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陽市“五大人才培養工程”實施辦法》是貴陽市為貫徹落實“人才強市”戰略發布的政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貴陽市“五大人才培養工程”實施辦法
- 目的:為貫徹落實“人才強市”戰略
- 地點:貴陽市
- 附則:本實施辦法自下發之日起施行
發布背景,內容,
發布背景
為進一步貫徹落實“人才強市”戰略,加強人才隊伍建設,構築適應我市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人才高地,根據《中共貴陽市委、貴陽市人民政府關於實施人才強市戰略的若干意見》(築黨發〔2004〕8號)精神,制定本實施辦法。
內容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進一步貫徹落實“人才強市”戰略,切實加強人才隊伍建設,構築適應我市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人才高地,根據《中共貴陽市委、貴陽市人民政府關於實施人才強市戰略的若干意見》(築黨發〔2004〕8號)精神,制定本實施辦法。
第二條 實施“五大人才培養工程”的指導思想是,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大力實施“人才強市”戰略,抓住培養、吸引、使用三個環節,促進人才開發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為我市率先在全省實現經濟社會發展的歷史性跨越提供堅實的人才保證和智力支持。
第三條 實施“五大人才培養工程”的原則是,堅持黨管人才和以人為本的原則,樹立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的觀念,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努力適應我市經濟社會發展對人才總量、人才結構和人才素質的需要,在用好現有人才,引進急需人才的基礎上,全面推進我市人才隊伍健康有序發展。
第四條 實施“五大人才培養工程”的重點是,立足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充分調動全社會人才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根據各類人才的職業特點、社會責任及發展需要,分類建設、整體推進,不斷創新人才工作機制和方法,著重加強高層次黨政人才、企業高級經營管理人才、高層次專業技術人才、專業化高技能人才和農村實用人才隊伍建設。
第二章 總體目標
第五條 高層次黨政人才的培養要以縣級領導幹部及其後備幹部為重點,以加強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思想政治建設和執政能力建設為核心,圍繞提高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的執政能力和領導水平,大力加強政治理論和業務培訓,解決好為誰執政、怎么執政的問題。堅持結構最佳化、提高素質的原則,選拔綜合素質好、有發展潛力的後備幹部,有計畫地培養高層次黨政人才,使我市黨政人才隊伍政治上更加成熟堅定、結構上更趨合理,整體素質和執政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第六條 企業高級經營管理人才的培養要以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的領導班子成員及其後備人選和非公有制經濟組織中的高層經營管理人員為對象,以提高市場開拓能力和現代化經營管理水平為重點,圍繞發展具有產業優勢和競爭力的大企業、大集團,大力推進企業高級經營管理人才的市場化和職業化進程,以經濟社會發展戰略為導向,努力建設一支政治素質高、業務水平精、工作能力強、學科門類全、人才儲備足的企業高級經營管理人才隊伍。
