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縣板栗

費縣板栗

費縣板栗是山毛櫸科栗屬中的喬木或灌木總稱,大約有7-9種,原生於北半球溫帶地區,大部分種類栗樹都是20-40米高的落葉喬木,只有少數是灌木。各種栗樹都結可以食用的堅果,單葉,橢圓或長橢圓狀,10-30厘米長,4-10厘米寬,邊緣有刺毛狀齒。雌雄同株,雄花為直立柔荑花序,雌花單獨或數朵生於總苞內。堅果包藏在密生尖刺地總苞內,總苞直徑為5-11厘米,一個總苞內有1-7個堅果。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費縣板栗
  • 形狀:橢圓或長橢圓狀
  • 地點:山東費縣
  • 特點:栗果均勻整齊、皮薄易剝等
特產簡介,發展狀況,產品榮譽,

特產簡介

山東費縣盛產板栗。費縣板栗,以栗果均勻整齊、皮薄易剝、色澤鮮艷、味道甘甜、糯性強等特點,國內外頗負盛名,是山東的名貴土特產。 費縣栽培板栗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是一種營養豐富的上等食品,被譽為木本糧食,鐵桿莊稼。板栗含蛋白質10.7%、脂肪7.4%、 澱粉70%。此外,還含豐富的胡蘿蔔素、 抗壞血酸和多種人體所必需的胺基酸、維生素、天然活酶,以及鈣、磷、鉀、鐵等礦物質。自古以來,板栗被人們視為上等食品。《禮記》記載:“子事父母,婦事舅姑,棗栗飴蜜,以甘之。”意思是說:子女孝敬父母,媳婦孝敬公婆,把栗子和棗作為最佳的食品。在《本草綱目》中,李時珍把它與蓮媲美,說栗子“其仁如老蓮肉”。
費縣板栗,以栗果均勻整齊、皮薄易剝、色澤鮮艷、味道甘甜、糯性強等特點,國內外頗負盛名,是山東的名貴土特產。
費縣栽培板栗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目前,栗樹主要分布在馬頭崖、南張莊、大田莊、水連峪等鄉鎮,全縣栽培總面積為15萬畝,年總產量1000萬公斤,產品主要出口日本,少量內銷。
板栗是用途廣泛的藥用植物。據《本草綱目》、《千金方》等古藥籍記載:栗味甘,性溫,通脾胃腎經。栗果有養胃、健脾、補腎、強筋、活血之效。宋代文學家蘇轍在總結自己高壽的秘訣時,作詩道:"老去自添腰腳病,山翁服栗舊傳方,客來為說晨興晚,三咽徐收白玉漿。"李時珍讀此詩後深為嘆服:"此得食栗之訣也。"可見板栗是老年人延年益壽的"靈丹妙藥"。栗扶(內果皮)、殼斗(外果皮)、樹葉、樹皮、栗花、根皆可藥用。葉片又可作柞蠶的調料。栗房含有大量單寧及鞣酸,可制烤膠。栗樹木質堅硬、絲細直、結構粗、抗濕耐腐,是製作地板、枕木、礦柱、橋樑、車船、船舵、家具等的優良木材。
費縣板栗既可糖炒,又可生食或蒸煮食用,還可製作精美的糕點及加工成多樣食品。30年代問世的栗羊羹,是以乾栗粉、紅小豆為主要原料,外加蔗糖糊精和瓊脂配製而成的高級小食品。其口感松沙,甜度適中,栗味純正,營養豐富,在國內外一直享有盛譽。栗子為菜,可做"五香栗子"、"栗子燒肉"、"栗子甲魚"、"蜜三果"、"栗子雞"等。
板栗樹是一種落葉喬木,屬山毛櫸科板栗屬,葉橢圓狀,疏生刺毛狀鋸齒。初夏開花,單性、雌雄同株,殼斗大球形,易密生刺,堅果2-3個,生於殼斗中,喜光,根深性,適應性強,荒山、河灘、平原均可種植。
費縣板栗栽培技術人員,從1976年開始進行了板栗高產栽培技術研究,至1980年,費縣周家莊村5年生的栗園取得了畝產524公斤的高產紀錄。經林業部確認,該產量為我國當年板栗首創,並被評為省優秀科技成果。1977年,科技人員在大?蘿灣村進行了板栗大樹低產變高產技術研究,樹齡50年左右不結果和結果很少的栗樹,經過技術改造第三年平均株產25.5公斤,最高株產67.5公斤。該項技術被列為省科技推廣項目,並被國家科委列為"農村適用技術",向全國推薦。另外,《板栗幼樹早期豐產及劣種改良擴大試驗》項目,1986年經專家鑑定驗收,千畝試驗園平均畝產200.3公斤,最高畝產554公斤。鑑定認為,該項目開創了我國板栗大面積豐產的先例。在良種苗木的繁育方面,研製成功了"板栗子苗嫁接技術",使良種嫁接苗的繁殖由3年縮短為1年。以上技術已由北京科教電影製片廠攝製成《板栗》科教片,在國內外發行,從而推動了板栗生產的大發展。

