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概況
歷經百年滄桑,百年育人,其間人文薈萃,人才輩出;年輕,不老的容顏煥發著青春,校園裡到處洋溢著生機與活力。學校以先進的育人理念,突出的辦學特色,優質的教學成果贏得了社會和家長的讚譽。早在2003年新課改的初期,學校就以“貴陽市課程改革先進集體”的稱號走在了課改的前沿,先後獲得“全國科普創新示範學校”、“全國優秀(示範)家長學校”、“全國‘雙合格’親職教育基地”、“全國少年軍校示範學校”、“國家級重點課題先進實驗校”等數十項榮譽稱號,各項教育教學展示活動好評如潮,全國、省、市各級競賽佳績連連。學校選址
校址原為築城古廟皇經閣,抗戰期間因躲避日機轟炸而短暫搬遷郊外,後又遷回。其中以私立志道學校時期最為代表性,由該省民主革命時期知名人士唐爾鏞、華之鴻、任可澄三人聯袂興辦,1923年,正值世界列強支持各地軍閥割據,妄圖瓜分中國,有識之士為挽救國家危亡憤怒而起。為了體現這種不屈不擾的抗爭精神,體現“國家興旺,匹夫有責”的中華文明之優良傳統,體現“教育救國”之辦學初衷,遂將學校定名為“志道學校”。意在學校教育“以挽救國家危亡為大道(最高理想)。“志道”之名源於孔子名言:“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游於藝”。志之所在: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1947年學校為銘記這三人的辦學之功,建“三師堂“為之紀念。
改革開放以來,學校在各級黨委和政府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下,全體省府人“同心同德,迎難而上”,學校的教育教學工作取得了長足的發展。特別是新課程改革以來,省府路國小以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和拼搏精神,創造了學校新的輝煌。
師資力量
學校有三個校區,2006年,為了擴大優質教育資源,促進教育均衡發展,將臨近的原育英國小兼併,實現了兩校兼併後健康、和諧、穩定的發展,成為雲岩區優質學校帶動薄弱學校發展的成功典範。按照市委、市政府學區化建設的指示精神,又將另一臨近校貴師附小兼併。截止2009年11月:學校有65個教學班,3700餘名學生,教職員180餘人。教師團隊優良,其中省級
骨幹教師1人,市級骨幹教師6人,雲岩區學術帶頭人1名,雲岩區中青年骨幹教師2名,教育名師10餘人;受國家、省、市級表彰優秀教師、模範教師35人次,校長
鐘海燕兼任貴州省教育學會副會長,有5名教師是省教育學會各專業委員會會員。
獲得榮譽
長期以來,學校堅持“走內涵發展之路,創特色教育品牌”的發展思路,在各級教育部門的領導下,深入推進新課程改革實踐,取得突出的成績,各項教科研成果200多項,為貴陽市基礎教育的發展、打造貴陽市教育品牌作出了積極的貢獻。課改以來,學校曾先後獲得“全國科普創新示範學校”、“全國少年軍校示範學校”、“全國優秀(示範)家長學校”、“全國先進實驗校”、“全國少先隊紅旗大隊”、“全國國防教育先進集體”、“國家級重點課題先進實驗校”、“貴州省精神文明建設先進單位”、“貴州省文明單位”、“貴陽市科技特色學校”、“貴陽市課改先進集體”等數十項殊榮。
學校發展
以先進的育人理念引領學校的發展。
基於這所具有豐厚文化歷史積澱的學校,也只有在傳承中求發展,在創新中求特色,也才能走出可持續發展之路。通過重建學校文化,從而追求學生生命的健康成長,教師的專業的和諧發展,實現學校的可持續發展。
讓每一位學生、教師在主動參與中成為最好的自我,是該校發展的主旋律。本著“為孩子一生髮展奠基”的辦學思想,將創業者們立下的“大學之基”的辦學理念融入到新課改的理念中,提出了“以人文科學為重點,以個性教育求生存,以特色教育求發展”的辦學思路,努力把省府路國小建設成孩子們“生活的花園、情感的樂園、求知的學園、數位化校園”。學校創造性地實行“人文關懷下的嚴密型管理”模式,豐富了“以人文科學為重點,以個性教育求生存,以特色教育求發展”的辦學思路,確立了“建特色型學校,樹科研型教師,育高素質人才”的辦學目標,堅持走內涵發展之路,打造全省領先、全國知名的品牌學校”的發展思路,按照“管理強校,質量立校,科研興校,特色名校”的辦學策略,逐漸形成“主動參與 自我發展”的辦學特色,積極倡導“文明、勤奮、求實、創新”的校風、“知行合一、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作作風和“真實、樸實、紮實”的教風,走出了一條傳統與創新相結合的素質教育新路子。
