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馬頭山鎮下張村。1927年8月,受贛東北黨組織委派,龔相如(?-1933,貴溪人)來到下張村秘密開展革命活動。在下張以開設紙廠為名,深入工人和貧苦農民之中,積極宣傳革命道理。11月,成立了資溪縣第一個黨支部----中共下張黨支部,龔相如任支部書記。並於1929年4月成立了下張農民協會成立。由此,下張一帶反封建、打土豪等革命活動開展得轟轟烈烈。2006年,中共下張村黨支部舊址被確定為撫州市第二批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資溪紅色遺址
- 地理位置:江西省撫州市資溪縣
- 著名景點:閩贛邊區第一個黨支部誕生地舊址
資溪橋戰鬥舊址
高阜獅子山
資溪紅色遺址,背景詳介,
資溪紅色遺址
1、閩贛邊區第一個黨支部誕生地舊址:
位於馬頭山鎮下張村。1927年8月,受贛東北黨組織委派,龔相如(?-1933,貴溪人)來到下張村秘密開展革命活動。在下張以開設紙廠為名,深入工人和貧苦農民之中,積極宣傳革命道理。11月,成立了資溪縣第一個黨支部----中共下張黨支部,龔相如任支部書記。並於1929年4月成立了下張農民協會成立。由此,下張一帶反封建、打土豪等革命活動開展得轟轟烈烈。2006年,中共下張村黨支部舊址被確定為撫州市第二批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2、資溪橋戰鬥舊址:
資溪橋位於南城硝石東南、黎川之北。1933年10月紅軍連日強攻硝石未果,被廹撤出戰鬥。在這種情況下,“左”傾冒險主義者仍命令紅軍插到敵軍堡壘地域間隙中去消滅敵人,並準備在資溪橋地區同敵軍決戰。但國民黨軍憑藉堅固的工事,紅軍歷時4天,仍未能占領潭頭市和資溪橋,也未能牽動敵人,自身卻減員過半。26日,不得不放棄在資溪橋地區與敵決戰的計畫。
3、高阜獅子山
坐落在縣城以東瀘溪河畔,上行至武夷山的140公里,下行至龍虎山70公里,同屬一條河流域,一層山脈。獅子山是歷史上著名的由贛入閩軍事要道,有三條古石道,均從密林中穿越而過。南道為古時“官道”;北為“太平道”;當年太平天國運動,石達開駐軍獅子山長達二年之久;西為“紅軍道”,1934年中央蘇區紅軍戰略大轉移,經由此道入閩。
在高阜鎮港口村一清代民宅,目前還存有大量紅軍標語。其內容有“擁護蘇維埃政府”“消滅將介石”“衝破敵人四次圍剿”“粉碎敵人大進攻”“活捉敵人師長”等。標語落款時間為1933年,其作者為當年閩贛省蘇維埃軍區紅軍指戰員。經過70多年時光沖刷,雖有部分標語因年久潮濕石灰剝落已難已辨認外,大多數保留較完整。
4、資溪縣革命烈士陵園
位於平步山,沿水泥台階拾級而上,呈現在眼前的便是“革命烈士紀念碑”。 碑於1960年10月1 日落成,高20米,底座長寬各為3米,正面鐫有原江西省人民政府省長邵式平親筆題寫的“革命烈士紀念碑”七個鎦金大字,背面書“為人民而死雖死猶榮”。碑頂有重檐覆蓋,碑的造型仿天安門廣場“人民英雄紀念碑”。
歷史和人民不會忘記:1950年2月21日凌晨4時,閩贛兩省邊境各縣多股殘匪約600餘人,趁我駐軍較少,突然襲擊資溪縣城,製造了震驚四方的反革命暴亂事件。在這次突發事件中,有17位幹部、戰士獻出寶貴生命。烈士中有資溪縣首任縣委宣傳部長王佑臣,有三進三出縣城奮不顧身援救乾群的營副教導員林興才,有不惜暴露自己掩護戰友安全突圍的婦女幹部楊秀峰,有在敵人面前大義凜然、堅貞不屈的女英雄崔鳳英……
