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縣文化志》是劉家訓編纂的地方志。
基本介紹
- 書名:費縣文化志
- 作者:劉家訓
- 類別:地方志
-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
內容簡介
《費縣文化志》編纂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貫徹詳今略古、存真求實的原則,力求全面、系統、科學地記述費縣文化事業發展的概貌,使之成為樸實、嚴謹、科學的資料文獻,為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服務。
作品目錄
概述
大事記
第一章 文化行政機構
第一節 歷史沿革
第二節 主要職責
第三節 人員和職稱評審
第四節 經費管理
第五節 鄉鎮文化站
第二章 文學
第一節 古代文學
第二節 小說
第三節 詩歌
第四節 散文
第五節 民間文學
第六節 報告文學
第七節 影視
第八節 文集專著
第三章 音樂
第一節 雅樂
第二節 鼓吹樂
第三節 民歌
第四節 沂蒙山小調
第四章 戲劇
第一節 劇種
第二節 劇團 戲班
第三節 劇場
第五章 曲藝
第一節 曲種
第二節 曲目
第三節 演出活動
第六章 美術
第一節 國畫、油畫、版面
第二節 漫畫、水彩畫、連環畫、年畫
第三節 剪紙和雕塑
第四節 宣傳畫 舞台美術 火花藝術設計
第五節 展覽與交流
第七章 書法
第一節 青銅器 碑碣 題詞
第二節 源遠與延續
第三節 協會與展覽
第八章 攝影
第一節 攝影事業的發展
第二節 協會和章程
第九章 舞蹈雜技
第一節 古代舞蹈
第二節 民間舞蹈
第三節 現代舞
第四節 雜技
第十章 民眾文化
第一節 民眾文化機構
第二節 文化宣傳
第三節 文藝輔導
第四節 文藝會演調演
第五節 文藝晚會
第六節 春節電視文藝晚會
第十一章 圖書
第一節 公共圖書館
第二節 少年兒童圖書事業
第三節 學校(單位)圖書館(室)
第四節 文化中心和文化大院圖書室
第十二章 電影
第一節 電影在費縣的興起和發展
第二節 放映場所
第三節 放映設備和維護
第四節 幻燈製作和宣傳
第五節 科教影片的放映工作
第六節 電影預收費制度
第七節 愛國主義傳統教育影片的放映
第八節 獻禮片和重大歷史題材影片的放映
第九節 以文養影和第三產業
第十三章 文物
第一節 館藏文物
第二節 古遺址
第三節 古墓群
第四節 古寺廟
第五節 古建築
第六節 碑碣、石刻
第七節 古樹
第八節 近現代遺址
第十四章 文化市場管理
第一節 管理機構
第二節 管理隊伍
第三節 日常管理
第四節 文化法規
第十五章 文化產業
第一節 文化娛樂業
第二節 文化旅遊業
第三節 網路文化業
第四節 圖書報刊出版印刷
第五節 音像銷售業
第六節 工藝品生產業
第七節 廣告業
第十六章 民俗
第一節 節日
第二節 婚嫁習俗
第三節 生育習俗
第四節 喪葬習俗
第五節 生活習慣
第六節 生產習俗
第七節 集市和廟會
第八節 陋習
第九節 稱謂
第十七章 方言
第一節 特殊辭彙舉例
第二節 諺語
第三節 歇後語
第十八章 奇石
第一節 奇石家族
第二節 奇石開發
第三節 奇石收藏
第四節 奇石文學
第十九章 人物
第一節 人物傳略
曾子
閔子
顏盛
羊祜
顏延之
顏騰之
顏之推
顏師古
顏真卿
康若泰
王雅量
王政敏
汪桂茂
陳介吉
朱衣
孫善述
高唆
李恕
郭翹楚
王淑龍
李清乾
王鳳翥
卜夢弼
胡克九
王卓
楊士鰲
孫樹廷
王介福
任毓秀
王允升
邵奉詔
姜國俊
王青梅
劉淑愈
英書台
莊清吉
王景禧
唐紹典
李貴祥
李景星
王蘭齋
趙仲三
尹寶蘭
米拭民
張璞山
李伯瑾
莊嘯石
秦鴻寶
楊道
王鳳田
葉蓮品
程建國
第二節 人物簡介
王言暢
陳洪泰
錢立誠
張寶珍
莊文杰
王全如
李興業
馬鳳山
盛克俊
張繼文
王相生
侯德明
商運桐
朱兆彬
顏承傑
劉茂芳
任志璽
李玉亭
宗西祿
孫楓玲
魏夫翔
吳繼貴
魏寶玉
孫振國
張傳森
閔慶柱
賈榮和
朱佩玉
李傳啟
趙俊臣
魏振甲
彭思翔
王有瑞
劉美惠
劉金保
鄭祖玉
武善愛
王和俊
宋守蓮
張鴻寶
徐奎明
韓書凡
劉家訓
張奎蘭
劉元臣
孫百儒
劉中堂
李以省
顏京剛
張永見
王全寶
崔士廣
李正堂
劉家生
楊國棟
楊文學
盧宗儉
成慶英
侯曉強
明傑
呂高排
薄冰
第二十章 歷史典故與名人軼事
第一節 與費縣人有關的歷史典故
第二節 費縣發生的歷史事件
第三節 名人軼事
附錄一優秀文學作品
附錄二費邑藝文存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