第七條 高層次專業技術人才的培養要以具有副高級以上職稱或碩士以上學位的專業技術人才為重點,以提高科技創新能力和弘揚科學精神為核心,加大高層次專業技術人才培養工作力度,構建能夠滿足我市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的高層次重點優勢學科專家人才群體、專業技術帶頭人人才群體、中青年科技骨幹人才群體和支柱產業技術人才群體,並以此帶動科技人員繼續教育工程的發展。進一步加強高級專業技術人才後備隊伍建設,有針對性地遴選一批重點學科的年輕專業技術骨幹,加強專業理論和技術培訓,鼓勵其參與重大科研項目或重點工程工作,增強科研能力。
第八條 專業化高技能人才的培養要以中級技工為主體、以高級技工和技師為重點,根據產業結構調整和市場需求,按照“需求定向、企業主導、條塊結合、政府支持”的原則,結合我市經濟社會發展,尤其是重點行業、重點企業的發展需要,啟動我市技能人才振興行動計畫,整合職業教育和技能培訓資源,採取多種形式,加大對專業化高技能人才的培養力度,努力緩解我市專業化高技能人才緊缺狀況,不斷提高企業的競爭力。
第九條 農村實用人才的培養要以年齡在45周歲以下、具有高中以上文化水平、能夠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中帶領廣大農民民眾致富奔小康的青壯年農民為重點,以促進廣大農村勞動者人人都作貢獻、人人都能成才為目標,圍繞都市農業、高效農業、特色農業和生態經濟村建設,積極完善各項政策措施,整合各種社會資源,加大培訓力度,建立和完善農村實用人才專業技術職稱評審管理制度,健全服務體系,努力提高農村勞動者的學習能力、實踐能力與創新能力,培養造就一支具有一定規模、擁有一定專業知識或技術技能的農村實用人才隊伍,為我市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服務。
第三章 主要任務
第十條 高層次黨政人才的培養要以提高執政能力為重點,緊緊抓住思想政治建設、教育培訓和實踐鍛鍊三個環節,全面提高黨政領導幹部的思想政治素質、政策業務水平和開拓創新能力。要堅持民主集中制原則,健全和完善集體領導和個人分工負責相結合的制度,找準黨性黨風方面存在的問題,不斷提高各級領導班子解決自身問題的能力。要以提高縣級領導幹部領導發展的能力為主要目標,不斷改進培訓方式,豐富教育培訓內容,強化管理科學、領導藝術、心理學、法律、經濟、現代科技、信息技術等方面的內容,進一步加大黨政人才學習深造和實踐鍛鍊的工作力度。到2010年,力爭實現:在學歷結構上,縣級領導幹部90%達到大學本科以上文化程度,各區(市、縣)黨政一把手100%達到大學本科並逐步提高研究生以上文化程度比例,縣級後備幹部100%達到大學本科以上文化程度;在年齡結構上,不斷調整最佳化,逐步形成梯次結構;在專業結構上,要根據我市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適時調整充實和培養引進熟悉我市高新技術和特色優勢產業以及法律、經濟管理、金融等專業的高層次黨政人才。
第十一條 企業高級經營管理人才的培養要圍繞具有核心競爭力和產業優勢的大企業、大集團的發展需要,以提高企業經營管理人才的市場開拓能力和現代化經營管理水平為核心,加快培養造就一批適應我市優勢企業、支柱企業發展需要的職業化、現代化、國際化的優秀企業家。對企業經營管理人才的培養,要按照分類別、多層次、多渠道的要求進行,適時選拔優秀企業經營管理人才進行相關理論和業務的培訓;進一步加大繼續教育工作力度,鼓勵企業經營管理人才到高等院校攻讀工商管理碩士學位;適時選派部分企業經營管理人才到省內外知名企業、民營企業和重大項目建設部門掛職鍛鍊;從2006年起,每年至少舉辦一期40人左右的企業高級經營管理者培訓班、一期企業高級管理人員後備人選培訓班,力爭到2010年,對企業高級經營管理人才普遍輪訓一遍。努力培養一批掌握現代經營管理知識、擅長資本運作、熟悉國際慣例和WTO運行規則的高素質企業經營管理人才。
第十二條 高層次專業技術人才的培養要以實施金築科技英才工程為龍頭,在構建高層次優勢學科專家人才群體、專業技術帶頭人人才群體、中青年技術骨幹人才群體以及高新技術和特色優勢產業技術人才群體上下功夫。積極配合國家和省實施“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長江學者”計畫、“西部之光”人才培養計畫和西部地區千名學科帶頭人工程,大力促進科技人才隊伍建設。進一步加大對高層次專業技術人才後備隊伍的培養,有針對性地挑選一批重點學科的年輕專業技術骨幹到科研院校進行理論培訓和參與重大科研項目或重點工程工作,增強科研能力。從2006年起,每年培養專業技術帶頭人後備人選60名,到2010年建成300人左右的專業技術帶頭人後備隊伍。積極做好“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家”的推薦選拔工作。