“資溪事件”發生後不久,在毛主席和黨中央部署號令下,和全國各地一樣,贛閩兩省軍民攜手圍殲頑匪,以資溪為主戰場,展開了歷時一年多的剿匪鬥爭,徹底根除了匪患,讓人民民眾過上了安寧、祥和的幸福生活,書寫了我黨、我軍及資溪歷史光輝的一頁。
背景詳介
中央蘇區第五次反“圍剿”
1933年9月下旬,蔣介石以50萬兵力,採用持久作戰和堡壘主義的新方針,對中央蘇區進行第五次“圍剿”。當時中共中央領導權掌握在一些不懂中國國情、卻得到共產國際信任的“左”傾教條主義者手中。他們採取“禦敵於國門之外”、“兩個拳頭打人”的策略,實行進攻中的冒險主義。於9月至11月,以東方軍進攻黎川,中央軍進攻南城、南豐等敵軍堅固據點,使紅軍遭到不應有的損失,被迫撤回。1934年1月下旬,蔣介石平息福建事變後,集中全力進攻中央蘇區,中共臨時中央和李德在防禦中實行保守主義的錯誤路線,針對敵人的六路進攻,實行“六路分兵”把守,把單純防禦的陣地戰當做法寶,結果被優勢敵軍各路擊破,節節敗退。到10月不得不放棄中央革命根據地,進行戰略大轉移。
第五次反“圍剿”前期戰役戰鬥
黎川資溪橋戰鬥:
1933年10月8日,洵口遭遇戰後,“左”傾冒險主義者急於收復黎川,命令東方軍繼續攻打黎川北面的重鎮硝石。9日午後,與守硝石的敵24師接戰。硝石地形易守難攻,敵構有堅固工事,加之敵機配合轟炸,敵周渾元又率部從水口增援,企圖夾擊紅軍,紅軍連日數度猛攻不克,導致重大傷亡。彭德懷接連電陳反對繼續強攻硝石,得到復電後,紅軍才被動地撤出戰鬥。
第五次反“圍剿”前期戰役戰鬥
黎川資溪橋戰鬥:
1933年10月8日,洵口遭遇戰後,“左”傾冒險主義者急於收復黎川,命令東方軍繼續攻打黎川北面的重鎮硝石。9日午後,與守硝石的敵24師接戰。硝石地形易守難攻,敵構有堅固工事,加之敵機配合轟炸,敵周渾元又率部從水口增援,企圖夾擊紅軍,紅軍連日數度猛攻不克,導致重大傷亡。彭德懷接連電陳反對繼續強攻硝石,得到復電後,紅軍才被動地撤出戰鬥。
1933年10月17日,國民黨軍繼續構築碉堡封鎖線,並以6個師又1個旅推進到潭頭市、資溪橋一帶,企圖首先完成黎川、硝石之間的碉堡封鎖線,吸引紅軍攻擊而將其殲滅。
在這種情況下,“左”傾冒險主義者仍命令紅軍插到敵軍堡壘地域間隙中去消滅敵人,並準備在資溪橋地區同敵軍決戰。10月22日,紅軍以紅5軍團為主力,以紅3、13、15師向資溪橋和潭頭市發起攻擊,並將紅3軍團部署在石峽、洵口地區。紅1軍團主力集結於湖坊地區,準備在國民黨軍被牽動時,對其實施猛烈突擊。戰鬥開始後,紅5軍團第3、13師的兩個團首先向天尊殿陣地猛攻,未能攻克。夜間復攻,也未攻下。23日,紅13師的兩個團繼續向天尊殿敵第5師師部猛烈攻擊,又未能取勝。24、25日,紅13師再次向羅盤嵊、天尊殿敵第5師攻克未遂。紅軍進攻歷時4天,既未能占領潭頭市和資溪橋,也未能牽動敵人,自身卻減員過半。26日,不得不放棄在資溪橋地區與敵決戰的計畫。
在這種情況下,“左”傾冒險主義者仍命令紅軍插到敵軍堡壘地域間隙中去消滅敵人,並準備在資溪橋地區同敵軍決戰。10月22日,紅軍以紅5軍團為主力,以紅3、13、15師向資溪橋和潭頭市發起攻擊,並將紅3軍團部署在石峽、洵口地區。紅1軍團主力集結於湖坊地區,準備在國民黨軍被牽動時,對其實施猛烈突擊。戰鬥開始後,紅5軍團第3、13師的兩個團首先向天尊殿陣地猛攻,未能攻克。夜間復攻,也未攻下。23日,紅13師的兩個團繼續向天尊殿敵第5師師部猛烈攻擊,又未能取勝。24、25日,紅13師再次向羅盤嵊、天尊殿敵第5師攻克未遂。紅軍進攻歷時4天,既未能占領潭頭市和資溪橋,也未能牽動敵人,自身卻減員過半。26日,不得不放棄在資溪橋地區與敵決戰的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