發展狀況

板栗生產在費縣已有500多年的栽培歷史,截止2009年尚有明朝時期的板栗大樹,當地民眾稱之為“蒙山板栗樹王”,仍然枝青葉茂,果實纍纍,縣政府已將其立碑保護。
板栗屬殼斗科(Fagaceae)栗屬(CasfaneaMill)是著名乾果、栗果營養豐富、味美可口,種仁富含澱粉和糖。費縣板栗具甘、甜、香、糯的特點,馳名中外,木材紋理直,結構較粗抗腐,耐濕、可供建築、造船、枕木、礦柱等用材,樹皮、殼斗、嫩葉、木材的髓部均可提出烤膠,葉可飼養蠶。
板栗耐瘠薄、抗乾旱、適應性廣,抗性強,是山區丘陵、河灘地域農民脫貧致富的主要經濟樹種之一,並投資少、見效快,管理簡便的特點。
費縣板栗生產發展速度快。費縣板栗開發建設方面,在各級領導和業務部門的領導及業務部門的指導下,通過全縣人民的共同努力,強化管理,完善政策,增加投入,從而使全縣的板栗經濟林有了量的增加,質的提高,管理日趨完善,名特優品牌的發展帶動了全縣經濟林的快速發展,截止2005年全縣經濟林面積達到52萬畝,其中板栗面積31萬畝,主栽品種主要有石豐、海豐、蒙山魁栗等,產量5200萬公斤,產品銷往日本、香港及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譽滿海內外。在北部形成了以大田莊、薛莊、方城等,西南以梁邱、朱田為主的兩大板栗生產基地。目前,全縣從事板栗生產的人員已達20多萬人,占農業人口的25%,2003年板栗產業總收入3.12億元,占農業總產值的12.1%,占社會總產值的2%,實現利稅1860萬元,占全縣財政收入的8.2%,主產區占農民人均收入的80%。
費縣板栗科技含量高。隨著市場的發展和不斷完善,增加科技含量,提高產品質量,已成為該縣板栗生產中的重點工作,經過長期的人工篩選和培育,費縣已形成了自己的優良品種體系。截止2005年,有處署紅、石豐、海豐、蒙山魁栗等早中晚熟良種,果實綜合品質優於其它產區。該縣自行選育的板栗優良新品種---蒙山魁栗每公斤50粒,以籽粒碩大,色澤油光鮮艷,肉質細膩,糯性粘軟,甘甜芳香,營養豐富而著名,受到國內外專家關注,所含蛋白質、脂肪、糖、胺基酸、維生素等均居其它品種首位,以其獨具特點,深受廣大消費者和栗農的喜愛。

產品榮譽

費縣板栗榮獲“97中國青島國際農業科技博覽會新產品轉化推廣獎金”。獲山東省“一九九七山東省經濟名優果品鑑評金獎”,“98全國林副產品博覽會推薦品牌”,2002山東省首屆林產品博覽會優質產品獎。
在板栗研究方面也獲得了較大成就,我縣成立了民間板栗技術研究協會和科研所,編制了板栗技術管理年周期工作歷,編寫了《板栗無公害高效栽培技術》,由金盾出版社出版並發行,其中《板栗幼樹早期豐產及劣種大樹改良擴大試驗研究》項目,於1997年榮獲“山東省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1998年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三等獎”。《板栗模式化栽培大面積開發試驗》項目,1997年榮獲“山東省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並推廣套用了板栗模式化高產高效栽培技術,山地栗園旱作栽培技術,板栗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優質高檔果品保鮮儲存技術,為我縣乃至全國的板栗發展做出了一定的貢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