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清泰

賀清泰

賀清泰(1735—1814年,一說1735—1804),原名Louis Poirot,法蘭西人,天主教耶穌會傳教士,曾經留學義大利,精通天文學、數學,於公元1770年(乾隆三十五年)來華,不久便進入宮廷供職。賀清泰擅長山水、人物、走獸,曾奉命作油畫,存世作品不多。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賀清泰
  • 出生地:法蘭西
  • 出生日期:1735年
  • 逝世日期:1814年(一說1804年)
  • 職業:天主教耶穌會傳教士
  • 信仰:天主教
  • 主要成就:參與《聖經》漢譯
  • 代表作品:《古新聖經殘稿》
  • 原名:Louis Poirot
人物簡介,代表畫作,黃鷹圖,賁鹿圖,賀清泰與《古新聖經殘稿》,

人物簡介

他除繪畫外,還熟悉中國歷史,精通漢文和滿文,很得乾隆帝的信任。公元1777年(乾隆四十二年)和艾啟蒙一起幫助修改《乾隆平定金川得勝圖》的畫稿(原稿是由中國宮廷畫家徐揚畫的),嘉慶十六年卒於北京。賀清泰的繪畫水平較為平常,用筆細膩,基本是西洋畫法,但鳥獸的形象欠活潑生動。故宮博物院藏有其所繪《賁鹿圖》軸,《石渠寶笈》對該作有所記述。

代表畫作

黃鷹圖

176.6×95公分。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賁鹿圖

立軸,紙本設色,縱198.3厘米,橫93厘米,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此畫描繪深山流泉、紅葉繽紛之畔,一隻賁鹿在石坡上停蹄凝望,形態生動,神情自然。山石、樹木、雜草的勾點皴染,工細秀麗,濃淡疏密,彩色對比,均有法度。細而不膩、工而不滯、密而不塞,得秀潤空靈之氣。賁鹿有明暗變化,具較強的立體感。
賁鹿圖賁鹿圖

賀清泰與《古新聖經殘稿》

文言文之外,明清間在華耶穌會士也常以白話文著譯,而其集大成者,非屬乾嘉年間法國耶穌會士賀清泰(Louis de Poirot, 1735-1814)中譯的《古新聖經》殘稿不可。《古新聖經》之所以為“殘稿”,因賀清泰並未如數譯畢武加大本《聖經》(The Vulgate Bible)七十二卷。生前,他僅譯得三十七卷,但已達一百萬餘言。雖然如此,賀清泰仍為所譯寫了兩篇序言,而且是北京土語與北京官話混而用之,書序史上罕見。第二篇序言中,賀氏引述了聖熱落尼莫(St. Hieronymus or St. Jerome, c. 347-420)因好西賽羅(Marcus Tullius Cicero, 前106-前43)華美的文體(style)而在夢中為天主座下的天神鞭苔的歷史名典,將之附會到《聖經》中譯去,堅信唯有用乾嘉時代的北京俗語譯經,方能顯現天主托人寫經的本意。因此《古新聖經》用北京俗語中譯,可謂天主教“有意”用白話書寫最明顯的例子,也是《聖經》首度以中國通俗之語翻譯的首例,可視為清末以前最重要的白話文書寫成果,而且還是胡適所謂“有意”為之的白話文書寫成果。《古新聖經》開譯於1790年代,但因屬殘稿,加以教廷傳信部不準刊刻,所以不完全可以信仰文本視之。翻譯行為本身的發光發熱,才是《古新聖經》可以擺在中國語言史、中西比較文學與翻譯研究的意義上看待的原因,而其重要性因此彰顯愈甚。魯迅在《中國小說史略》中嘗謂“唐人始有意為小說”,我們或許可以稍轉魯迅之語,改為乾嘉朝因《古新聖經》開譯,“中文世界始有意為白話文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