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資本主義的發展史,從一開始就是和對外殖民侵略和掠奪分不開的。利用國家權力,以最殘酷的暴力進行殖民掠奪,是資本原始積累的主要因素。地理大發現以後,葡萄牙、西班牙、荷蘭、英國和法國,先後走上了殖民掠奪的道路。在自由競爭資本主義時期,它們以及後起的沙皇俄國,都侵占了大量海外土地。在1876年,僅英、俄、法三國的殖民地面積就達到4040萬平方公里,其中號稱殖民帝國的英國占據了2250萬平方公里,俄國占據了1700萬平方公里。
19世紀70年代以後,隨著自由競爭資本主義向壟斷資本主義的過渡和壟斷資本統治的形成,帝國主義國家為了奪取原料產地、投資場所、銷售市場和戰略要地,掀起了侵占殖民地的高潮,瓜分世界領土的鬥爭達到了白熱化的程度。1876~1914年間,英、俄、法、德、美、日 6個帝國主義國家,共占領了近2500萬平方公里的海外土地,使世界上的殖民地領土從4040萬平方公里增加到6500萬平方公里。這時,幾乎整個非洲、拉丁美洲和大部分亞洲地區都被置於帝國主義殖民統治之下,世界領土被瓜分完畢,資本主義囊括了全世界,形成了世界資本主義體系。在這個體系中,一方面是剝削和壓迫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少數帝國主義國家,另一方面則是占世界人口大多數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它們是帝國主義賴以生存的基礎。19世紀末20世紀初,資本主義列強角逐的主要地區是非洲,其次是西亞和東亞。到1910年,非洲土地面積的90.4%,亞洲的56.6%,美洲的27.2%,大洋洲的100%,已淪為列強的殖民地。此外,亞洲、拉丁美洲許多國家變成了帝國主義的半殖民地或附屬國。
英國 侵占的殖民地最多。它倚仗其海上霸權地位和強大的軍事力量,以已有的龐大殖民地為基地,在1860年以後發動了一系列殖民戰爭。在亞洲,以印度為據點,先後吞併了馬來亞、上緬甸、北婆羅洲,再次入侵阿富汗,並把伊朗變成了保護國。與此同時,英國積極參加了列強對中國的瓜分和掠奪,侵占了香港,侵入了西藏,控制了長江流域,把整個華中地區列為自己的勢力範圍。英國又是列強瓜分非洲的最積極的參加者,它侵占了埃及,奪得了從北非尼羅河流域經東非高原以及西非幾內亞海灣的大片殖民地。英國在大洋洲又占領了斐濟島和索羅門群島。到1914年,英國所擁有的殖民地占全球面積的 1/4,占列強侵占的殖民領土總和的1/2以上,人口的75%以上。
俄國 僅次於英國的第二個殖民帝國。俄國雖然在經濟上和壟斷資本的發展程度上落後於歐美其他國家,但它在專制主義統治下形成了強大的軍事力量和具有強烈的對外侵略野心。它倚仗其軍事力量對其周圍的落後國家和地區進行了肆無忌憚的侵略擴張,侵占了中亞細亞、西伯利亞、外高加索、波蘭、芬蘭等地區,並向中東地區擴張,把勢力伸向伊朗、阿富汗、土耳其等國。在遠東,它積極參加了瓜分中國的罪惡活動,侵占了遼東半島,把東北北部變成了自己的勢力範圍,並染指朝鮮。到1914年,俄國已擁有1740萬平方公里土地和3320萬人口的殖民地。
法國 次於英國和俄國的第三殖民大國。從19世紀80年代起,在已經握有的龐大殖民地的基礎上,又通過殖民戰爭在亞洲和非洲侵占了大片土地。到1914年,法國已擁有相當於其本土面積20倍的1060萬平方公里的殖民地,比德國、美國和日本三國的殖民地總和還多。
德國、美國和日本 德國在瓜分世界領土上來遲了一步。當它19世紀80年代初,開始走上掠奪殖民地道路的時候,亞洲、拉丁美洲和大洋洲幾乎已被其他列強瓜分完畢,不得不將其侵略矛頭指向剛剛被瓜分的非洲。1884年它宣布非洲西海岸、多哥和喀麥隆為自己的保護地,接著占領了肯亞和坦噶尼喀。在亞洲太平洋地區,它侵占了紐幾內亞北部和鄰近島嶼,並取得了薩摩亞、馬里亞納和加羅林群島。同時,德國還參加了列強瓜分中國的行列,1897年占領了膠州灣,並把整個山東省變成了自己的勢力範圍。美國在侵吞海外殖民地上也來遲了一步,它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除倚仗其強大經濟實力在拉丁美洲和亞洲推行經濟侵略外,還用武力侵占了太平洋上的夏威夷、威克島和圖圖伊拉島,並通過1898年的美西戰爭從西班牙手裡奪取了菲律賓、波多黎各和關島,把古巴變成了自己的保護國。日本通過中日甲午戰爭(1894~1895)和日俄戰爭(1904~1905),侵占了中國的台灣以及澎湖列島、朝鮮、庫頁島南部,並將中國東北的南部變成了自己的勢力範圍。
