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萊克—斯科爾斯期權定價公式之於金融衍生品革命,猶如DNA結構的發現之於生物工程.本書追溯了這位思想家靈感的來源和他獨特魅力的形成緣由
費希爾·布萊克的故事與20世紀最後幾十年金融學和經濟學發展的更宏大的故事相互交織。故事中的巨人——保羅·薩繆爾森、弗蘭克·莫迪利亞尼、威廉·夏普、莫頓·米勒、米爾頓·弗里德曼,以及理察·波斯納——都是費希爾·布萊克學術爭鳴中的對手。同時,金融實踐中每一個顯著的進步——從指數共同基金和銀行放鬆管制,到金融期貨和電子交易,再到全球化和金融工程——都在費希爾·布萊克的研究範圍內。他是現代金融學宗師,他看到了將理論和實踐領域諸多微小發展貫穿在一起的巨幅圖景。
本書講述了一位身處現代金融核心的巨人的智慧歷險。它是一個關於數理金融和現代金融工程誕生的故事,也是一個關於人類持續探尋、戰勝約翰·梅納德·凱恩斯所說的著名的“時間與無知的黑暗力量”的故事。1995年,黑暗的力量奪去了費希爾的生命,但他的探尋依然熠熠生輝。
基本介紹
- 書名:《費希爾·布萊克與革命性金融思想》
- 作者:(美)梅林(Mehrling,P.)
- 譯者:白當偉
- ISBN:978-7-111-47779-2
- 頁數:284
- 定價:59.00
- 出版社:機械工業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4年10月15日
- 裝幀:平裝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1997年12月,羅伯特·默頓和邁倫·斯科爾斯在斯德哥爾摩登台領取諾貝爾經濟學獎。無緣於領獎台的是費希爾·布萊克,即著名的布萊克-斯科爾斯期權定價公式中的“布萊克”。布萊克已於1995年離世,離終極榮譽只有兩年之遙。
儘管期權公式使他名揚四海,但布萊克對金融學的貢獻卻遠不止於此,他的貢獻包括資產組合保險、商品期貨定價、債券互換與利率期貨,以及全球資產配置模型,它們已經成為金融學領域的基石。
布萊克富於創造力的智慧也在貨幣和商業周期理論領域大放異彩。在這些領域,他對總量經濟學正統學說進行了尖銳批評,提出了新學說的基本原則。儘管在布萊克的有生之年,他的觀點很大程度上並未受到重視,但預見了總量經濟學後來的發展,包括1995年使羅伯特·盧卡斯獲得諾貝爾獎的理性預期革命,2004年使愛德華·普雷斯科特和芬恩·基德蘭德獲得諾貝爾獎的實際商業周期理論。
他的職業生涯開始較晚,而又過早結束。在他短暫的職業生涯中,他如何成就了這一切?本書探索了費希爾·布萊克從哈佛大學到里特公司(ADL),從芝加哥大學到麻省理工學院,接著又到高盛的智慧之旅。數年的潛心研究以及對布萊克的商業、學術夥伴以及家人朋友的訪談,作者佩里·梅林將這些研究和訪談最終提煉成了既具學術性而又不乏個人色彩的故事,講述了這位低調的離經叛道者的非凡思想和獨特個性的形成和發展。
作者簡介
佩里·梅林(Perry Mehrling)
哥倫比亞大學巴納德學院經濟學教授。他擁有哈佛大學博士學位,長期致力於金融理論和經濟學史的研究,著有《貨幣利息與公眾利益:1920~1970年的美國貨幣思想》等。
圖書目錄
致 謝
推薦序
前 言
序 風險的價格……1
第1章 生生不息的智慧光芒……24
與室友不同,費希爾從不看重傳統的學術成功。他自己選題撰寫論文,而不寫布置的題目;他的興趣在於發現新的和非傳統的解決問題的方法,而不是學習權威資料。他在思考時,先憑直覺完成一個飛躍,而把細節留待以後完善。
第2章 靈光初現……51
這場終生對話的根源在於資本資產定價模型,這是一個兩人終其一生都堅定持有的信念的根源,即使當他們周圍的人追逐下一個新理念時,他們也堅守如初。
第3章 某種教育……76
我對特雷諾先生均衡模型中蘊涵的美和對稱是如此著迷,以至於我開始自己構建模型。我構建的模型分屬以下領域:貨幣理論、商業周期、期權與權證。20年來,我一直致力於向人們展示這些模型中蘊涵的美,去傳播我從特雷諾先生那裡獲得的知識。
第4章 踐行模型……103
“創新是代價高昂和有風險的。”費希爾和斯科爾斯在其1974年事後的調查分析中斷言。驛站馬車基金未能最終推出,部分是因為政府限制,部分是因為難以吸引顧客購買真正的新產品。
第5章 深邃的經濟直覺……124
“羅伯特·默頓從稍有不同的假定出發,提出了和我們相同的公式。他的公式與我們的公式相符,這給了我們更大的信心,讓我們覺得我們在研究中沒有犯重大錯誤。”
第6章 貨幣之爭……144
最終結局是,由於具有兩個與凱恩斯主義正統學說不同的學說,芝加哥大學聲名鵲起,這兩個學說分別是:經濟學系弗里德曼的貨幣數量理論和商學研究生院費希爾·布萊克的貨幣有效市場理論。
第7章 全球視野……169
學者們正忙於研究新的國際貿易和金融理論,迎接看起來正徐徐展現的嶄新的彈性匯率世界。能夠身處思想激盪的中心,是費希爾早先決定來芝加哥的最重要原因,而且他是歡欣雀躍而來。
第8章 滯脹……191
費希爾逐漸認識到,商業波動的基本原因在於生產模式和需求模式之間的不匹配,甚至在充分均衡條件下錯配也可以產生,因為投資必須在關於未來世界的知識極其有限的基礎上完成,而生產則將在未來世界裡進行。
第9章 轉換戰場……216
高盛聘用的費希爾不是芝加哥大學和麻省理工學院的終身教授,而是從傑克·特雷諾那裡學習金融學並在為富國銀行提供諮詢的過程中使技能日臻完美的年輕人。他們需要的費希爾,是《費希爾·布萊克論期權》和《費希爾·布萊克論市場》的作者,以及在1976~1977年間向其期權服務訂閱人和其他人傳送的兩份業務通訊的作者。
第10章 交易者的行為……231
儘管自己不能做交易員做的事情,但他發現自己不可思議地為他們感到著迷。在某種意義上,他們在證券市場上做著費希爾自己畢生在思想市場上做的事情。和他一樣,交易員在尋找因市場無效所產生的獲利機會,以及如何最好地利用它。
第11章 探索一般均衡……255
“它們是我的觀察,來自日常經驗,來自報紙和雜誌,也來自對專業出版物的研究。”費希爾說,縱然其他種類的理論也有可能做出解釋,但在理想情況下,我想用某種一般均衡理論對這些事實中的每一個做出解釋,因為一般均衡理論通常意味著極少的獲利機會。
跋 物無恆常……282
附錄A 金融筆記編年表……298
附錄B 業務通訊年表……300
注釋……302
參考文獻……324
譯者後記……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