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祖明

賀祖明

2003年11月14日,長征三號甲火箭發射進入7.5小時倒計時。指揮大廳里接到前方傳來的訊息:就在火箭進入關鍵的低溫加注階段,突然出現了問題。這時一個身體硬朗,神情嚴肅而鎮定的老者,快步走到了低溫加注指揮間。 他低聲詢問了情況後,溫和地對現場的工作人員說:“還來得及,我們還有1個小時的時間。”這個人就是長征三號甲火箭總設計師賀祖明。在他和總指揮的精心指揮下,長征三號甲火箭於次日凌晨成功發射中星20號通信衛星,一掃此前“非典”為人們帶來的陰霾,又給初冬的中華大地添了一份喜悅。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賀祖明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新洲陽邏
  • 畢業院校:北京航空學院
  • 信仰:共產黨
  • 主要成就:長征三號甲火箭總設計師
人物檔案,幾十年碩果纍纍,搶救“受傷”火箭,風雲直上九萬里,替代工作創績效,再續輝煌雪“前恥”,發射,測試,高質量,傾盡全力為“嫦娥”,

人物檔案

賀祖明為新洲陽邏人,在家排行老四,國中就讀於新洲二中,1957年他以優異成績考入黃岡中學,1960年畢業考入北京航空學院
1965年進入中國第七機械部(現航天航空工業部),曾擔任長三甲、長三乙、長三丙運載火箭的總設計師,2004年擔任嫦娥工程運載火箭系統總設計師。從1986年擔任研製長征系列火箭以來,已成功進行了100多次的發射。
2003年11月,在他和發射總指揮的精心指揮下,長三甲第八枚火箭成功發射中星20號通信衛星
2004年10月,長征三號甲火箭第九次笑傲長天,成功地將風雲二號C星送入預定軌道。
2005年4月,中國的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刺破夜空,將法國阿爾卡特空間公司製造的亞太六號通信衛星送入太空。這是中國長征火箭自1999年以來首次進行的國際商業衛星發射。
2007年10月24日,“長征三號甲”火箭刺破長空,成功地發射了我國首顆探月衛星;作為長三甲火箭的總設計師,他在“準時發射”“24分鐘的規定動作”等發射要求上傾注了大量的心血。

幾十年碩果纍纍

賀祖明在幾十年的運載火箭研製中,獲得了許多科研成果。特別是在長征三號運載火箭中,賀祖明通過研究和試驗制定出低溫火箭箱體預冷設計規範和安全套用等技術制度,取得了重大突破,為長征三號運載火箭以及長征三號甲系列運載火箭的研製、成功發射作出了重要貢獻,成為我國低溫火箭技術設計和套用的開拓者。
在長征三號甲火箭研製中,他負責總體方案的論證和設計,以國家“862”工程立項為背景,提出了長征三號甲、長征三號乙、長征三號丙等三枚運載火箭為系列的總體設計方案,並按“三化”(系列化、組合化通用化)思想和原則進行總體方案設計,為我國運載火箭的“三化”設計邁出了歷史性的第一步,為長征三號甲系列運載火箭的研製成功和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走向國際發射服務市場打下了堅實基礎,使長征三號甲系列火箭成為我國當前發射任務的“主力”火箭。
此外,他還成功地完成了長征三號甲系列火箭各項發射任務達15次之多,將15顆國內外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為我國國民經濟建設和航天發射領域國際合作作出了重要貢獻。特別是在執行國家“三星”任務中,他詳細制定了“三星”發射的力學環境條件,並採用了速率陀螺冗餘等多項新技術,為“三星”的成功發射創造了良好條件。

