賁門,耳穴名。別名耳中。出自《耳針療法》。位於耳輪腳下緣,口、胃穴之間中外1/3交界處。主治消化不良、胃痛、噁心嘔吐、食欲不振、胸部不適、潰瘍病等。針一至二分,針感局部痛。或用埋線法、壓籽法等進行刺激。
基本介紹
- 別名:耳中
- 功能:和胃止嘔,增進食慾
- 出處:《耳針療法》
定位,功能作用,主治,操作,臨床運用,附註,相關論述,
定位
耳輪腳下緣,口、胃穴之間中外1/3交界處。
功能作用
和胃止嘔,增進食慾。
主治
消化不良、胃痛、噁心嘔吐、食欲不振、胸部不適、潰瘍病等。
操作
針一至二分,針感局部痛。或用埋線法、壓籽法等進行刺激。
臨床運用
1、治療賁門疾患,包括賁門失遲緩症、食道裂孔疝、反酸、燒心、噁心、嘔吐、胸部不適。賁門為止酸、止嘔、止吐之要穴。
2、賁門穴電測陽性,色紅潤、腫脹、觸之壓痕,多表示胃部不適、反酸、燒心。並可診斷食道裂孔疝。賁門穴電測呈陽性或強陽性反應,觸及腫物或疼痛敏感,腫瘤特異區1均呈低電阻、強陽性、低痛閾、疼痛敏感時,可考慮賁門處惡性腫瘤。
附註
賁門有病變時,該穴常出現強陽性反應。
相關論述
《耳針療法》:“賁門 耳輪腳下方偏外1/3處。”
《紅醫針療法》:“耳中 取穴:在耳輪腳下緣,相當於耳穴之賁門處取之。針法:向外耳道口方向沿皮刺5分~1寸左右。針感:局部痛脹。主治:耳鳴、耳聾、聾啞、小兒消化不良、小兒驚厥、發熱、咳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