,已成為資本市場責無旁貸的歷史使命。與銀行業整合資產業務與負債業務於一身不同,資本市場是產業鏈上由信貸業、投資銀行業與資金管理業分工協作來完成金融交易。要與銀行業正面競爭,必須要求三個行業通力協作,分別與銀行在不同的領域展開充分競爭。如果沒有信貸業與投資銀行業開發出足夠多符合需求的金融產品,資金管理業無法擴充其規模;如果沒有資金管理行業提供充足的資金,則信貸業與投資銀行業的產品開發如同無源之水。
資本市場結合產業鏈上下游的中介治理與市場治理,與銀行的中介治理展開競爭。從產業組織經濟學的角度,銀行可視為投資銀行業向下游的資金管理業與上游的信貸業的縱向整合。從制度經濟學的角度而言,資本市場產業鏈是以市場的交易成本取代企業(銀行)的管理成本,資本市場能夠獲得優勢的領域將是那些市場交易成本低於管理成本的金融領域。
資產證券化作為連線資本市場與信貸市場的創新金融方式,可以有效打破直接金融與間接金融的樊籬,使得多種金融治理的發展與組合成為可能。通過將實體企業資產證券化,可以發揮投資銀行的中介治理能力,直接解決實體企業融資問題;通過將放貸機構信貸資產證券化,投資銀行可以綜合發揮包括銀行在內的放貸機構的中介治理能力與資金管理行業的市場治理能力,作為產業鏈的核心企業協同產業鏈上不同企業來解決企業融資問題;通過將資本市場的證券再證券化,投資銀行可以有效發揮其綜合治理能力,通過套利改善市場定價效率。可以說,資產證券化的健康快速發展,對於中國金融體系效率的提高,對於實體經濟的促進,對於市場經濟體系的建立,都具有重大的意義。
作為中國金融體系市場化的先鋒,舍你其誰!《證券公司資產證券化業務管理規定》為金融從業者提供了武器。而中國金融體系市場化改革將不斷為資產證券化提供生力軍支持。
資產證券化,你就像一個呱呱墜地的嬰兒,柔弱卻充滿了生命力,寄託了多少人的希望與夢想。前途是光明的,但是與含著金鑰匙出生的銀行相比,你的成長路上必然充滿艱辛與挫折,也將遭遇冷眼與嘲諷。那就奮力拚搏,到市場經濟競爭的大潮中去證明自己吧。
作者介紹
本書正式付諸筆端,至今已近一年。如今書稿已定,長期辛勤終見成果,感慨系之矣。
每一個用心的作者,都不無例外的視著作為自己的孩子,實在是有原因的啊。本書從播下種子到最終出生,前後歷經5年,遠超過懷胎十月。其中之艱辛、痛苦、期待、彷徨、喜悅,與孕育一個新的生命何其相似乃爾。
我要感謝我所曾經工作過和現在供職的公司,這些公司不但給了我從事金融工作的機會,而且給予我極大的自由,使我得以幾乎完全自行安排時間,按照自己的理念從事研究與實務工作。實踐經驗的可得與學術研究的自由,正是構成本書特色的主要原因。本書恣意而為的行文風格,也源於領導們包容所形成的作者無知無畏的性格。然而,作者在此申明,本書為作者個人之作,書中觀點與作者所在的機構無關,作者本人對書中錯誤負有全部責任。
我要感謝我的家人,尤其是我的妻子漆竹蘭。你們的無條件支持,是我最寶貴的財富。
我要感謝我的大學,給了我紮實的知識基礎,並培養了我獨立思考的勇氣與能力。
我要感謝毛勇春先生,本書寫作過程受他啟發、指導頗多。
人微則言輕,年輕而著書,尤其是寫作專業著作並涉及現實題材,需要極大的勇氣。中國的傳統觀念,本應當是功成名就之權威,著一本集大成之作,供他人學習、模仿與膜拜。
作者偏敢“離經叛道”,向傳統觀念挑戰,其實是資產證券化核心觀念之體現也。資產證券化的核心觀念正是打破主體信用對於融資的限制,要求將分析重點放在資產質量本身,從而給予所有人以平等融資的機會。如今,既然基礎資產(本書)信息已經充分披露,那么就請讀者將關注重點放在基礎資產(本書內容)而非主體(著者本身)之上吧。
智者疑鄰的歷史故事警示我們,中國文化中,對客觀的認知過於依賴主體,這種偏見根深蒂固。作者甚至視此為中國數千年人治傳統的文化因素。認知或決策對主體的依賴,體現在經濟中就是人格化交易,而市場經濟的建立則有賴於全社會範圍非人格化交易體系的建立。只有媽媽的奶才可放心喝的話,包括市場經濟在內的任何分工合作體系的建立都是空談!