辦學特色
該校的辦學特色主要集中反映在紮實的科研、有效的德育、全面的發展、學校文化建設四個方面。以校本
紮實的科研
研修為主要途徑,促進教師專業成長
該校選擇的是走內涵發展之路,把工作重心放在了教師隊伍建設與全面提高素質教育上。堅持“師德為首,專業發展為本”的教師培訓思路,採用“以人文理解教師、以制度規範教師、以文化引領教師”的管理策略,有效地促進了教師的專業發展。
在提高教師專業素養方面,學校堅持寬而有度、和而不同;以人為本,以德為先。一方面加強師德建設,積極倡導教師要常思實踐之過(過程、過失),常修治教之德,常懷感恩之心,常記省府精神,常練教育之功。並通過師德標兵的評選、課題研究、常態下的教學研究和教師讀書活動等方式,讓教師逐步學會用腳板思考,用腦袋走路。學校初步形成了在實踐中研究,在研究中發展的格局,“實踐——反思”成為教師工作的常態,一大批青年教師成為教學骨幹,為學校持續發展發掘、培養了有價值的人力資源。具體做法有:
(1)抓青年教師培訓,實行分層管理。設立合格教師,教學能手,學科帶頭人,區名師,市名師、省級骨幹教師,分層培育,完善梯隊建設。通過名師的示範與指導,教師之間的同伴互助、教學反思,促進教師教學水平的整體提高。
(2)加強教研組集體備課的管理,使集體備課的成果真正服務於教學實際。在實踐中注重實,體現恆,追求新。全面落實教學工作“十字”方針。即:備課要“深”,上課要實”,作業要“精”,教學要“活”,手段要“新”,活動要“勤”,考核要“嚴”,輔導要“細”,負擔要“輕”,質量要“高”。把“十字方針“作為學校強化教學中心意識、走素質內涵發展的道路、開發校本課程、形成辦學特色的重大舉措。
(3)抓龍頭課題,培育拳頭項目,教科研成果豐碩。教師們把個人研究置於集體研究的背景下,將課題研究融入日常的教育教學過程中,對課堂教學出現的較難以解決的問題,則上升為課題進行專題研究。全體教師人人都參與課題研究,有的是承擔的全國、省、市、區課題,有的是教研組集體選定的課題,有的則是個人擬定的課題。課改以來,學校課題研究形成了二個層面:一是承擔的全國、省、市、區級課題共5個:①國家“九五”規劃重點課題中央教科所組織的《整體構建德育的深化與研究》的子課題;②國家級課題“基於網路環境下的現代化信息技術教學研究”;③市級課題“創新型課堂教學模式研究與實驗”,④市級課題“國小與國中銜接的問題與對策”;⑤區級課題“新課程與小學生‘問題’意識培養的研究”;二是由教師根據自己的教學問題擬定的校本課題。如:《新課程背景下如何有效實施大班額教學》《語文教學中略讀課型教學法的研究》《數學教學中怎樣創設問題情境》《在體育教學中,如何發揮學生的創造力》。
有效的德育
以德育為首位,實施“全人”教育
該校十分注重德育工作的實效性、針對性,積極探索“由被動德育向主動德育轉化,要求德育向需求德育轉化,任務德育向自主德育轉化”的路子。堅持“成人”與“成才”並重,把學生思想道德建設放在教育工作的首位,努力增強德育工作的實效,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形成科學的教育質量新標準。養成教育、愛心教育、禮儀教育落實行為規範的要求。
(1)建規立制:建立起“學校決策、處室督辦、年級落實、班級實施”的全員參與、全程持續、全方位溝通的主體化德育管理機制,形成德育工作具體落實的“三條線”:一是教導處通過年級組長、班主任抓好年級、班級工作;二是通過少先隊大隊部、中隊抓好少先隊工作;三是教務處通過課堂教學渠道,抓好各學科思想教育的滲透。增強每一位教職工“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意識。