第十三條 專業化高技能人才的培養要以高級技工、技師為重點,大力培養我市支柱產業、特色產業和重大項目建設所需的各類技能人才,重點加強對高技能人才和緊缺技能人才的開發。要進一步整合職業教育和技能培訓資源。通過抓好新技師培養和實施高技能人才培養工程,帶動整個職業教育培訓工作。力爭到2007年,我市高級技工及以上人才占技術工人的比例達到6%;到2010年,高級技工及以上人才占技術工人的比例達到10%左右,重點企業高級技工及以上人才占技術工人的比例達到15%以上。初步建立起一支以中級技工為主體,高級技工、技師為骨幹的技能人才隊伍,滿足我市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基本需要。
第十四條 農村實用人才的培養要圍繞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以具有高中以上文化、45周歲以下的青壯年農民為重點,在整合培訓資源、創新培訓方式、完善農村現代遠程教育網路、拓展信息傳遞渠道上下功夫,大力推進農村技能培訓課件的開發,把農業科技示範基地、農村專業技術協會、“三農”科技專家服務中心、科技園區作為農村實用人才的實踐鍛鍊基地,扶持農村實用人才優先參與由政府資金支持的農業項目。農村“雙帶致富”培訓工程每年培訓基層幹部600人(次);“綠色證書”工程每年培訓產業技術人才6500人(次);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就業培訓每年引導性培訓3?5萬人(次),職業技能培訓2萬人(次)。實施新型農民創業培植工程,啟動農村實用人才專業技術資格評審,培養一批具有規模化生產能力的農(牧)場主和從事非農業生產的農民企業家。
第四章 工作措施
第十五條 “五大人才培養工程”的實施要結合貫徹落實《貴州省“四個一”人才工程實施辦法》(黔黨辦發〔2005〕11號)來進行,以盤活全市現有人才資源為基礎,圍繞我市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中長期目標和任務,通過強化培養、項目引導、創新機制、最佳化環境等措施,逐步形成一支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的梯次人才隊伍,為進一步加快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第十六條 高層次黨政人才的培養要切實抓好以下工作:
(一)切實加強縣級領導班子思想政治建設。堅持民主集中制原則,健全和完善集體領導和個人分工負責相結合的制度,進一步增進領導班子的團結與協作,找準黨性黨風方面存在的問題,開好黨員領導幹部民主生活會,不斷提高縣級領導班子解決自身問題的能力。認真抓好中心組學習,以建立學習、創新、團結、實幹的領導班子為目標,大力推進領導班子思想政治建設經常化、制度化。
(二)繼續加大教育培訓力度。高層次黨政人才的培訓,要按照重點對象重點培訓、年輕幹部經常培訓、緊缺人才抓緊培訓的原則,以黨校和行政學院的培訓為主渠道、以高等院校和其他專業培訓機構為輔助、以到先進發達地區實踐鍛鍊為重要手段,通過送出去與請進來相結合、短期培訓與中長期培訓相結合、理論學習與實踐鍛鍊相結合、組織培訓與個人自學相結合,不斷加大教育培訓工作力度。
1、進一步加大常規培訓力度。以加強領導班子執政能力建設為重點,緊緊圍繞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目標,開展全方位、大規模、多層次、多渠道、重實效的幹部教育培訓。實施黨政人才“121”培訓計畫,每年培訓縣級幹部100人(次)、科級幹部2000人(次)、一般幹部10000人(次),5年內把全體在職黨政幹部普遍輪訓一遍,3年內把後備幹部培訓一遍。