隨著帝國主義國家發展不平衡的加劇和世界領土被瓜分完畢,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的矛盾也日益尖銳起來。19世紀70年代以後,資本主義世界發生的技術革命,加速了重工業和一系列新工業部門的發展,引起了英國和法國的相對落後和美國、德國和日本經濟的跳躍性發展。1870~1913年間,英國在世界工業生產中的比重由第一位下降為第三位,法國從第三位下降到第四位,而美國從第二位上升為第一位,德國從第四位上升為第二位。但是,到20世紀初結束的世界領土瓜分中,奪得土地最多的仍然是英國和法國,而經濟實力日益增強的美國和德國所得到的卻很少。這種經濟實力與領土瓜分的不平衡發展,終於導致了帝國主義列強重新瓜分世界的第一次世界大戰(1914~1918)。這次大戰,以德國的失敗而告終。戰爭一方面使俄國擺脫了世界資本主義體系,取得了社會主義革命的勝利;另一方面使帝國主義各國的力量對比發生了新的變化。德國由於戰敗,它的殖民地領土全部被英國、法國、日本和比利時等國所瓜分。結果,英國的殖民地反而從1914年的3350萬平方公里增加為1938年的3930萬平方公里,法國從1060萬平方公里增加到1190萬平方公里。這種狀況,又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埋下了種子。
參考書目
列寧:《帝國主義是資本主義的最高階段》,《列寧選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北京,1972。
列強對世界的瓜分
在資本主義向帝國主義過渡的過程中,壟斷組織的形成推動了列強對外侵略擴張。帝國主義各國爭奪殖民地和勢力範圍的鬥爭更加激烈,出現了瓜分世界的狂潮。亞洲更多的國家淪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非洲被瓜分殆盡;拉丁美洲實際上成為半殖民地,資本主義世界殖民體系最終形成。一、背景:19世紀末20世紀初隨資本主義向帝國主義過渡,各帝國主義國家爭奪殖民地和勢力範圍的鬥爭加劇 二、概況 1、亞洲國家進一步殖民地半殖民地化 ①西亞:土耳其——英法德俄德半殖民地 ②中亞 阿富汗——英國控制; 伊朗——北部為俄國、南部為英國德勢力範圍 (1)概況 印度、緬甸、馬來半島大部——英國侵占 ③東南亞 越南、寮國、高棉——法國侵占 菲律賓——美國侵占 ④東亞 朝鮮——日本吞併 中國——帝國主義共同瓜分,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Ⅲ (2)對亞洲造成的後果:政治上的統治亞洲人民處境悲慘 經濟上的剝削 國家被侵略或占領的國家、地區 英國土耳其、阿富汗、伊朗、印度、緬甸、馬來半島、中國 法國土耳其、越南、寮國、高棉、中國 俄國土耳其、伊朗、中國 德國土耳其、中國 美國菲律賓、中國(“門戶開放”政策) 日本朝鮮、中國 2、帝國主義瓜分非洲(三個階段) (1)沿海占領據點(15—18世紀):未深入腹地,從事販賣黑奴的活動 (2)深入內地探險,侵占非洲內陸(18世紀晚期—19世紀晚期):歐洲冒險家(英國利文斯頓、美籍英國人斯坦利)深入非洲內陸探險,一方面使外界開始了解非洲;另一方面,為歐洲殖民國家進一步侵占非洲開闢了道路。19世紀70年代前期,侵占非洲土地的1/10。 (3)掀起瓜分狂潮,侵占整個非洲(19世紀最後20年):1884年召開的柏林會議標誌著帝國主義瓜分非洲新高潮的到來。19世紀晚期幾乎侵占整個非洲(除阿比西尼亞[衣索比亞]和賴比瑞亞獨立外)。