(2)創新德育形式:以兒童喜聞樂見的形式開展傳統德育活動,以活動為載體,突出過程。以落實《學生一日規範》、《小學生守則》、《省府路國小學生文明行為“六要求“》《文明班公約》為抓手,以著力培養團隊精神為重點要求,加強審美教育、養成教育、誠信教育,提高學生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加強正面宣傳與檢查評比,讓學生的文明行為逐漸轉化成自身的美德。
(3)積極構建學校、家庭和社會三位一體的教育網路,形成教育合力。第一,依託家長學校建立學校與家庭的密切聯繫,形成了家校共同培育孩子的良好局面。特別是是對於家庭困難學生給予特別關照。一是教師對貧困生學習的耐心輔導,二是學校對貧困生免除學雜費,三是與共青團聯合組織了對家庭困難學生、留守兒童實行經濟支助。第二,每年舉行一次開放日活動,學校全面對家長、社區開放。讓家長走進校園、走進教室,與學生一起聽課,與老師、學校領導座談,讓家長全面、真實地了解學校的教育理念與辦學特色。
全面的發展
特長教育,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學校在重視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學習的同時,注重基本經驗的積累,因材施教,發展學生特長,為學生的後續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長期以來,學校始終堅持“以人文科學為重點,以個性教育求生存,以特色教育求發展”的辦學思路,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紮實推進新課程改革,教育教學質量穩步提高,形成了五大教育特色:
(1)國防教育(少年軍校)
該校是解放軍總政治部在貴州省授牌的第一所國小少年軍校,結合少年軍校,對學生進行國防教育。2003年被解放軍總政治部、共青團中央命名為“全國少年軍校示範學校”,少年軍校的隊員曾兩次參加“全國少年軍校檢閱式暨生存技能競賽,受到了兩任中央軍委副主市、國防部長遲浩田、曹剛川的檢閱,均獲最高獎項——團體優勝獎。多次承擔全國、省、市、區國防教育現場會,受到與會首長和領導們的高度讚揚。突出的素質教育品牌成為該校教育特色之一。該校的少年軍校已走向規範化、形成制度化,並將這一特色品牌素質教育開發為校本課程,定在四年級第二學期結束前將學生送到部隊進行為期兩周的軍訓。同時,該校教師在多年的實踐中,總結和提煉了有效的少年軍校授課形式和內容,編寫了《鐵騎照前程》少年軍校課本。此課本2009年4月被全國校本課程開發與研究中心評為“全國校本課程優秀教材”。校長鐘海燕在“全國首屆校本課程開發研討會”上作了大會交流,得到與會領導和專家的肯定。
(2)科普活動
科普教育活動是該校實施素質教育的一大特色,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主陣地。科普活動堅持“一個中心”,即:以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為中心,“五個途徑”,即:寓科普教育於各種教育教學活動中;寓科普教育於興趣課外活動中;寓科普教育於寒暑假學生科普活動中;寓科普教育於愛科學活動月活動中;寓科普教育於愛科學活動節活動中。每年都要舉辦“科技活動月”活動,以“抓載體”(愛科學活動月)、“抓競賽”(國、省、市、區組織的各種比賽)、“抓高潮”(愛科學活動節)為具體活動內容,開展“好操作、重實踐、求真知”的讀(讀一本科普讀物)、懂(懂得一個科學道理)、做(做一件科技小作品或一件小發明作品)、寫(寫一份觀察報告或一篇小論文)、過(過一個愛科學活動節)。在開展的這些活動中,班班做到有主題、有特色,學生人人參與。連續19年榮獲“貴陽市愛科學活動先進集體”稱號。在社會上產生了廣泛的影響,受到家長的讚譽。
(3)數學思維訓練
新課改《數學課程標準》中指出:“人人都要學好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得到不同的發展”。對此,學校堅持讓每個學生都學好基本數學,在數學課堂上,不僅注重學生的數學基礎知識的掌握,同時注重對學生數學思維方式的引導。對在數學上學有餘力的學生,則組織專門的培訓。課外培訓學生參加全國“希望杯”國小數學競賽,獲得自開辦以來的歷屆第一名;連續十屆在全國“華羅庚金杯”小學生數學競賽中,均獲得貴陽賽區的團體、個人第一名,每屆均代表貴陽地區參加全國總決賽,獲得佳績。