世事洞明與人情練達,本是現實主義者的理想境界,卻已然成為當下國人普遍的最高追求。理想主義者早已乘黃鶴而去,不可復追矣。我們80年代人,迫於升學、求職、買房、成婚、育兒、養老之種種現實壓力,汲汲於名利,多數人早已失去對理想的追求,只有無奈而又心安理得的活著,然後老去。或者說,這代人很多就從未年青過。
出生於90年代的中國資本市場,發展不過二十餘年,正值青春年少,本應朝氣蓬勃,卻也早已“暮氣”橫秋。很多機構的保守與世故程度遠甚於商業銀行老大哥。面對著民眾的期望,面對著歷史性機遇,很多機構不敢冒一絲風險,卻一味依附於商業銀行等他方之資源,執迷於與監管者之博弈,尋制度之漏洞而套利之,沾津自喜於所獲之蠅頭小利。市場中鮮有機構敢於承擔起歷史使命,傳承理想主義者的精神,向強大的舊有體系挑戰,去完成那“不可能之任務”,實現自身的超常發展。嗚呼!國內“暮氣”四處瀰漫的存在,難道竟是中國老齡化早已提前到來的證明?
平等、自由競爭、破除壟斷、市場化、治理、違規、制度套利、危機、公開、公正、透明、民主化、改革、落後、帕累托改進、機遇、發展,這些名詞在書中與資產證券化如影相隨。如此說來,且不論本書內容如何,單作者著書之事本身,似乎就有深言大義在其中了。知我者,其將謂我用心良苦乎。
謹以本書獻給中國金融體系的改革者們。
作品目錄
目錄
緒論
第一節 金融體系市場化下的資產證券化
第二節 資產證券化漫談
第三節 資產證券化與影子銀行
第四節 本書內容特色之處
第一章 資產證券化概述
第一節 資產證券化的基本概念
第二節 資產證券化的參與者及交易結構
第三節 資產證券化的動機
第四節 資產證券化與結構性金融
第五節 資產證券化與流動性
第二章 國外的資產證券化實踐
第一節 抵押支持證券(MBS)
第二節 資產支持證券(ABS)
第三節 債務擔保證券(CDO)
第四節 房地產投資信託(REITs)
第五節 美國資產證券化發展歷史簡述
第六節 其他國家資產證券化實踐及經驗借鑑
第七節 次貸危機、金融危機、經濟危機與資產證券化
第三章 中國的資產證券化實踐
第一節 中國信貸資產證券化的發展歷史
第二節 中國企業資產證券化的發展歷史
第三節 中國企業在海外的資產證券化實踐
第四節 中國資產證券化的監管
第五節 中國資產證券化的新篇章 : 對資產證券化新規的解讀
第六節 中國資產證券化的特有動機
第四章 資產證券化與中國金融體系市場化
第一節 金融治理理論簡介
第二節 金融體系比較
第三節 中國的金融體系
第四節 知己知彼之銀行業務介紹
第五節 知己知彼之證券業務介紹
第六節 知己知彼之保險業務介紹
第七節 資產證券化對於我國金融體系市場化的破題作用
第五章 資產證券化與供應鏈金融
第一節 供應鏈金融簡介
第二節 供應鏈金融的套用
第三節 資產證券化在供應鏈金融中的套用
第四節 資產支持商業票據(ABCP)
第六章 租賃資產證券化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融資租賃業簡介
第三節 遠東國際租賃有限公司租賃資產證券化案例
第四節 租賃資產證券化風險分析
第五節 租賃資產證券化發展探討
第七章 資產證券化與項目融資
第一節 項目融資簡介
第二節 項目融資資產證券化案例分析
第三節 資產證券化在項目融資中的套用
第八章 基礎設施資產證券化
第一節 城市基礎設施融資現狀與地方政府融資平台介紹
第二節 美國的市政債券與中國的城投債
第三節 資產證券化在地方政府融資中的套用
第四節 南京公用污水收費權資產證券化案例
第九章 資產證券化與金融工程
第一節 金融工程與套利簡介
第二節 套利是金融工程學的重要基礎
