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中筠自選集:感時憂世》所收內容涉及中國發展道路、新聞媒體自由、公民教育、高等教育科研、文化建設方向等人們普遍關心的問題。作者直接針對社會生活情況展開討論,最大的特點是,從深層次的歷史、思想觀念、文化心理諸因素展開分析,結合理論談現實,或挖掘歷史淵源,或作中外對比。
基本介紹
- 書名:資中筠自選集:感時憂世
- 作者:資中筠
- ISBN:9787549507962
- 類別: 文學 > 作品集
- 頁數:233
- 出版社: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1-10-01
- 裝幀:精裝
- 開本:32
- 版次:1
- 正文語種:簡體中文
內容簡介,章節列表,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資中筠自選集(套裝共5冊)》包括:《資中筠自選集:感時憂世》、《資中筠自選集:士人風骨》、《資中筠自選集:坐觀天下》、《資中筠自選集:閒情記美》、《資中筠自選集:不盡之思》。本人忝列“學者”圈,以筆耕為業,實際上是半百以後才開始。前半生所寫文字都是奉命之作,多為“內部”報告,偶然以他人名義公開發表,也多為應景文章,不值得追認。我筆歸我有,迄今不過三十載。前期主要是專業研究的學術著作。在“正業”之外興之所至寫點東西始於上世紀80年代,當然是與當時的開放形勢分不開的。對我這個半生為馴服工具的人來說,發現原來這支筆還能屬於自己,可以這樣來用,是一大解放。開始只是偶一為之,且多為讀書心得,後來逐漸欲罷不能,大量寫作始於90年代,特別是正式退休之後。這些文章都是有所思而流諸筆端,沒有任何功利目的,完全擺脫了命題作文之累。80年代初的心情充滿了對未來的熱情和期待,自己似乎大夢初醒,從精神桎梏和迷失中走出來。儘管仍然感覺到舊的頑固勢力和種種太熟悉的思維習慣的羈絆,總的心態是樂觀而有信心。以後種種是那時未料及的,所以從文章時序來看,越到後來,所表達的心情越沉重。
章節列表
感時憂世 第一部分
馮友蘭先生的東床蔡仲德君曾對馮先生做過精闢的概括,說他一生有三個時期:“實現自我、失落自我、回歸自我”。這一概括可以適用於幾乎所有經歷過那個年代的知識分子。只不過不是所有人都像馮先生那樣完成了第三階段——或是不幸早逝,或是始終沒有迷途知返。這“三階段”對我本人也大體適用。
自序(1) 自序(2) 自序(3) 關於我的履歷 資中筠簡歷
感時憂世 第二部分
追求名利是人之本性。只是地方官的名利或可與造福一方名垂青史聯繫起來,或可不顧“一路哭”,只求一己遷升、一家興旺、雞犬升天。在百姓有充分發言權和監督權,而且上下有通暢的溝通渠道的情況下,造福百姓與被上級認可的“政績”也許可以一致起來,但是中國遠不具備這種機制,所以“政績”往往是與百姓的感受相脫離,甚至背道而馳的,也就是敢於為民請命,為百姓所擁戴的官員很可能正因此而失寵於上,仕途不利,甚至惹火燒身。
也談“中國模式”(1) 也談“中國模式”(2) 也談“中國模式”(3) 也談“中國模式”(4) 歲末雜感致友人(1) 歲末雜感致友人(2) 斷想數則(1) 斷想數則(2) 公民社會離我們有多遠?(... 公民社會離我們有多遠?(... 公民社會離我們有多遠?(...
感時憂世 第三部分
據我理解,追根溯源,“社會主義”這樣一種思潮是產生於資本主義發達到一定階段,社會矛盾尖銳化之際,是關注弱勢群體,向著平等方向的訴求。在這一旗號下,提出各種解決方案,又形成各種流派,總之是以資本為主導的不加約束的自由市場競爭的一個對立面,在實踐中有導致改良的,有導致顛覆和革命的。
我的困惑(1) 我的困惑(2) 我的困惑(3) 我的困惑(4) 言論自由是民主的必要條件... 言論自由是民主的必要條件... 跨世紀中國人將何以自處?... 跨世紀中國人將何以自處?... 跨世紀中國人將何以自處?...
作者簡介
資中筠,資深學者,國際政治及美國研究專家,中國社會科學院榮譽學部委員、美國研究所退休研究員、原所長。參與創辦《美國研究》雜誌與中華美國學會,曾任雜誌主編與美國學會常務理事,創辦中美關係史研究會並任第一、二屆會長。1996年從社科院美國所退休,仍繼續著述,並應邀參加各種學術活動。除有關國際政治和美國研究的專業著述外,撰有大量隨筆、雜文,並翻譯英、法文學著作多種。
主要著作:《追根溯源:戰後美國對華政策的緣起與發展,1945-1950》、《戰後美國外交史:從杜魯門到里根》、《冷眼向洋:百年風雲啟示錄》(2007年修訂版改為“冷眼向洋書系”單行本,資中筠撰寫部分更名為《二十世紀的美國》)、《散財之道——美國現代公益基金會述評》(2006年修訂版更名《財富的歸宿》)、《資中筠集》(學術論文選集)等。
隨筆集:《斗室中的天下》、《錦瑟無端》、《讀書人的出世與人世》、《學海岸邊》(與陳樂民合著)等。
譯著:(法)巴爾扎克《公務員》、《浪蕩王孫》、《農民》,(美)薇拉·凱瑟《啊,拓荒者!》,(英)阿蘭·德波頓《哲學的慰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