(4)英語教學
該校高度重視學生的英語基礎教育,除了加強了英語學科的教學外,重視學生的口語訓練,堅持“英語天天讀15分鐘”,以提高學生的英語口語能力。對英語學習有特長和興趣的學生,組織英語興趣培訓班,並組織學生參加“全國奧林匹克”小學生英語競賽,連續獲自開辦以來的貴陽賽區團體第一名的好成績。
(5)古詩文誦讀
該校將古詩文誦讀開發為校本課程,利用每天早讀15分鐘時間組織孩子誦讀唐詩宋詞、《三字經》、《弟子規》、《論語》等經典詩文名篇,讓孩子從小繼承中華民族博大精深的民族傳統文化中,學會做人,從而豐富學生的人文素養,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提高學生的道德行為。古詩文誦讀校本課程的誦讀,在社會上引起了較大的反響,受到了家長的高度讚揚。在2007年元月百年校慶的慶典會上,就以古詩文為主題,開展了“省府路國小百年校慶暨古詩文教學特色展演晚會”,整台晚會氣勢恢弘,突出地展現了學校開展素質教育的豐碩成果,受到了各級領導和來賓的高度稱讚;2008年9月,在貴州弘揚民族精神活動月的活動中,該校承擔了“讓經典的光芒照亮心田”的古詩文誦讀展演活動。這場高水平,參與面大的高水平的大型主題活動,受到了來自貴州省各地教育局領導和各兄弟學校教師的充分肯定。
學校文化建設
學校十分注重開發最佳化隱性資源。一方面籌措資金解決硬體差的現狀,學校環境大為改觀。學校多渠道籌集資金裝修了舊教學樓,為每個班級配備了多媒體設備,同時室內外保持24小時整潔。美麗的校園,爽心悅目的校容校貌,為學生心靈的陶冶淨化提供了良好的環境。同時,該校積極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開掘優質教育資源,充分挖掘百年老校的文化底蘊,弘揚傳統文明,傳承優秀文化,讓學生在優良的環境中得到教育。例如,文化走廊、宣傳櫥窗、校園雕塑等都是該校的育人素材。
另一方面,注重學校文化的傳承與創新。通過制度形態的學校文化來規範師生的行為,運用學校精神凝聚人心。學校每周有固定的政治、業務學習時間,引導師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態度作風、行為方式,構建和諧的人際關係。
在學校文化的培育過程中,首先建立起教育的理想、追求和責任。通過學校文化的引導,逐步轉變為教師的教育教學行為;通過學校精神來凝聚全體教職員工;通過教師的團隊學習、合作研究,形成“論壇文化”、“觀課文化”、“研訓文化”來彰顯學校文化特色。
科研成果
《新課程與小學生問題意識培養》、《創新型課堂教學模式研究與實驗》的課題已結題,並分獲市一等獎和三等獎;國家級課題《基於網路環境下的現代化信息技術教學研究》已結題,國家“九五”規劃重點課題中央教科所組織的《整體構建德育的深化與研究》的子課題、市級課題《國小與國中銜接的問題與對策》已結題,獲科研成果二等獎。
教師課題研究論文、教學案例有80餘篇獲全國、省、市、區獎勵;教師撰寫教學後、札記、教學反思300餘篇,其中部分發表在由全國高校素質教材研究編審委員會審定,中國文化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課改教學論文、教學設計《求索集》1、2兩冊,此書被指定為21世紀全國高校創新型人才培養規劃系列從書,師範專業學生見習與實習輔導用書;第二套《感悟集》——貴陽市省府路國小教師專業成長集。
著名教師
著名校友
奔赴延安投身革命的
周小山、汪遠行、陶信鋪;中共貴州地下黨員陶信椿、周德明、尹克徇;再有解放貴州的烈士樂恭彥、
陳法軾、廖崇美,前有台灣省教育廳長
張志韓、台灣立法院議事秘書主任胡濤;後出中國“光碟之父”——國家重點科研項目973首席科學家徐瑞頤、省政協副主席
袁家璣、書法家
張星槎、
馮濟泉,省文史館館長馮南、省民盟主任王德懋、劉延良,國球世界冠軍
王家聲,國際影星
寧靜、全國著名京劇演員
侯丹梅、2011快樂女聲著名演員
付夢妮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