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內部工作人員,在一段時間內連續購買書刊、唱片、歷史等,用這樣的方法虛增銷量,使其進入暢銷排行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買榜
- 目的:讓書進入暢銷排行榜
- 方式:一段時間內連續購買書
- 原因:讀者買書會參照圖書銷量排行榜
圖書買榜,總局調查,業內揭秘,網站態度,專輯買榜,
圖書買榜
所謂“買榜”,就是出版機構通過內部工作人員,在一段時間內連續購買同一本書,用這樣的方法虛增銷量,讓書進入暢銷排行榜。
總局調查
許多讀者買書,都會參照電商網站的圖書銷量排行榜。但日前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以下簡稱廣電總局)指出,這些榜單有可能失實,是出版機構花錢買來的。
當下,網上書店對出版發行業乃至社會的影響越來越大,如何規範網上書店經營活動,已成為行業關心的話題。日前,就此話題,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印刷發行司司長王岩鑌接受了記者的採訪。
他首先指出,網上書店在近幾年保持了迅猛的發展勢頭。據調查,2012年,網上書店出版物銷售額已占全國出版物零售市場總額的14.5%。然而繁榮的網上書店也滋生出不少問題:比如老生常談的過低書價擾亂市場秩序。除此之外,王岩鑌還指出了新的問題:存在銷售排行榜“買榜”和“書托”問題,對讀者造成誤導。王岩鑌表示:“網上書店設立暢銷書排行榜和圖書評價,增強了與讀者的互動,成為讀者購書的重要參考,受到讀者的歡迎。但也有一些出版社和書商片面追求經濟利益,利用內部員工回購圖書製造暢銷假象。”
據悉,廣電總局印刷發行司曾專門就“買榜”和“書托”問題對噹噹網、亞馬遜和京東商城3家主要網上書店進行調查,並抽查了其暢銷圖書排行榜。調查發現,噹噹網24小時榜和7日榜上,江蘇某出版社和湖南某出版社多次集中出現。某出版社的書在噹噹網24小時榜和7日榜中,前20名圖書中竟高達11種。
業內揭秘
民營公司成買榜主力軍。
王先生告訴記者一個令人震驚的事實,“幾乎每一家出版社都乾過,我指的是民營機構。”王先生解釋,“民營出版機構想要賺錢只能通過暢銷書,所以買榜就成了比較可行的辦法。”
出版機構人員頻繁下單刷銷量。
王先生透露,出版機構或者供應商一般會找一個人集中購買,留下同一個收貨地址、收貨人。這也給有關部門留下了稽查的蛛絲馬跡。“和這個方法類似的,還有僱人在網站上給這本書刷評論,提高書的口碑。”
王先生表示,自己也聽聞了廣電總局對圖書買榜現象的禁令,自己所供職的單位也暫停了所有的買榜行為。但他無奈地表示:“這種現象會否消失殆盡很難說,也許出版機構會化整為零,雇很多的買手來操作。”
名人暢銷書買榜現象尤其多
如果你以為買榜的書都是些小眾、冷門的書,那就錯了。
王先生告訴記者:“有時候越暢銷的書,尤其是名人書,買得最多。因為在剛開始銷售的時候,買榜讓它打響了頭炮,吸引了讀者的關注。”王先生承認買榜行為有損出版行業的誠信,但並不代表買榜的書就是糟粕,“如果有些書我們買榜後銷量還上不去,那就說明書本身不行,我們也會放棄。反之,那些因為買榜而暢銷的書,一定是本身質量過硬,得到了讀者們的認可。一般沒有價值的書,出版機構也不會費力去推的。”
買榜成本不算高
這位出版人告訴記者,這樣買榜的成本一般不太高,特別是在網站上,很多公司5折發貨,7折網上銷售,買榜的成本也就是定價的2成,更何況,買回去的書還可以再拿出來賣。要買多少書才能進入熱銷榜,那可就不一定了,“有時候買了幾千本,還不見上榜。你想啊,如果別人買得更厲害,自然上不去了。”
另一位承認自己買過榜的出版社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每個書店情況不一樣,有的買幾百本就夠了,有的可能要買幾千本,自己曾為一本書在全國各地買過近2萬本。一般來說,能登上一些重要銷售排行榜,對銷售促進較大。在一些地方,買榜行為得到書店的允許,買得多還可以給一些折扣。
5萬元“買榜”一般都能回本
北京一家出版社編輯劉穎給記者算了一筆賬。一般電商購進書都在5折,但在網上銷售時一般要7折,或6.5折,這兩折的價差就要靠出版社自己承擔。比如一本書定價25元,京東、噹噹拿貨時可能是13元,在扣除發行、版稅成本,一本書可能只賺8元,買榜花5萬元的話,要賣出1萬本才能收回成本。而新書的熱銷期一般3個月,這就意味著,在第一個月,起碼要賣出1萬本才行。通常的做法就是,由出版社內部人員去買書,先把銷量衝上去,然後再把這些書拿到實體書店去賣。
而這本13元的書,出版商可以14元的價格買回,一天買回600本,只需要8400元,只需要連續買4~5天,花費大約4萬元,就可以把這本書“頂”到排行榜前三名。扣除成本,這本書只要能賣8000本以上就能賺錢,如果這本書最後銷量超過2萬本,那出版社就可以賺16萬元。
網站態度
京東、亞馬遜已採取措施禁買榜。
記者從幾位業內人士處了解到,幾乎每家出版社的業績中,網路銷售量都超過了一半以上!這不得不讓它們對網路銷售重視起來,甚至運用不法手段。據悉,在圖書電商網站中,噹噹、亞馬遜、京東穩坐前三把交椅。記者了解到,卓越和京東都支持廣電總局對買榜行為的封殺。
記者昨天採訪了京東圖書的公關人員王女士,王女士向記者表示:“買榜這件事應該從網站和出版機構這兩個源頭處嚴格管理。京東目前已經採取了措施,由系統在後台自動鎖定涉嫌買榜用戶,並由專職客服人員跟蹤刪除訂單。”
當榜單上的排名也成了一種商品後,讓人納悶的是,發行方是怎么操作成功的?天窗文化出版社孫海玉語氣非常誠懇的說,她自己就有過買榜的經歷。但是,買榜就像是興奮劑。但沒有內容的書,注定只是曇花一現。
專輯買榜
所謂“買榜”,即是倘若該排行榜周冠軍需賣出兩千張,唱片公司直接付給店家二千張的錢,就可成為當周冠軍,省去賣貨的麻煩。許多唱片公司都會幕後操作買榜,讓歌手拿獎一是對藝人本身的肯定和鼓勵,二是進一步擴大藝人的知名度。 當然這是演藝圈不太好的一種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