搶救“受傷”火箭

為執行中星20號衛星發射任務,賀祖明總師帶著他的隊伍,於2003年10月進駐秋高氣爽、水秀山青的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可就在臨發射還有20多天的時候,長征三號甲火箭突然遭受撞擊,情況緊急,負責飛行試驗現場工作的科技人員們個個心急如焚。
那是10月22日,長征三號甲火箭進行轉場,一級、二級、三級先後完成了級間對接,完成了垂直度調整和粗瞄。在進行火箭與活動塔的協調過程中,各層活動平台陸續推出。15點30分左右,當發射中心操作手打開活動塔七層平台時,液壓系統電磁閥突發故障,活動平台不聽“指揮”,到了該停的位置仍繼續前行,“停止”、“回退”開關不起作用;切斷電源後,活動平台仍無法停止,莽撞地擠到了火箭嬌貴的身軀。在這一運動過程中,火箭受到擠壓向另一側傾斜,而另一側的八層平台早已推出到位,其邊緣尖端正好與火箭貯箱前部撞上,壓迫了絕熱層,並留下了壓痕和裂口。發射隊員們被這意外的一幕弄得驚呆了。“火箭受傷了!”“傷得重不重?影響發射嗎?”從火箭總指揮龍樂豪、總設計師賀祖明,到普通發射隊員個個心情沉重。
要知道火箭傷得重不重,首先要對火箭進行全身“體檢”。發射隊立即組織參試隊員對箭上各系統單機、電纜、接外掛程式、導管、活門、連線面、螺栓等進行全面仔細檢查。
賀祖明,這位兩鬢斑白的硬漢經歷過無數次成功的喜悅和失敗的痛苦,面對突發事件,他顯得異常冷靜而果斷。他和總指揮商討後,布置發射隊要從兩個方面進行檢查,一是“外傷”,二是“內傷”。“外傷”指能看得見、摸得著的損傷,如結構變形、斷口、裂口等;“內傷”指通過檢測、測試、分析對比才能知道的損傷。
一場緊急搶救長征三號甲火箭的戰役就此打響。戰役分兩個方面進行:其一是對所發現的受損結構及系統部件進行修補和更換;其二是對火箭可能存在的內傷進行全面檢查。首先是對變形情況進行分析計算和驗證,通過變形測量和計算,評估結構的受力情況,得出能否發射的結論。經過反覆檢查和計算,證明火箭雖受擠壓,但未造成箭體結構剛度削弱,不會影響飛行穩定性。
28日,專家組討論了設計師系統提出的分析試驗和可以繼續發射的報告。專家們同意設計師系統的意見,一致認為火箭整體結構剛度、強度滿足使用要求,火箭可以使用,並在核查結論上鄭重地簽上了自己的名字。
從22日到28日,整整7個勞碌的白天和無眠的夜晚。經過前方後方的密切配合,經過發射隊與發射基地的良好合作,經過專家和發射隊員們夜以繼日的緊急“搶救”,“受傷”的長征三號甲火箭完好如初。她像一個待嫁的新娘,靜靜地等候著好日子的到來……

風雲直上九萬里

2004年10月19日上午9時20分,隨著“點火”口令的下達,凝聚著全體研製隊員和發射隊員心血和汗水的長征三號甲火箭噴著火焰,第九次笑傲長天,成功地將風雲二號C星送入預定軌道,再次創造了舉世矚目的輝煌。為了這顆星發射成功、正常運轉,無數人在為它“保駕護航”,其中賀祖明總設計師功不可沒。
作為總設計師,賀祖明對火箭各個系統甚至各個零件都了如指掌。在他與龍樂豪總指揮的組織指導下,長征三號甲火箭的整體設計力求高起點,控制系統經過精心設計,設備數量由長征三號火箭的近70台,減少到近30台,從而大大簡化了系統,提高了可靠性。長征三號甲火箭在技術上實現了多項突破,主要包括大幅度提高有效載荷能力,第一次採用四框架平台設計等。賀祖明總設計師就是當時四框架平台的推動者,他經過仔細查閱國內外資料,提出了利用四框架平台取代現有火箭三軸平台的設計方案。由於這個方案設計難度比較大,一些專家曾對此表示質疑。但是當時,賀祖明卻和其他的技術人員以嚴謹務實的態度,經過艱苦努力攻克了這一技術難關。
此次發射風雲二號衛星的長征三號甲火箭,與過去的長征三號甲火箭相比,共有包括三“新”在內的技術狀態改進共30餘項,火箭可靠性進一步提高。一“新”是火箭首次發射風雲二號氣象衛星,星箭“第一次見面”,兩者之間的接口、環境等都是新的;二“新”是為提高長征三號甲火箭的可靠性而採用了一項新技術,即“雷射慣性測量組合”技術,這也是中國運載火箭第一次使用,使之與慣性平台組合構成主從冗餘,增強了火箭可靠性;三“新”是地面支持設備的一項更新,即容積100立方米的液氫運輸加注車第一次使用,從而使火箭燃料加注更可靠、更安全。在火箭研製、生產、試驗的過程中,賀祖明常常和設計人員一起,以系列化、通用化、組合化為原則,在設計理念上進行了大膽創新。可以說,長征三號甲火箭之所以能夠取得九連勝的業績,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在研製時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替代工作創績效