(*詳見117頁表格和地圖) 3、帝國主義國家加緊對拉美的侵略 (1)英國:19世紀後半期,資本大量湧入拉美,許多拉美國家淪為其經濟的附庸 (2)美國:19世紀20年代—20世紀初 早在19世紀20年代,就打出了“門羅主義”的旗號 ①政治控制19世紀末打出“泛美主義”的口號 1903年策動巴拿馬脫離哥倫比亞獨立,並強迫其簽訂《美巴條約》,攫取巴拿馬運河的開鑿權和運河的永久租讓權 ②軍事干涉多次派軍隊干涉拉美國家內政 ③經濟滲透:美國資本大量湧入拉美 (3)德法等國也把拉美作為商品銷售市場、原料產地和投資場所 1898年挑起美西戰爭,奪取波多黎各,實際上控制了古巴三、結果:19世紀末20世紀初資本主義世界體系德最終確立 1、確立標誌:資本主義世界殖民體系的最終形成 2、時間:19世紀末20世紀初 3、概況:亞洲各國(除日本)都淪為殖民地半殖民地;非洲幾乎被瓜分完畢;拉美成為實際上的殖民地 4、形成原因:資本主義德開放性和擴張性 5、評價使世界成為一個政體,有利於世界經濟的增長和生產力的發展 但這是與列強對其它國家地區的宰割、奴役聯繫在一起,因而是一種不公平、不正常的現象,使這些國家和地區更加落後 *資本主義世界體系 19世紀晚期起,資本主義列強在擴張領土的同時,憑經濟實力,加緊掠奪和控制落後國家和地區。列強利用資本輸出,牢牢地控制了落後國家的經濟命脈,榨取了大量財富。通過掠奪性國際貿易,殖民地半殖民地進一步成為資本主義國家的商品市場和原料產地。資本主義輸出、掠奪性貿易、海陸交通及通訊工業發展,瓦解了落後國家的自然經濟,把其納入了資本主義世界經濟的軌道,20世紀初,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最終建立。資本主義世界殖民體系和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一起,組成了資本主義世界體系。 *如何理解資本主義世界體系的最終確立? 19世紀下半期,發生了第二次工業革命,在這次工業革命影響下,資本主義成熟了,經濟和政治基本定型,世界殖民體系形成。到20世紀初,資本主義世界體系最終確立。它主要表現有以下兩個方面: (1)資本主義世界經濟政治體系的最終形成:19世紀末20世紀初,資本主義國家以科學技術為先導、以提高勞動生產率為手段、以壟斷為組織形式的經濟模式,以及政黨政治、自由競選、勝者執政的議會民主制的政治模式出現,標誌者現代意義上的資本主義在經濟政治上已經成熟定型。與此同時,資本輸出、掠奪性貿易,再加上海陸交通和通訊事業的大發展,最終摧毀了一切落後國家和民族的堡壘,瓦解了它們的傳統自然經濟,從而把所有國家和地區都納入資本主義世界經濟的軌道。20世紀初,一個無所不包的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即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統治下的世界範圍的生產與交換的體系最終建立。與資本主義經濟世界體系確立的同時,資本主義政治體制也在世界範圍內廣泛建立。西方列強的殖民擴張刺激了被殖民地區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及資產階級政治思想的傳播,資產階級民族民主運動成為這一時期亞非拉革命運動的新內容。因此,19世紀後半期20世紀初,旨在建立資本主義政治體制的革命運動在世界範圍內廣泛開展起來,資本主義世界政治體系也形成了。 (2)資本主義世界殖民體系最終形成:19世紀晚期,帝國主義國家掀起了瓜分世界的高潮,到20世紀初,亞洲除日本外都淪為西方列強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非洲的絕大部分成為殖民地,拉美除原有的殖民地外,其它宣布過獨立的國家實際上也成為依附於英美等國的半殖民地,世界領土已經被瓜分完畢。帝國主義國家已經奴役和控制了世界上的絕大部分土地和人口,殖民地和半殖民地進一步成為資本主義國家的商品市場和工業原料產地,資本主義世界殖民體系最終形成。 20世紀初形成的資本主義世界殖民體系和資本主義世界政治經濟體系,共同組成了資本主義的世界體系。而世界殖民體系的最終形成,標誌這資本主義世界體系的最終確立。 (3)對資本主義世界殖民體系的評價:首先,體系的形成使世界成為一個整體。它的形成,有利於世界經濟的增長,世界貿易的提高,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資本主義的殖民擴張,打破了世界各地區間的封閉,把世界各地區連成一個有機的整體。