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家旺(又名松弟),畫號馨如,1881~1964年,代表作《水淹湯陰縣》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賀家旺
- 別名:松弟
- 出生日期:1881年
- 逝世日期:1964年
- 代表作品:《水淹湯陰縣》等
人物家庭,人物介紹,
人物家庭
賀家旺(又名松弟,畫號馨如,1881~1964年)、
賀家斌(又名斌藩,畫號夢雲,1887~1945年)、
賀福官(畫號逸雲,1898~1984年)三兄弟,連江縣城人,因其精湛的舞美設計飲譽海內外而合稱“三賀”。
人物介紹
馨如幼年喪父,賴叔父賀國器撫養成長。國器(字十十,1844~1905年)家道貧寒,以畫謀生,擅長人物素描,頗有名氣,中年娶室,相繼生夢雲、逸雲二子。夢雲、逸雲與堂兄馨如一起生活,三兄弟皆穎悟勤奮,同承家學,畫藝日精,各有所長。馨如幼承乃叔精傳,擅人物肖像兼及泥塑,青壯年廣交畫友,潛研西畫技巧,悟出中西結合畫理,獨樹一格,為省內舞美創始人之一。夢雲幼受乃父薰染,筆不離手,7歲已能現場描繪乃父肖像,後又吸收黃慎、李霞國畫之長,創出自己畫格,且善懂人體解剖、比例,其泥塑藝術為縣內首屈一指。逸雲3歲喪母、7歲失怙,幼承父教,後受胞兄培育點撥,繼拜名畫家觀鵬為師,基礎紮實,靈感敏銳,後來居上,成為30年代舞美大師。
賀氏三兄弟在賀國器指教下,從畫餅花發展到人物素描,清末在縣內城鄉頗有名聲,常被邀繪製廟宇戲院壁畫及泥塑等。城西關公亭之關羽和中岩寺彌勒佛塑像皆出馨如之手,形神兼備,惟妙惟肖。
民國元年(1912年),縣城關帝廟重修落成,邀福州閩劇舊賽樂班來連開台公演,班主邵亨有見廟宇兩側壁畫十分傳神,讚羨不已,詢知出自馨如兄弟之手,特邀會晤。馨如提議在舞台中央置一幅立體畫景,配合戲文,定能使舞台改觀增色,吸引觀眾。班主亦有此意,欣然請賀家三兄弟到福州為其設計幕景。當首幅大型山水彩畫在舞台面世時,由於燈光輝映,別開生面,轟動省城觀眾。後各戲班爭相仿效,“三賀”遂在福州開設專業幕館,業務應接不暇。
此後,“三賀”利用繪畫技巧,配合舞台藝術,精心設計,不斷創新。不但注意場景色彩調節,而且把靜景逐漸變成動景,採用硬景片,按層次排列,增強立體感。民國11年,馨如為閩劇《水淹湯陰縣》精心設計竹扎油條式滾動水簾,出現大浪滔滔的逼真場景。開創閩劇首用機關幕景的歷史。繼後夢雲、逸雲又為《銅網陣》、《白玉堂》製作機關幕,尤其逸雲套用人體解剖知識,為《劉香女游十殿》繪製一套開膛剖腹、鋸斷肢體等驚險可怖的機關場景,觀眾交口稱妙。由於機關幕景巧妙結合繪畫、機械、電光、絨絮、魔術等各種技術手段,在舞台上創造出人妖互變、頭斷人飛、火燒屋坍、飛檐走壁等瞬息變幻的特技戲劇場景,受到觀眾熱烈歡迎,轟動省內外。上海天蟬劇院聞訊即派人到福州重金聘請“三賀”赴滬設計舞美。“三賀”到上海後,曾與著名戲劇家梅蘭芳、周信芳、蓋叫天等合作設計舞台場景。民國19年,逸雲與周信芳研究設計《封神榜》大型舞台機關幕景,利用光學原理和魔術特技,與戲劇情節有機配合,轟動上海各界。其中一場表現皇宮內景的設計,以平行透視畫兩排由近漸遠的龍柱,雄偉壯麗,立體感強,竟與340多年前義大利維晉察的奧林匹克劇場布景設定不謀而合,觀眾無不叫絕,使天蟬劇院全園滿座持續三年之久。“三賀”舞美設計在上海形成“福建派”風格,影響東南亞國家,新加坡、菲律賓等都派人來上海禮聘“三賀”。民國23年,逸雲帶徒弟相繼到新加坡、泰國、印尼、菲律賓等國設計舞美,深受歡迎,飲譽海外,有的劇院廣告把逸雲相片放大數尺,寫著“特請唐人畫師置景”,以招徠觀眾。民國24年,逸雲載譽回上海。三兄弟除繼續為各劇院設計舞美外,致力培養學生,擴大舞美隊伍,並派學徒到全國各地設計舞美,傳授技藝,其中有不少後來成為著名畫家和藝術家。
民國26年7月抗戰爆發後,上海戲劇舞美日漸衰落。民國30年上海被日軍大肆轟炸,“三賀”只得相繼回到連江,在縣內給各禪寺繪畫、塑像為生,一些寺廟尚存“三賀”遺作。抗戰勝利後,逸雲帶徒到福州振興舞美設計。新中國成立後,上海京劇院院長周信芳曾數次派人來福州請逸雲赴滬擔任舞美顧問,逸雲以年老婉辭,在家以畫自娛直至終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