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治通鑑·漢紀·諸呂之變是中國的古文,屬於文言文。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資治通鑑·漢紀·諸呂之變
- 創作年代:漢代
- 作品出處:資治通鑑
- 作者:司馬遷
原文,注釋,譯文,評析,出處簡介,作者簡介,
原文
高后元年冬,太后①議欲立諸呂為王,問右丞相陵②。陵曰:“高帝刑白馬盟曰:‘非劉氏而王,天下共擊之。’今王呂氏,非約也。”太后不說③。問左丞相平、太尉勃④,對曰:“高帝定天下,王子弟⑤;今太后稱制,王諸呂,無所不可。”太后喜,罷朝。王陵讓⑥陳平、絳侯曰:“始與高帝啑血盟⑦,諸君不在邪?今高帝崩,太后女主,欲王呂氏;諸君縱慾阿意⑧背約,何面目見高帝於地下乎?”陳平、絳侯曰:“於今,面折廷爭,臣不如君;全社稷,定劉氏之後,君亦不如臣。”陵無以應之。十一月,甲子,太后以王陵為帝太傅⑨,實奪之相權。陵遂病免歸。
乃以左丞相平為右丞相,以辟陽侯審食其①為左丞相,不治事,令監宮中,如郎中令②。食其故得幸於太后,公卿皆因而決事。
太后怨趙堯為趙隱王①謀,乃抵堯罪。
上黨守任敖②嘗為沛獄吏,有德於太后,乃以為御史大夫③。
太后又追尊其父臨泗侯呂公為宣王,兄周呂令武侯澤為悼武王,欲以王諸呂為漸。
高后八年七月,太后病甚,乃令趙王祿為上將軍,居北軍①;呂王產居南軍。太后誡產、祿曰:“呂氏之王,大臣弗平。我即崩,帝年少,大臣恐為變。必據兵衛宮,慎毋送喪,為人所制!”辛巳,太后崩,遺詔:大赦天下,以呂王呂產為相國,以呂祿女為帝後。高后已葬,以左丞相審食其為帝太傅。
諸呂欲為亂,畏大臣絳、灌等,未敢發。朱虛侯①以呂祿女為婦,故知其謀,乃陰令人告其兄齊王,欲令發兵西,朱虛侯、東牟侯②為內應,以誅諸呂,立齊王為帝。齊王乃與其舅駟鈞、郎中令祝午、中尉③魏勃陰謀發兵。齊相召平弗聽。八月,丙午,齊王欲使人誅相。相聞之,乃發卒衛王宮。魏勃紿④召平曰:“王欲發兵,非有漢虎符⑤驗也。而相君圍王固善,勃請為君將兵衛王。”召平信之。勃既將兵,遂圍相府,召平自殺。於是齊王以駟鈞為相,魏勃為將軍,祝午為內史⑥,悉發國中兵。
呂祿、呂產欲作亂,內憚絳侯、朱虛等,外畏齊、楚兵,又恐灌嬰畔①之。欲待灌嬰兵與齊合而發,猶豫未決。
九月,庚申旦,平陽侯曹窯行①御史大夫事,拜見相國產計事。郎中令賈壽出使從齊來,因數產曰:“王不早之國,今雖欲行,尚可得邪!”具以灌嬰與齊、楚合從欲誅諸呂告產,且趣②產急入宮。平陽侯頗聞其語,馳告丞相、太尉。
太尉欲入北軍,不得入。襄平侯紀通尚符節①,乃令持節矯內太尉北軍。太尉復令酈寄與典客②劉揭先說呂祿曰:“帝使太尉守北軍,欲足下之國。急歸將印辭去。不然,禍且起。”呂祿以為酈況不欺己,遂解印屬典客,而以兵授太尉。太尉至軍,呂祿已去。太尉入軍門,行令軍中曰:“為呂氏右袒,為劉氏左袒!”軍中皆左袒,太尉遂將北軍。然尚有南軍。丞相平乃召朱虛侯章佐太尉,太尉令朱虛侯監軍門,令平陽侯告衛尉③:“毋入相國產殿門。”
呂產不知呂祿已去①北軍,乃入未央宮②,欲為亂。至殿門,弗得入,徘徊往來。平陽侯恐弗勝,馳語太尉。太尉尚恐不勝諸呂,未敢公言誅之,乃謂朱虛侯曰:“急人宮衛帝!”朱虛侯請卒,太尉予卒千餘人。入未央宮門,見產廷中。日鋪時③,遂擊產,產走。天風大起,以故其從官亂,莫敢斗,逐產,殺之郎中府吏廁中。朱虛侯已殺產,帝命謁者持節④勞朱虛侯。朱虛侯欲奪其節,謁者不肯。朱虛侯則從與載,因節信馳走,斬長樂衛尉⑤呂更始。還,馳入北軍報太尉。太尉起,拜賀朱虛侯曰:“所患獨呂產。今已誅,天下定矣!”遂遣人分部悉捕諸呂男女,無少長皆斬之。