第三節 資產證券化為套利提供了資金支持
第四節 金融工程與資產證券化的結合
第五節 法人機構的資金管理、市值管理與財富管理
第十章 中小企業貸款證券化
第一節 中小企業融資問題探討
第二節 中小企業私募債券的再證券化:構建CDO
第三節 商業銀行中小企業貸款證券化案例
第四節 小額貸款公司貸款證券化
第五節 小額貸款公司行業介紹
第六節 CDO產品的信用分析
第十一章 信貸資產證券化
第一節 商業銀行信貸資產證券化分析
第二節 非銀行金融機構信貸資產證券化分析
附錄 資產證券化相關名詞翻譯及名詞解釋表
緒論
第一節 金融體系市場化下的資產證券化
第二節 資產證券化漫談
第三節 資產證券化與影子銀行
第四節 本書內容特色之處
第一章 資產證券化概述
第一節 資產證券化的基本概念
第二節 資產證券化的參與者及交易結構
第三節 資產證券化的動機
第四節 資產證券化與結構性金融
第五節 資產證券化與流動性
第二章 國外的資產證券化實踐
第一節 抵押支持證券(MBS)
第二節 資產支持證券(ABS)
第三節 債務擔保證券(CDO)
第四節 房地產投資信託(REITs)
第五節 美國資產證券化發展歷史簡述
第六節 其他國家資產證券化實踐及經驗借鑑
第七節 次貸危機、金融危機、經濟危機與資產證券化
第三章 中國的資產證券化實踐
第一節 中國信貸資產證券化的發展歷史
第二節 中國企業資產證券化的發展歷史
第三節 中國企業在海外的資產證券化實踐
第四節 中國資產證券化的監管
第五節 中國資產證券化的新篇章 : 對資產證券化新規的解讀
第六節 中國資產證券化的特有動機
第四章 資產證券化與中國金融體系市場化
第一節 金融治理理論簡介
第二節 金融體系比較
第三節 中國的金融體系
第四節 知己知彼之銀行業務介紹
第五節 知己知彼之證券業務介紹
第六節 知己知彼之保險業務介紹
第七節 資產證券化對於我國金融體系市場化的破題作用
第五章 資產證券化與供應鏈金融
第一節 供應鏈金融簡介
第二節 供應鏈金融的套用
第三節 資產證券化在供應鏈金融中的套用
第四節 資產支持商業票據(ABCP)
第六章 租賃資產證券化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融資租賃業簡介
第三節 遠東國際租賃有限公司租賃資產證券化案例
第四節 租賃資產證券化風險分析
第五節 租賃資產證券化發展探討
第七章 資產證券化與項目融資
第一節 項目融資簡介
第二節 項目融資資產證券化案例分析
第三節 資產證券化在項目融資中的套用
第八章 基礎設施資產證券化
第一節 城市基礎設施融資現狀與地方政府融資平台介紹
第二節 美國的市政債券與中國的城投債
第三節 資產證券化在地方政府融資中的套用
第四節 南京公用污水收費權資產證券化案例
第九章 資產證券化與金融工程
第一節 金融工程與套利簡介
第二節 套利是金融工程學的重要基礎
第三節 資產證券化為套利提供了資金支持
第四節 金融工程與資產證券化的結合
第五節 法人機構的資金管理、市值管理與財富管理
第十章 中小企業貸款證券化
第一節 中小企業融資問題探討
第二節 中小企業私募債券的再證券化:構建CDO
第三節 商業銀行中小企業貸款證券化案例
第四節 小額貸款公司貸款證券化
第五節 小額貸款公司行業介紹
第六節 CDO產品的信用分析
第十一章 信貸資產證券化
第一節 商業銀行信貸資產證券化分析
第二節 非銀行金融機構信貸資產證券化分析
附錄 資產證券化相關名詞翻譯及名詞解釋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