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菲窯

由於傳統瓶形直焰窯的煙囪及上層窯對下層窯壓力過大,迫使下窯厚大,甚至要加梁支撐,賀菲窯應運而生,它將煙囪蓋在另外工作間的牆上,而不在窯本身上,俗稱“舍窯”,即hovel kiln,音譯為賀菲窯。有時這一幢“舍”大到像窯的帽子一樣,並且可以在其中進行各種燒制準備操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賀菲窯
  • 外文名:hovel kiln
  • 套用領域:陶瓷
  • 別名:舍窯
內容簡介
南豐白舍窯是江西一座出色的古瓷舍窯,以產青白瓷聞名,因其地處南豐縣,亦稱“南豐窯”。
白舍窯所處的地理位置較為優越。地勢起伏,丘陵綿延,附近官山、義仔山廣有雜木叢樹,柴草資源豐富,地下有瓷土礦。古窯附近有一條河,其源出廣昌,流注撫河,入鄱陽湖抵長江,是古代良好的天然航道,為白舍瓷器的外運提供了便利的條件。
白舍窯現存堆積三十處,其中完整的十八處。這些堆積中除一處青花瓷和一處缸缽器外,其餘為青白瓷或白瓷。堆積從東北到西南蔓延2公里,占地面積約2平方公里。就堆積表面瓷釉、產品情況大致可分東、西兩部分:東部的洞陽觀、賴家庵、程家圓、瓦子山等地瓷器釉色青白,產品有凹底碟、斗笠盞、月梅盞、弧腹碗、折腰碗、八棱壺等。其中以瓦子山、程家園等地的瓷器尤為精緻,胎薄釉膩,裝飾細巧;西部的封山窯、百花莊、玄帝殿、水雞山等地瓷器釉色米白,稍呈淡青,產品有葵口盞、碗、高足杯、盞托、燈盞、執壺、香爐等。符家山、大畦、百花莊、水雞山等地出土部分瓷塑製品,有仙佛人像、小狗動物、子母盒、人形水注等,均極精巧。這些產品表現了白舍窯高超的制瓷技藝。
關於白舍窯的燒造年代問題,一般認為白舍窯是一處始燒於北宋初年或稍早,興盛於宋代中葉,衰落於南宋中晚期的窯場。但《景德鎮陶錄》將其始燒時間說成元代可能記載有誤。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