注釋
①太后:劉邦皇后呂雉。
②右丞相陵:王陵,劉邦的重臣之一。孝惠帝六年(前189年),相國曹參去世,安國侯王陵為右丞相,陳平為左丞相。
③說:同“悅”。
④太尉:掌軍事,地位與丞相相同。勃:即周勃,是劉邦的大將,被封為絳侯。
⑤王子弟:封子弟為王。
⑥讓:責備。
⑦啑(shà)血盟:古代幾方相會結盟時的一種儀式。口中含牲血表示忠誠。一說手指蘸血塗在口四周。啑血,即“歃血”。
⑧阿意:迎合他人的意旨。
⑨太傅:太子太傅,輔導太子的官。
①審食其(yì jī):劉邦同鄉,漢初被封為辟陽侯。
②郎中令:掌宮殿掖門戶。
①趙隱王:劉邦之子劉如意,戚夫人所生,後為呂后所殺。
②上黨:上黨郡,在今山西的東南部。任敖:初為沛縣獄吏,與劉邦友善,後跟隨劉邦起兵。
③御史大夫:秦置,為御史台長官,地位僅次於丞相,掌管彈劾糾察及圖籍秘書,與丞相(大司徒)、太尉(大司馬)合稱“三公”。
①北軍:漢代守衛京師的屯衛兵。未央宮在京城西南,其衛兵稱南軍;長樂宮在京城東面偏北,其衛兵稱北軍。
①朱虛侯:劉章,齊悼惠王劉肥次子。劉肥是漢高祖長子,公元前201年,立劉肥為齊王。惠帝中,劉肥去世,子襄立,是為齊哀王。劉章到長安入宿衛,被呂后封為朱虛侯,並以呂祿女妻之。文帝即位,因朱虛侯劉章誅諸呂有功,封朱虛侯戶二千,銀千斤。後又被封為城陽王,都莒(今山東莒城)。
②東牟侯:劉興居,齊悼惠王劉肥之子。
③郎中令:秦置,漢初沿襲,為皇帝左右親近的高級官職,掌守衛宮殿門戶。中尉:漢官,掌京師治安。
④紿(dài):欺哄。
⑤虎符:中央發給地方官或駐軍首領的調兵憑證,虎形,刻有銘文,分為兩半,多為銅質。調兵遣將時需要兩半勘合驗真,才能生效。
⑥內史:官名,西漢初,諸侯王國置內史,掌民政。
①畔:通“叛”。
①行:代理。
②趣(cù):催促,督促。
①符節:古代派遣使者或調兵時用做憑證的東西,用竹、木、玉、銅等製成,刻上文字,分成兩半,一半存朝廷,一半給外任官員或出征將帥。尚:管理,掌管。
②酈寄:漢初大臣酈商之子。典客:官名,秦置,掌管接待少數民族和諸侯來朝事務。
③衛尉:漢九卿之一,掌宮廷警衛。衛尉主宮門和宮內,與主宮外的中尉相為表里。
①去:離開。
②未央宮:漢未央宮在長安城的西南部(今陝西西安西北),是漢朝君臣朝會的地方。
③鋪(bū)時:午後三時到五時,傍晚。
④謁者:官名。始置於春秋、戰國時,秦漢因之。掌賓贊受事,即為天子傳達。節:符節,使臣執以示信之物。
⑤長樂衛尉:皇后所居為長樂宮,設長樂衛尉。
譯文
高后元年(前187年)冬天,呂太后與臣下商議想立呂氏諸人為王,於是問右丞相王陵。王陵說:“高皇帝當年殺白馬盟誓:‘不是劉氏子弟而封了王,天下共起討伐。’如今封呂氏為王,豈不是違背了誓約。”太后不高興。又問左丞相陳平、太尉周勃,他們回答說:“高皇帝平定天下,所以封劉姓子弟為王;如今太后稱制,那么封呂氏子弟為王,也無不可。”太后聽了很高興。罷朝後王陵責備陳平、周勃道:“早先和高皇帝歃血盟誓時,難道諸君不在嗎?如今高帝駕崩,太后要封呂氏為王,諸君想要迎合太后的意旨,阿諛奉承,違背誓約,將來有何面目去見高帝?”陳平、周勃說:“在朝廷上面折廷爭,我們不如閣下;保全社稷,安定劉氏後人,閣下就不如我們了。”王陵也無話可說。十一月,甲子,太后以王陵為帝太傅,實際剝奪了他的相權。王陵於是告病歸家。
太后用左丞相陳平為右丞相,以辟陽侯審食其為左丞相,不負責宰相事務,而是讓他監理宮中事務,像郎中令。審食其得到太后的寵幸,公卿都按照他的意思辦事。
