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賀學海
- 出生日期:1875年
- 逝世日期:1960年
- 代表作品:《護梅山房詩鈔》
- 籍貫:湖南隆回
- 字號:字藻生,號匯川
人物生平,清代晚期------求新 游浙,民國前期------處湘 官豫,民國後期------息影 興學,新中國初期------西鄂 存詩,主要成就,
人物生平
清代晚期------求新 游浙
出生於邵陽縣北二都黃金井,21歲入寶慶府濂溪書院,25歲回鄉任教,曾為隆回二都高等國小(六中前身)校長。29歲中湖南鄉試癸卯科第十三名舉人,光緒三十年,公費留學日本政法大學。三十三年卒業回國,任浙江政法大學堂總編譯兼吏治財政研究所、警務研究所教員。以譯著《警察法令》《兵事法令》《警察學》《國法學》等書馳名。被委警務處行政科長職,浙江《警規》《警法》皆出自其手。每遇官吏考試及法政學堂、高等警校畢業會考都派學海主持。浙江官紳出自其門下的約4000人,皆稱他“學通中外,秀出鵷班”。
民國前期------處湘 官豫
辛亥革命爆發,他拒就杭州府事,離浙回湘。歷任湖南清泉、常德、澧縣、辰州等縣知事,辰州稅關監督、湘西漵浦護國軍總部秘書長、湘西高等審判分廳廳長、湘西洪江蔡巨猷部秘書長、湖北高等法院文牘科主任書記官、徐州第三師軍法處長、河南省政府秘書、湖南茶陵第28軍縱隊司令部科長等職。民國2年(1913年)3月,任湖南省議會秘書長。民國7年在護國軍湘西總部秘書長任內,參加湖南驅張(敬堯)運動。2
1920年,南北戰爭以北軍敗走暫告一段落。賀學海以戰時參贊作為南軍代表之一,赴北軍駐常德馮玉祥部,接洽移防事宜。馮玉祥曾與王正廷組織“共同建築道路會”,主張停止兵事,恢復生產,建設交通。賀學海與之書信往還,並且匯款支持。此次事畢,賀學海留任常德縣長。他一方面加強地方治理,以知事公署名義向全縣發出“普種竹樹布告”;另一方面,上書湖南當局“請以農林實業為救湘根本大計”。但上書未被採納。年底,譚延闓、程潛發生矛盾,賀學海投入洪江蔡巨猷部第九旅任秘書。
湖南在傅良佐、張敬堯、趙恆錫等軍閥統治下民怨沸騰,賀學海此時已去湖北。1927年2月,他在湖北水利局任調查股員。1928年1月,改任湖北省高等法院文牘科主任書記官。這期間,湖南發生“馬日事變”,金石橋青年學生張五美及其妻謝希韞被懸賞通緝而投奔賀學海。謝為武岡人,愛蓮女師學生,中共武岡特支書記。賀學海冒險收留二人,改張五美名“張伯仁”,安置於黃岡地方法院充錄事,謝希韞則改名“易梅英”,二人得以保全。
1929年5月至1930年,賀學海任徐州第三師軍法處留守處長。正值國共分裂,軍中時有兵目官佐被疑為共產黨,送軍法處審訊。賀學海往往以“查無實據”開釋或暗予以釋放,且未敢留下姓名。
湖南在傅良佐、張敬堯、趙恆錫等軍閥統治下民怨沸騰,賀學海此時已去湖北。1927年2月,他在湖北水利局任調查股員。1928年1月,改任湖北省高等法院文牘科主任書記官。這期間,湖南發生“馬日事變”,金石橋青年學生張五美及其妻謝希韞被懸賞通緝而投奔賀學海。謝為武岡人,愛蓮女師學生,中共武岡特支書記。賀學海冒險收留二人,改張五美名“張伯仁”,安置於黃岡地方法院充錄事,謝希韞則改名“易梅英”,二人得以保全。
1929年5月至1930年,賀學海任徐州第三師軍法處留守處長。正值國共分裂,軍中時有兵目官佐被疑為共產黨,送軍法處審訊。賀學海往往以“查無實據”開釋或暗予以釋放,且未敢留下姓名。
1930年10月後,他被河南省主席劉峙聘為省政府秘書長。次年調任許昌任代理縣長,1933年調任臨穎縣長。離許昌時,百姓高舉巨鏡盆水夾道相送,意謂長明如鏡、清如水,並贈送萬民傘留念。在臨穎僅月余,即辭職南返武昌閒居。7月,赴湖南茶陵,任二十八軍縱隊司令部科長、秘書處秘書。1934年又辭職回長沙。1935年再應聘為河南新安縣代理縣長,不久再次辭職返長。
賀學海頻頻應聘又辭職,只因歷年遊宦囊無積余,窘於生計,不得不一再復出。但時局不寧,敵寇深入,國共內爭又令人擔憂。從新安歸來,他正屆六旬,既不能實現自己的抱負,又不願久戀齷齪官場同流合污,只得引退以求暫安。
