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抗,女,漢族,1935年9月生,主任醫師,教授,國際輸血與血栓學會終身會員,中華醫學會血液分會委員,全國輸血學會主任委員,太原市政協常委,山西醫科大學附屬醫院民革副主委,北京侯麗萍風濕病中醫醫院特級專家、“侯氏通統療法”學科帶頭人。
教育經歷,工作經歷,研究方向,學術兼職,學術思想,科研成果,主要論文,
教育經歷
1958年,畢業於山西醫科大學。
工作經歷
1958年,以研究生的學歷提前畢業,分配至山西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先後公派到上海、廣州繼續學習。
1963年,被評為主治醫師,在山西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血液專業數十年。
1988年,到澳大利亞悉尼維斯米特醫院研修一年。
1995年,組建山西醫科大第一附屬醫院風濕科,擔任風濕科主任,開始把風濕病作為一個病種從疑難雜症的病群中獨立出來,真正開始了風濕疫系統疾病的研究。
1995年後,在太原侯麗萍風濕病中醫醫院以專家顧問的身份進行查房、會診、搶救危重病人、講課培訓等工作。
研究方向
自1958年開始行醫至今,已經有55年從醫經歷,經過了血液科、免疫科、中醫科等多學科的知識糅合,使得賀抗教授在治療風濕病方面具有獨到的視角。
賀抗教授對於血液病的理論積澱與臨床研究使其在血液病及風濕病的治療方面積累了大量的寶貴經驗。作為侯麗萍博士在風濕病領域的啟蒙老師,其擅長中西醫結合治療各種風濕疑難雜症,尤其在風濕及類風濕性關節炎、產後風濕、系統性紅斑狼瘡、骨關節炎、痛風、強直性脊柱炎等風濕免疫系統疾病的診療上造詣頗深。
如今,賀抗教授以80歲高齡承擔起充實、完善、推廣“侯氏療法”的重任,擔任北京侯麗萍風濕病中醫醫院“侯氏療法”學科帶頭人。
學術兼職
中華醫學會血液分會委員、全國輸血學會主任委員、國際輸血與血栓學會終身會員、山西省中華醫學會山西分會風濕病副主任委員。
學術思想
1、走上中西醫結合治療風濕病的學術道路。自上世紀90年代起,賀抗教授在大量臨床實踐中開始認識到西醫在治療風濕免疫系統疾病理論基礎和治療手段上的局限性,特別是西醫依靠抗生素及甾體類藥物為主的治療方法更令她產生質疑,由此開始關注中醫對風濕類疾病的治療。
賀抗教授通過對《黃帝內經》、《金匱要略》、《千金方》等中醫典籍的研究,發現中醫對風濕類疾病不僅有完備的理論體系,同時積累了大量實用有效的驗方,特別是享譽民國年間的“風濕王”石廣濟所藏的數十種宮廷秘方,更讓她大開眼界,最終促使她走上了中西醫結合治療風濕病的學術道路。
2、充實、完善、推廣“侯氏療法”治療風濕病。賀抗教授經過長期鑽研和大量臨床實踐,確立了“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風濕病診療體系。首先明確風濕類疾病是外感六淫之邪臟腑陰陽內傷所致。六淫之邪氣是指風寒暑濕燥火,引起發病的氣就稱為邪氣,風濕病是受到風寒濕邪氣侵入人身而發生的。勝者為行痹;寒氣生者為痛痹;濕氣勝者為著痹風寒濕邪閉,阻經絡和關節不通則痛,故而引起關節腫脹疼痛。臟腑陰陽內傷是指肝脾腎發生內傷。脾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來源。主四肢、肌肉、人體的陰陽之氣,必須保持平衡。如果陰陽不平衡出現偏盛偏衰受到邪氣侵入,所以發生風濕病的熱與寒的症狀表現。
在與侯麗萍博士的切磋交流中,賀抗教授的觀點得到進一步證實。在對“侯氏療法”全面了解後,賀抗教授敏銳地感受到其潛在的醫學價值,其對“侯氏療法”複雜的學術思想和臨床路徑做了細緻的梳理,總結為通、統、排、修、活、換六個步驟,以此來因人因病全面地調治風濕免疫系統疾病。
科研成果
1、1989年,其《血小板表面相關IgG測定和臨床意義》項目獲山西省醫藥衛生引進新技術三等獎。
2、1990年,其《紫外線充氧合自血回輸療法》項目獲山西省醫藥衛生引進新技術三等獎。
3、1986年,其《血清葉酸維生素B12測定及臨床套用》項目獲山西省科學技術進步三等獎。
主要論文
[1] 賀抗.血栓性疾病患者血清抗心磷脂抗體的研究.全國酶免疫技術及臨床套用學術交流會議.1991(12)。
[2] 賀抗.重視醫療缺陷管理中的可控因素.國內醫療事故(差錯)、醫療糾紛處理及醫院管理研討會.1990(06)。
[3] 賀抗.尿激酶前列腺素聯合洛栓對家兔全身纖溶系統的影響.中華醫學會第九屆全國血液學學術會議.1992(09)。
[4] 賀抗.紅細胞壓積在全血質量保證中的評價.首屆全國臨床輸血專業學術交流會.1989(11)。
[5] 賀抗,郭素貞,張風菊.預防輸血後肝炎——獻血者肝炎標誌物的檢測.山西省科學技術協會評定為三等獎優秀學術論文.1992(11)。
[6] 賀抗,郭素貞,張風菊,李淑琴.關於預防輸血後肝炎的探討——太原地區獻血者病毒肝炎標誌物的檢測.華北地區首屆檢驗學術會議.199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