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蘭山生態博物館

賀蘭山生態博物館

賀蘭山生態博物館館址位於北武當生態旅遊景區的小渠子溝東側,距市區3.5公里處。交通十分便利,旅遊基礎設施功能完善。賀蘭山疊巒起伏,四周群山環抱,自然和人文環境恬靜幽美。遠處眺望,綠色的生態林、古老的烽火台、現代的城市群盡收眼底,給人以無盡的遐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賀蘭山生態博物館
  • 類別:自然博物館
  • 地點:寧夏石嘴山市大武口區
  • 竣工時間:2010年10月
  • 開放時間:無
  • 館藏精品:小渠子溝古樹化石
  • 目前狀態:未開放
概述,建設情況,特色展品,外形設計,建築情況,意義,

概述

賀蘭山生態博物館館址位於北武當生態旅遊景區的小渠子溝東側,距市區3.5公里處。交通十分便利,旅遊基礎設施功能完善。賀蘭山疊巒起伏,四周群山環抱,自然和人文環境恬靜幽美。遠處眺望,綠色的生態林、古老的烽火台、現代的城市群盡收眼底,給人以無盡的遐想。

建設情況

賀蘭山生態博物館於2007年5月開工建設,由於主體框架抗震設防級別不達標,2007年10月對該工程進行了設計變更,按抗8度地震設防級別進行了加固,同時為確保後續工程質量,先後邀請區內外專家進行論證後,對工程續建方案進行了調整,並於2008年9月24日開工建設,目前工程已全部完工。

特色展品

賀蘭山生態博物館位於賀蘭山小渠子溝內,有據今兩億多年的台木古樹化石,出露地面約18米,外觀保存完好。
是我國迄今發現炭化度最高、最大的古樹化石,也是寧夏現存最大、最長、保護最完整的古樹化石,具有較高的研究、觀賞價值。通過直觀了解古蹟遺存,可更好地了解賀蘭山生態文化,了解賀蘭山生態文明。

外形設計

賀蘭山生態博物館主體外觀造型設計獨特,文化內涵寓意豐富。建築正面分三個石紋面層,似三本石書,中間一個巨大的漢字“石”造型,即是石嘴山的簡稱,也是古樹化石的石。整個建築造型表現為“石、口<嘴>、山”和字母“V”,取意石嘴山好。

建築情況

1、建築面積:450平方米。
2、工程設計:建築主體面積為432平方米(上下二層,各為230平方米),建築主體延伸部分,即鋼架部分面積為28平方米。

意義

博物館是文物收藏、保護、展示的重要部門,是文化遺產的收藏所,是科學普及和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基地,是城市精神文明建設和物質文明建設的視窗。人們要了解和認識一個城市是從多方面的,從表面上看,城市的交通、城區的規劃布局、城市的綠化環保、商業流通繁榮程度,城市居民的文明意識等,都能反映出一個城市的經濟發展程度。但要了解一個城市的過去,了解城市的文化底蘊,就必須走進博物館。很多城市都把博物館建設作為一個城市的重要標誌性建築之一。賀蘭山生態有鮮明的地域性,有深厚歷史的文化底蘊,有極為獨特的生態系統,有豐富而獨有的文化遺產,都反映出賀蘭山生態是一部特有的歷史文化現象,這些對於一般居民了解甚少的,只有通過通過博物館的陳列展示直觀的、實物的古蹟、遺存的文物來了解,才能讓民眾更好地了解賀蘭山生態的文化、了解賀蘭山生態文明。
賀蘭山位於寧夏回族自治區與內蒙古自治區交界處,海拔2000-3000米,它既是我國季風區與非季風區的分界線“大興安嶺一陰山一賀蘭山一巴顏喀拉山一岡底斯山”當中的重要一環,又是古代阻擋過匈奴、鮮卑等少數民族南下的軍事要地,是我國農耕文化與遊牧文化交融區域。大武口區地處賀蘭山中段主體部分,不論地質表象還是歷史文化等方面,最能代表和反映賀蘭山的多重面目。為此,賀蘭山生態博物館理應承擔這一歷史重任,即立足中國大地、立足賀蘭山悠久歷史文化、立足賀蘭山煤炭資源對中國現代化建設的巨大貢獻,全方位、深層次、多角度展示賀蘭山全貌,使之成為對外宣傳賀蘭山的主要陣地,全國各地遊客認識賀蘭山的重要視窗。布展的主題定位是“生態與文明”。根據館舍的建築結構,第一層為布展區,第二層為5D體驗區,動靜結合,多形式展示。賀蘭山生態博物館布展概念設計方案用於賀蘭山生態博物館布展。本方案應體現現代高科技、知識性、趣味性、參與互動體驗式、人文關懷、情感升華、低成本、易維護、可持續發展的國際最新展示設計的理念,圍繞賀蘭山生態文化,歷史淵源、地質構造、人類活動等內容,提出各自的新穎、獨特、創新的創意。並採用節能、節地、節水、節材、環保的設計概念。方案應具有前瞻性、參與性、科學性和可持續發展性,達到創全國一流的博物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