賀學海頻頻應聘又辭職,只因歷年遊宦囊無積余,窘於生計,不得不一再復出。但時局不寧,敵寇深入,國共內爭又令人擔憂。從新安歸來,他正屆六旬,既不能實現自己的抱負,又不願久戀齷齪官場同流合污,只得引退以求暫安。
民國後期------息影 興學
抗戰期間,長沙屢遭敵機空襲,他避走新化。其時,曾以族谷資助族中青年賀滌塵(後任北京地圖出版社書記)赴延安抗大學習。1939年,他在新化與國立師範大學中文系教授、常熟宗子威,湖南大學教授、湘陰柳敏泉等共同組織“萸江吟社”。當時外省高校紛紛避難遷至新化,一時文人云集,入社者甚多,發行社刊,以詩宣傳抗日。
由於抗戰艱難,貨幣貶值,城居不易,賀學海只得回黃金井故居。當時鄉下青年大多失學,徘徊苦悶,另無出路,爭著到國小任教。賀學海開導他們去長沙投考,轉赴陝北抗大,以期抗敵報國。青年們願往的苦無路費,他與族中“勵學會”主持人商量,凡外出投考抗大的,每人助谷10石。此後,有10餘人至長沙被錄取,終因戰時交通斷絕以及種種阻礙半路折回,僅賀滌塵等少數人到達目的地。
賀學海之女賀稚晨原在武昌所辦的成達女子中學,因敵機轟炸武漢,輾轉南遷,經新化等地,於1944年遷到黃金井。賀學海提供故居“護梅山房”為校舍,招收逃難學生。為了儘量幫助失學青年就讀,改專招女生為男女兼收。
現在的黃金井中學,原名“鑑湖國小”。賀學海鄉居期間,曾被聘為該校名譽校長。他推薦熱心教育又有真才實學的人任校長,聘請優秀教師,增置校產,提高教工待遇,籌集獎學金,規定免收學費範圍,考上中學和大學的,按等發給獎學谷。
由於抗戰艱難,貨幣貶值,城居不易,賀學海只得回黃金井故居。當時鄉下青年大多失學,徘徊苦悶,另無出路,爭著到國小任教。賀學海開導他們去長沙投考,轉赴陝北抗大,以期抗敵報國。青年們願往的苦無路費,他與族中“勵學會”主持人商量,凡外出投考抗大的,每人助谷10石。此後,有10餘人至長沙被錄取,終因戰時交通斷絕以及種種阻礙半路折回,僅賀滌塵等少數人到達目的地。
賀學海之女賀稚晨原在武昌所辦的成達女子中學,因敵機轟炸武漢,輾轉南遷,經新化等地,於1944年遷到黃金井。賀學海提供故居“護梅山房”為校舍,招收逃難學生。為了儘量幫助失學青年就讀,改專招女生為男女兼收。
現在的黃金井中學,原名“鑑湖國小”。賀學海鄉居期間,曾被聘為該校名譽校長。他推薦熱心教育又有真才實學的人任校長,聘請優秀教師,增置校產,提高教工待遇,籌集獎學金,規定免收學費範圍,考上中學和大學的,按等發給獎學谷。
日寇投降後,他閒居黃金井老家,居室取名梅山房,種花、吟詠,輯有《護梅山房詩草》。
新中國初期------西鄂 存詩
1950年,75歲的賀學海在其後夫人陪同下,去武昌,繼任成達女中校董,1952年,湖北省有關部門按統戰政策擬將賀學海安置在武漢市參事室。徵求本人意見時,他選擇了湖北省文史研究館,遂成為該館館員。加入民革。1960年逝於武昌。1960年夏,這位經歷晚清、民國、新中國的85歲高齡的老人在武昌逝世。他留給後人的,是為官清廉、剛正不阿的高尚品德。(《隆回縣誌》)
主要成就
賀學海跨越了清末光緒、宣統年間,目睹了民國始終,為官浙、湘、鄂、豫等地的軍、政、司法各界,以清廉正直的高尚品格,迥異於舊官僚的形象,深深地留在人民的心中。土改時,民眾視他為開明士紳,政府則列之為統戰對象,並得到了適當的安置。
賀學海墓地在故居左側公路內邊山坡上,所在山叫“小鳳形”山,簡稱“鳳岡”。墓聯:惠政清聲垂治典;匡時明志寓詩魂。
碑陰刻著前國民政府司法院院長居正題贈詩集的一首七絕手跡:
吟道梅花字亦秀,更深護惜辟山房。
桃紅柳綠相形下,獨讓孤高擅國芳。
賀學海墓地在故居左側公路內邊山坡上,所在山叫“小鳳形”山,簡稱“鳳岡”。墓聯:惠政清聲垂治典;匡時明志寓詩魂。
碑陰刻著前國民政府司法院院長居正題贈詩集的一首七絕手跡:
吟道梅花字亦秀,更深護惜辟山房。
桃紅柳綠相形下,獨讓孤高擅國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