其次,這個體系的形成,是與資本主義、帝國主義列強對世界各地區]國家的掠奪、奴役分不開的,這種聯繫的加強意味著西方列強對亞非拉地區在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控制,是一種很不公正的現象,它長期影響了亞非拉地區的發展。*近代資本主義殖民政策的演變 近代資本主義殖民政策是西方列強在其資本主義的形成和發展過程中,征服、掠奪、剝削和統治落後國家,使之變成自己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和附屬國,以有利於自己的擴張和發展的對外政策。西方殖民國家在其經歷的資本原始積累、自由資本主義和壟斷資本主義三個發展階段,推行了各具特點的殖民政策。 (1)商業資本的殖民政策。①背景:歐洲出現資本主義萌芽後,新興的資產階級尚需依賴封建專制王權為代表的封建國家的力量,進行海外貿易殖民掠奪。而封建專制君主和封建主階級雖已衰落,卻還掌握著政權,他們極力追求金銀財富和東方奢侈品,而且為了維護封建專制統治,需要大量增加國庫收入。在這一特定的歷史時期,商人利益和封建國家的利益實現了結合。因此,15、16世紀多數國家奉行重商主義政策,這一政策客觀上造成商業資本劇增。商業資產階級以其雄厚的經濟實力影響了資本原始積累時期資本主義的殖民政策。當時資本主義生產還處於手工工場時期,還不能製造大量價廉物美的商品。②目的:掠奪財富,積累資本。③內容:包括武力征服和野蠻掠奪殖民地;實行貿易壟斷;經營奴隸貿易;政治上的專制統治和經濟上的前資本主義剝削。可見,以暴力手段為基礎,不擇手段地殘酷掠奪,使資本原始積累時期的資本主義殖民政策(即商業資本主義殖民政策)的基本特點。④結果:巨額財富源源不斷流入殖民國家,轉化為資本,促進了西方資本主義的發展,為進行工業革命創造了重要條件。 (2)工業資本的殖民政策。①背景:在18世紀60年代開始的工業革命的推動下,世界資本主義進入自由資本主義發展階段,資本主義各國的經濟結構、政治結構都發生了重大變化。工業資產階級成為資產階級的主體,機器生產代替手工勞動,極大地解放了生產力,工業資產階級迫切要求強占更多的原料產地和銷售市場。②目的:強占原料產地和商品市場。③內容:包括運用廉價商品“重炮”,開闢廣闊的海外市場;改造殖民地的經濟結構,使其成為宗主國的廉價原料生產和供應基地;以炮艦政策打開廣大亞非拉國家的大門;剝奪殖民地國家的關稅自主權等。總之,自由資本主義國家在“自由貿易”的招牌下,加劇了殖民擴張與掠奪。工業資本殖民政策的顯著特點使:憑藉科學技術和機械大生產的優勢,經濟、軍事入侵相結合,使更多的殖民地、半殖民地成為自己的廉價原料供應地和商品傾銷市場。④結果:使資本主義在全世界確立了統治地位,資本主義的世界體系初步形成。 (3)壟斷資本的殖民政策。①背景:19世紀末,第二次工業革命浪潮推動了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工業化進一步深化,生產和資本高度集中,自由資本主義並沒有改變資本主義對內對外剝削的本質,而是剝削的胃口更大了。邊疆的對外殖民政策亦隨著自身經濟結構的變化作了較大的調整。②目的:瓜分世界,並利用資本輸出控制落後國家的經濟命脈,榨取財富。③內容:包括以資本輸出強化對殖民地的剝削與控制;瘋狂強占和加緊控制殖民地;發動戰爭重新瓜分世界等。顯然,帝國主義階段西方列強調整和強化了殖民政策,其特點是壟斷資本和金融資本的統治,殖民體系成為帝國主義賴以生存的重要條件。④結果:到20世紀初,列強終於把世界瓜分完畢,亞非拉絕大部分國家和地區都變成帝國主義列強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和附屬國,資本主義世界殖民體系最終形成。這些國家和地區在經濟上則成為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的一部分,資本主義世界體系最終形成。 資本主義在其產生和發展的歷史進程中推行的殖民政策是不斷變化的。這種變化是由隨著科學技術和產業革命的進步而不斷變化的政治經濟結構決定的,是受資本主義發展的不平衡性制約的,是資本主義社會生產力與生產關係矛盾運動的內在需求。這種變化並不改變資本主義剝削和掠奪的本性。暴力征服和經濟掠奪始終是近代資本主義殖民政策的基本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