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可強

賀可強

賀可強,男,1960年12月生,山東省蓬萊市人,中共黨員、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俄羅斯工程院和俄羅斯自然科學院兩院外籍院士。於1982年7月畢業於河北地質學院水工系,獲學士學位;於1990年3月畢業於中國地質大學(北京)水文工程系,獲碩士學位;於2003年12月獲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博士學位,並榮獲中國科學院優秀博士論文。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賀可強
  • 國籍:中國
  • 出生日期:1960年12月15日
  • 畢業院校中國科學院
  • 性別:男
人物簡介,研究領域與研究方向:,論文、專著及學術交流,科學技術獎與發明專利,

人物簡介

工作照工作照
其中於1992年破格晉升為副教授;於1996年破格晉升為教授;於2004年晉升為博士生導師;於2019年當選俄羅斯工程院外籍院士、俄羅斯自然科學院外籍院士。現任青島理工大學土木工程學院二級教授,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博士生導師,青島理工大學岩土工程研究所所長,山東省地質環境與效應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執行主任,校“岩土工程”與“地質工程”兩個碩士學科帶頭人,並先後榮獲河北省青年科技獎、山東省優秀科技工作者、青島專業拔尖人才和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等榮譽稱號;同時還兼任中國地質學會工程地質專業委員會委員,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Engineering Geology and the Environments(IAEG)中國國家小組成員,美國科學與技術學會會員(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AASCIT)) ,國務院三峽工程庫區地質災害防治專家庫成員,長江三峽滑坡國家野外觀測研究站特聘教授, The University of ThePacific(美國太平洋大學)客座教授,浙江工業大學兼職教授等;國際著名專業英文期刊“Civil Engineering and Construction Science”、“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and Science”、“Ecological Science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及《青島理工大學學報》等期刊編委。

研究領域與研究方向:

主要從事岩土工程地質工程及地質災害的預測與評價研究,其主攻研究領域與方向為堆積層滑坡、中國北方岩溶塌陷、礦山突水等地質災害的評價理論與防治技術以及地質生態環境評價方法等研究。其中,在滑坡災害預測與防治研究領域,提出和建立了堆積層滑坡位移動力學預測預報理論及位移雙參數與位移非線性動力學預測模型;在中國北方岩溶塌陷研究領域,提出了中國北方岩溶塌陷系統分類方案,完成了中國北方與南方岩溶塌陷的對比與區劃,建立了該類岩溶塌陷力學評價與預測模型;在礦山地下突水災害預測與防治研究領域,提出了地下水突水綜合逐漸逼近探測方法,完善和建立了複雜富水礦山突水災害疏堵探監測綜合防治方法與技術;在地質生態環境綜合分析與評價基礎上,提出了地質生態環境損益度和損益率評價參數與評價方法,建立了地質生態環境質量與GDP協調關係的定量模糊數學評價模型。

論文、專著及學術交流

在國內外各級專業期刊及國際學術會議上共發表學術論文175篇,且大部分論文是在國際學術期刊、國核心心期刊和國際學術會議上發表,其中被SCIEIISTP三大國際檢索機構收錄與檢索54篇.;先後多次受邀參加國際、國內學術交流會議,在會上多次作主題學術報告及專題學術報告。
出版和合作出版學術專著15部。其中第一作者的專著有5部,分別為《堆積層滑坡位移動力學理論及其套用》(科學出版社,2007.10,45萬字)、《地質生態環境與經濟協調發展及其空間資料庫研究》(科學出版社,2010.08,41.6萬字)、《中國北方岩溶塌陷》(地質出版社,2005.11,41萬字)、《堆積層滑坡預測預報及其防治》(地震出版社,1996.6)和《地質資源與環境及其承載力綜合分析與評價》(山東大學出版社,2009.05,45萬字);以第二作者合作出版的專著有4部,分別為《山東半島城市群地區地質—生態環境與可持續發展研究》(地質出版社,2010.08,53萬字)、《高壓噴射注漿技術與套用》(中國建材工業出版社,2007.08,50.2萬字)、《城市環境岩土工程問題與防治技術》(中國建材工業出版社,2007.01,56.2萬字)和《套用彈塑性力學》(地震出版社,1996.5);合編著作6部。其中,《堆積層滑坡位移動力學理論及其套用》和《中國北方岩溶塌陷》兩部專著是我國第一部有關堆積層滑坡位移動力學預報理論與中國北方岩溶塌陷的系統專著,為我國三峽工程庫區滑坡與中國北方岩溶塌陷預報與防治提供了理論依據和分析實例。上述15部專著作不僅豐富了我國地質工程和岩土工程學科的內容體系,而且還為工程建設和地質災害防治等一些主要問題的解決提出了理論依據。

科學技術獎與發明專利

先後主持和完成國際合作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國家科技支撐計畫課題及省部級重大研究課題總計20餘項。共榮獲省部級科技進步獎一等獎3項、二等獎3項、三等獎13項,其中,獲2017年度中國職業安全健康協會科學技術獎一等獎1項(首位)、2010年度中國冶金礦山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首位)、1994年度寧夏回族自治區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主研人); 2018年度山東省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首位)、2017年度湖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首位)、2011年度青島市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1項(首位)、2008年度青島市自然科學二等獎1項(首位)和湖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第7位)等;並先後獲地礦部科技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負責人)、建設部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負責人)、山東省科技進步三等獎4項(負責人)、河北省自然科學三等獎1項(第2位)、青島市科技進步三等獎2項(負責人);獲國家受理髮明專利94項,其中已獲國家授權發明專利45項,實用新型專利2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