太后怨恨趙堯為趙隱王出主意,就治了趙堯的罪。
上黨太守任敖曾經做過沛縣獄吏,有恩於太后,太后就任用他為御史大夫。
太后又追尊父親臨泗侯呂公為宣王,兄周呂令武侯呂澤為悼武王,想以此為封諸呂為王的開端。
高后八年(前180年)七月,太后病重,下令趙王呂祿為上將軍,統率北軍;呂王呂產統率南軍。太后告誡呂產、呂祿說:“呂氏封王,大臣心中不服。我快要死了,皇帝年幼,大臣中恐怕會有人要趁機行政變。你們一定要握住兵權,保衛皇宮,千萬不要送喪,以免為人所制!”辛巳,太后駕崩,遺詔:大赦天下,以呂王呂產為相國,以呂祿女為帝後。高后下葬之後,左丞相審食其出任太傅。
呂氏諸人想作亂,但是畏懼大臣絳侯周勃、灌嬰等人,不敢先發難。朱虛侯娶了呂祿的女兒為妻,所以知道了呂家的陰謀。他悄悄地讓人告訴了兄長齊王,想讓他發兵西進,朱虛侯、東牟侯為內應,來誅殺諸呂,立齊王為帝。齊王和他的舅舅駟鈞、郎中令祝午、中尉魏勃密謀發兵。齊相召平不願參與。八月丙午,齊王想派人殺召平。召平聽說了,於是發兵守住王宮。魏勃騙召平說:“齊王要發兵,非有漢虎符證明不可。而您想圍住王宮也好,我自請為您帶兵保護齊王。”召平相信了。結果魏勃一拿到兵權,就包圍了召平的相府,召平自殺。於是齊王以駟鈞為齊相,魏勃為將軍,祝午為內史,把國中的士卒全部派了出去。
呂祿、呂產想作亂,在內畏懼絳侯、朱虛侯等人,在外又怕齊、楚的軍隊,又怕灌嬰背叛他們。所以他們想等到灌嬰帶的軍隊和齊兵會合後再發動,猶豫未決。
九月,庚申清早,平陽侯曹窯代理御史大夫事,拜見相國呂產商量事情。郎中令賈壽出使從齊國回來,責備呂產說:“大王不早早回到封國,如今即使想回封地,恐怕也不行了。”他把灌嬰和齊、楚聯合誅殺諸呂的事情詳細告訴了呂產,並且催他趕緊入宮。平陽侯曹窯聽到了這些話,趕緊去告訴丞相陳平和太尉周勃。
太尉想入北軍,但無法進入。襄平侯紀通掌管符節,就讓人持節假傳聖旨讓太尉入北軍。太尉又讓酈寄與典客劉揭先勸呂祿說:“皇帝派太尉掌管北軍,想要足下回封地去。你趕緊回去將掌管的北軍的印交出去,否則就要大禍臨頭了。”呂祿以為酈況不會騙自己,就解印交給典客劉揭先,將北軍的兵權交給了太尉周勃。太尉到北軍時呂祿已經離開。太尉一入軍門,就在軍中下令說:“站在呂氏一邊的袒露右臂,站在劉氏一邊的袒露左臂。”軍中都袒露左臂,太尉就此接管了北軍。而南軍仍然在呂氏手中。丞相陳平召朱虛侯劉章幫助太尉,太尉令朱虛侯守著軍門,令平陽侯告訴衛尉:“別讓相國呂產進殿門。”
呂產不知呂祿已離開北軍,就直入未央宮,試圖叛亂。到了殿門卻不能進入,在外徘徊。平陽侯怕出紕漏,騎馬通報了太尉。太尉也怕不能戰勝諸呂,不敢公開宣布誅殺諸呂的事。他對朱虛侯說:“馬上進宮保衛皇上!”朱虛侯要求給他一些人馬,太尉給了他千餘人。朱虛侯進入未央宮門,看見呂產正在廷中。傍晚,劉章帶人襲擊呂產,呂產逃跑,這時天起了大風,呂產的隨從亂作一團,都不敢狠斗,劉章追上呂產,在郎中府吏的廁所里殺了他。朱虛侯殺了呂產之後,皇帝命謁者持節慰勞朱虛侯。朱虛侯想將他的符節搶過來,謁者不肯。朱虛侯就和他同車而行,進入長樂宮,斬殺了長樂衛尉呂更始。回去馳入北軍向太尉回報。太尉站起來拜謝朱虛侯說:“我們擔心的不過是呂產。如今呂產已死,天下太平了。”於是派人分部捉拿諸呂男女,無論老少一律處死。
評析
諸呂之變是西漢初期的著名歷史事件。高祖劉邦已經考慮到異姓王的威脅,所以生前和大臣殺白馬盟誓,非劉不王。但是由於呂太后的擅權和惠帝的早逝,其後出現了太后稱制時期。因此諸呂牟王位,直接威脅到劉氏宗室的安全。外戚專權在漢代一直是個嚴重的問題,呂后應該是開風氣之先的一位皇后。
