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陽黔靈山公園

貴陽黔靈山公園

貴州省貴陽市黔靈山公園位於貴州省貴陽市雲岩區棗山路187號,建於1957年,公園南接棗山路,東近八鴿岩路,東北有市北路,北至關刀岩、小關水庫,西連長坡嶺林場、七沖嶺、三橋村及聖泉。距貴陽市中心1.5千米,面積426萬平方米。

2001年1月1日,黔靈山公園被評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黔靈山公園
  • 外文名稱:Qianlingshan Park
  • 地理位置:貴州省貴陽市
  • 氣候類型:高原亞熱帶氣候
  • 占地面積:426萬平方米
  • 開放時間:6:30-22:00
  • 景點級別: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 著名景點:七星潭、麒麟洞、弘福寺
黔靈山公園是集自然風光、文物古蹟、民俗風情和娛樂休閒為一體的綜合性公園,因素有"黔南第一山"之稱的黔靈山而得名。黔靈山由弘福寺、黔靈湖、三嶺灣等六個大的瀏覽區構成,以山幽林密、湖水清澈為特色,集山、林、泉、湖、洞、寺、動物於一體,有“貴在城中,美在自然”之稱。黔靈山前有麒麟洞、古佛洞、洗體池等古蹟,山上生長著1500餘種樹木花卉和1000多種藥材。
黔靈山原名大羅嶺,舊名唐山。自明洪武至永樂年間(1375年—1414年)鎮遠侯顧成游登並發現聖泉之後,山中景點始見於史籍。
清康熙十一年(1672年),赤松和尚雲遊至此,見大羅嶺南眾山之間有片窩地很平,這裡當時是山腳苗寨大羅木寨民羅氏的祖地,他便向羅氏化緣求捐。赤松結茅庵于山中,寺廟初具規模,初期取名“黔靈山寺”,“黔靈”意為“貴州之靈山。”也就是說,這座山是因有黔靈山寺後才得名。此後,赤松和尚將黔靈山寺改名弘福寺。
民國時期(1912年—1949年),貴州省政府將黔靈山列為保護名勝處所,保護的對象包括寺廟建築、佛像、禮樂器具、經卷、雕刻、繪畫等,所在地的森林以及環境衛生,均列為保護範圍。黔靈山弘福寺為貴州佛教會所在地。
民國十八年(1929年),果瑤法師於弘福寺創建貴州佛學院。
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貴陽市政府擇定黔靈山、華家山、鹿沖關、八鴿岩四處為保育林區,任何人不得損壞樹木。
1954年,貴陽市政府在黔靈後山築壩攔大羅溪水建造人工湖,湖水面積28公頃,取名黔靈湖。
1956年,貴陽市政府在黔靈湖畔建“解放貴州革命烈士紀念碑”。
1957年9月30日,黔靈山風景區改建為黔靈公園,10月1日正式對外開放。
1958年7月1日,黔靈公園動物園正式開放。
文革期間,弘福寺廢僧散,院宇他用。
1979年,改革開放以來,貴州省及貴陽市人民政府為恢復弘福寺屢有決策。
1987年7月28日,弘福寺交還僧人管理,由貴州省佛教協會會長慧海法師主持寺務。
1992年,黔靈公園興建了三嶺灣遊樂場,引進汽動飛船、電瓶遊樂車、氣槍打靶、電轉飛象等遊樂設施。
1999年,貴陽市政府加大對公園建設的投入,完成了黔靈湖清淤工程。
2000年9月,黔靈公園內全長13.5千米的生態旅遊盤山步道全線貫通,使遊覽區面積擴大了26萬平方米。
2003年,貴陽市政府投資對七星潭景觀進行改造和開發,在保護原有景觀的前提下,對七星潭駁岸、水景、植被和林相進行改造,增加道路、廣場和休息設施的建設。
2009年,黔靈公園更名為黔靈山公園。
2013年,黔靈山公園拆除了紀念碑右邊耳塘鴿場、含碧軒玻璃房、動物園餐廳外搭棚架、動物園駱駝照相點、黔靈湖耳塘雷射戰船、遊樂場騎士馬、糖藝面雕,以及關停了黔靈湖新碼頭貨棚、遊樂場部分門面、猴場門面、流星花園經營點、動物園鴿子經營點等。10月1日,新建的三嶺灣廣場向遊人開放。
2014年1月1日,黔靈山公園南大門改造完成。
2016年1月,黔靈山公園動物園啟動提升改造工程,歷時270天,新建了兩棲爬行館、小獸區、猛獸區、百鳥園、靈長類動物區、食草動物區。動物園區面積擴大到4萬平方米,完善了動物救助站等配套服務設施。
2018年4月22日,黔靈山公園大熊貓館正式對外開放。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