1999年,航天科技集團公司決定以性能更好、運載能力更高的長征三號甲火箭,替代長征三號火箭發射風雲二號C星。儘管有過八次成功發射經驗的積累,但對於第九次發射,整個發射隊沒有絲毫的懈怠。9月初,火箭發射隊抵達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結合長征三號甲第九發火箭的情況,發射隊下發了相應的發射質量控制措施,確定了確保發射圓滿成功的任務目標和“操作零失誤,現場零事故,產品零缺陷,飛行零故障”的質量目標。
為了確保火箭發射成功,試驗隊嚴格按照集團公司總經理張慶偉提出的“更嚴、更慎、更細、更實”的質量要求,並將其落實到每一名隊員的每一項工作中,確保了飛行試驗圓滿成功。作為這支“長征三號甲”發射隊中經驗豐富的老專家,賀祖明總師經常教育年輕隊員對待工作要細心、小心,還要充滿責任心。在他的影響下,老同志們特有的無私奉獻、高度負責的優良傳統在發射隊發揚光大,使年輕人快速走向成熟。

再續輝煌雪“前恥”

發射

2005年4月12日,這個日子在中國航天的發展歷程中,在中國航天的國際市場開拓中寫下了重要一筆。這一天的晚上8點,中國的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刺破夜空,將法國阿爾卡特空間公司製造的亞太六號通信衛星送入太空。這是中國長征火箭自1999年以來首次進行的國際商業衛星發射。火箭升空25分鐘後,西安衛星測控中心傳來的數據表明,星箭分離亞太六號衛星準確進入超地球同步轉移軌道,發射獲得圓滿成功。
承擔此次發射任務的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是中國運載能力最大的運載火箭,可將質量為5100千克左右的有效載荷送入標準地球同步轉移軌道。這是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的第6次發射,也是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的第84次飛行。3月初,賀祖明總師就和總指揮岑拯帶領著自己的研製隊伍進駐到西昌衛星發射中心。作為2005年發射的起點,這是長征火箭對外發射服務間斷6年多後,再次發射外星,事關長征火箭的品牌和信譽,為此,賀祖明和他的火箭發射隊員把目光緊緊地放在了火箭發射前的各項準備工作上。

測試

為了這次發射,賀祖明總師和岑拯總指揮採取了更嚴格的研製測試流程和質量控制措施。僅出廠前的全箭測試就進行了兩輪,總檢查次數達17次。進發射場後,技術人員在一次測試中發現了穩定系統的零位略有偏差,儘管在技術要求範圍內,但是總體和分系統人員還是精益求精,把有關測試工作重新做了一遍。發射隊有一個共識,就是中國航天的國際市場開拓和長征火箭的聲譽都在自己手中,所以大家都帶著一種使命感力求把工作做到最細緻。
從上一次長征三號乙火箭發射到這次發射,已近6年的時間,“長三乙”隊伍中補充進了許多“新鮮血液”。針對這種情況,賀祖明和總指揮一起研究,要求發射隊全體隊員都要全程跟蹤流程,對自己負責的部分更是要爛熟於心,以使年輕人儘快進入情況,熟悉火箭的狀態並處理各種問題。
賀總說,發射隊承擔了光榮而重要的使命,以技術為本的航天人應把使命落實到具體的技術要求中,特別是一線的技術人員工作著眼點必須落在實處。不論做什麼工作,都要自覺按照程式,按照要求,按照細則和規程檔案來執行,領導的要求最終要通過規範化、高標準的工作來實現。

高質量

實踐證明,發射隊隊員們嚴慎細實的工作打造出了經得住考驗的產品質量,所以在發射場無論是總指揮岑拯、總設計師賀祖明,還是長征三號甲系列火箭的元老龍樂豪院士,都對這次發射充滿了成功的信心。火箭在發射場測試中的表現也堪稱最佳,箭上產品沒有發現一個問題,套用流行的說法就是“合格百分百”。

傾盡全力為“嫦娥”

繼“兩彈一星”、載人航天之後,月球探測工程將成為中國航天史上的第三大里程碑。而我國也決定,於2004年初正式開始實施“嫦娥”探月工程。按照系統分工,“嫦娥工程”由五大系統組成,運送“嫦娥一號”飛天的任務將由長征三號甲火箭承擔。
面對這一挑戰,賀祖明總師和岑拯總指揮表示,堅決按照各級領導指示精神和提出的工作目標,繼續堅持行之有效的規章制度,遵循研製程式,根據自身的情況,解決好研製、發射中遇到的問題和困難,在各協作單位的大力支持下,團結一心,全力以赴確保發射成功。
神聖的事業,光榮的使命,讓兩鬢已經斑白的賀祖明更加堅定了為之奮鬥的信心。為了實現自己的諾言,為了向中國航天和全國人民獻禮,他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自己所熱愛的航天事業之中,並與他的研製團隊,夜以繼日,集智攻關,傾盡全力地奮戰在搭建天梯的偉大征程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