值得注意的是,諸呂意圖叛亂是在呂后過世之後的事。事實上,呂氏家族除了呂后之外,新任諸王在朝廷中毫無根基,也談不上真正的勢力。太后這座靠山一倒,頗有四面楚歌之勢。從史書的記載看,陳平、周勃和宗室合作,在極短的時間內就輕鬆平定了這次未遂的政變。比起空有其表的外戚諸王,反而是劉姓宗室的力量不可小看,他們有地位,有血統的聯繫,有諸多關係網路和掌握各種權力,後來發動七國之亂的宗室勢力已經在此時初露鋒芒,等到漢武帝用一系列政策削奪宗室實力以後,劉姓家族的力量才漸漸削弱下去。
出處簡介
《資治通鑑》(Comprehensive Mirror to Aid in Government )是北宋著名史學家、政治家司馬光(1019-1086)和他的助手劉攽、劉恕、范祖禹、司馬康等人歷時十九年編纂的一部規模空前的編年體通史巨著。記載了從戰國到五代共1362年的史實。在這部書里,編者總結出許多經驗教訓,供統治者借鑑,書名的意思是:“鑒於往事,有資於治道”,即以歷史的得失作為鑑誡來加強統治,所以叫《資治通鑑》。《資治通鑑》全書294卷,約300多萬字,另有《考異》、《目錄》各三十卷。是我國編年史中包含時間最長的一部巨著。
《資治通鑑》所記歷史有限,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下迄後周顯德六年(959年),前後共1362年。全書按朝代分為十六紀,即《周紀》五卷、《秦紀》三卷、《漢紀》六十卷、《魏紀》十卷、《晉紀》四十卷、《宋紀》十六卷、《齊紀》十卷、《梁紀》二十二卷、《陳紀》十卷、《隋紀》八卷、《唐紀》八十一卷、《後梁紀》六卷、《後唐紀》八卷、《後晉紀》六卷、《後漢紀》四卷、《後周紀》五卷。
《資治通鑑》的內容以政治、軍事和民族關係為主,兼及經濟、文化和歷史人物評價,目的是通過對事關國家盛衰、民族興亡的統治階級政策的描述警示後人。
司馬光書名的由來,就是宋神宗認為該書“鑒於往事,有資於治道”,而欽賜此名的。由此可見,《資治通鑑》的得名,既是史家治史以資政自覺意識增強的表現,也是封建帝王利用史學為政治服務自覺意識增強的表現。
作者簡介
司馬光(1019年—1086年),字君實,號迂夫,晚號迂叟,陝州夏縣(今屬山西)涑水鄉人,世稱涑水先生。自幼聰慧,七歲時,以石破瓮搶救墜水兒童,傳為佳話。1038年(宋仁宗寶元元年),中進士甲科。四十歲前歷任蘇州、武成軍、鄆州、并州判官等職。四十歲召還為開封府推官,累除知制誥、天章閣侍制、知諫院。神宗即位,擢為翰林學士,力辭曰“臣不能為四六”,不獲辭。神宗任用王安石實施變法,司馬光因與變法派政見不合而又無力抗拒,力求外補。1071年(熙寧四年),以西京留守退居洛陽,築獨樂園,專意編著《資治通鑑》。哲宗即位,高太后垂簾聽政,召還主國政,將新法廢除殆盡。1086年(元祐元年),拜左僕射兼門下侍郎,是年九月,卒於位,當政僅一年多。贈溫國公,諡文正。
司馬光在政治上,始終與變法派對立。在為人方面,他正直磊落,務實敢言,律己嚴謹,正如其自稱:“吾無過人者,但平生所為,未嘗有不可對人言耳!”(《苕溪漁隱叢話前集》卷二十八)
司馬光著述宏富,有《資治通鑑》二百九十四卷,《續詩話》一卷,筆記《涑水紀聞》十六卷等等。其詩文集名《傳家集》,有八十卷。司馬光自謂:“光素無文,於詩尤拙”(《答齊州司法張秘校正彥書》)。這其實是他的自謙之辭。其集中存詩十四卷,共一千一百多首,其中律詩近九百首。他的詩質樸充實,不事華藻,卻又能寓情於辭,言盡其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