2、改革創新幹部教育培訓內容、方式和手段,進一步強化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按照“缺什麼、補什麼”的原則,改革完善幹部培訓內容,創新幹部教育培訓方式和手段,重視採取互動式、啟發式、拓展式等教學模式開展幹部教育培訓工作。採取綜合素質測試等方法,從縣級幹部和縣級後備幹部中選拔部分綜合素質好、有發展潛力的年輕幹部,送到國外進行有針對性的集中培訓,培養一批外語好、熟悉國際慣例、掌握現代管理方法的外向型高層次黨政人才。選派部分縣級幹部和後備幹部到國內著名高等院校接受公共管理、經濟管理、國際經濟貿易規則等方面的知識培訓。重視開展個性化、差別化的培訓,根據幹部的潛能和發展方向,有計畫、有重點、有針對性地培養高層次黨政後備人才。
3、深入開展幹部自學活動,鼓勵在職學習。充分發揮現代遠程教育網路的作用,完善“幹部線上學習園地”,指導黨政人才開展自學活動,實現網上教、學、考、管功能,滿足幹部經常化、個性化的學習需要。
(三)進一步完善對高層次黨政人才的評價機制。研究和探索體現科學發展觀和正確政績觀要求的幹部實績考核評價體系,進一步完善民主推薦、民主測評、民主評議制度,把民眾的意見作為考核評價黨政人才的重要尺度之一。根據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的工作職責和任務,建立健全以工作實績為主要內容的包括德、能、勤、績、廉在內的不同層次、不同類型的黨政人才考核指標體系。實行黨政領導幹部任期制,加快建立和完善實現黨政人才能進能出、能上能下的幹部選拔和管理機制,保證黨政人才隊伍新老交替的正常化,提高幹部管理工作的民主化、科學化和法制化水平。
(四)認真做好選派幹部掛職鍛鍊工作。有重點、有針對性地選派優秀幹部到中直機關、省直部門和國有大中型企業掛職鍛鍊,著力培養一批懂經濟、善管理、有創新能力的高層次黨政人才。定期從各區(市、縣)和市直部門選派學歷層次較高、綜合素質較好的後備幹部到發達地區掛職鍛鍊,努力培養一批熟悉市場經濟運行規律,熟練掌握商務洽談、項目運作、資本運營等技能的複合型高層次黨政人才後備隊伍。要結合全市中心工作的開展,定期從各區(市、縣)和市直各部門選派後備幹部到企業、農村、街道等進行為期一年的掛職鍛鍊,使之在實踐中豐富知識、學習經驗、增長閱歷、提高能力,為各級領導班子培養後備人才。
(五)進一步強化崗位培養鍛鍊工作力度。注重在實踐中培養黨政人才的領導水平和執政能力,加強對黨政人才特別是優秀年輕黨政人才的多崗位培養鍛鍊,使他們儘快成長成熟起來。注重在特殊環境中鍛鍊幹部,鼓勵幹部特別是年輕幹部到艱苦地區、複雜環境和基層一線經受鍛鍊和考驗。鼓勵幹部積極參與全市中心工作或重大任務,在實踐中增長才幹、增強素質,不斷提高工作能力。有計畫地安排優秀年輕縣級幹部及後備幹部到信訪部門鍛鍊,使其在複雜的工作環境中提高工作能力,增強民眾觀念。
(六)積極做好高層次黨政人才的引進工作。堅持突出重點、按需引進、講求實效的原則,有計畫、有重點地從海外學成歸來或尚在海外的學子中定向選拔優秀高層次黨政人才,注重從博士、碩士研究生中高起點選拔人才,不斷最佳化縣級黨政人才隊伍的學歷、年齡和專業結構。在公開選拔領導幹部工作中,要注重選拔領導能力強、具有一定專業特長,特別是我市當前急需的城市規劃、資本運作、生物技術、生態經濟、信息技術、高效農業、環境保護和國際經濟貿易等專業的人才。堅持引智與引才相結合,充分發揮中央國家機關、省直機關來我市的掛職幹部、科技副職和博士服務團成員的作用。對有留在我市工作意向的幹部,要主動做好協調和服務工作,並根據其特長安排到相應的工作崗位。
第十七條 企業高級經營管理人才的培養要切實抓好以下工作:
(一)構建與企業發展目標一致的人才培訓體系。以黨校和行政學院為主渠道,整合相關部門培訓機構和資源,充分利用高等院校、國內外培訓機構等社會資源。同時,建立貴陽市CEO培訓基地,開展職業經理人資格證書培訓考試,為企業高層經營管理人才提供層次高、師資強、理念新的專業化培訓服務。鼓勵自主參加學歷、學位或資質等社會化培訓,逐步建立全員性的學習型企業組織,造就一批政治素質高、能夠忠實代表和維護國家利益、實現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的企業產權代表和企業家隊伍。
(二)深化改革,創建與現代企業制度相適應的企業高級經營管理人才選拔任用機制。選拔任用企業高級經營管理人才,要在規範選拔任用程式的同時,區別不同的所有制形式,根據不同的對象,制定相應的標準。堅持組織選拔任用與市場配置相結合的原則,發揮企業經營管理人才評價推薦中心的作用,把組織推薦同引入市場機制、公開向社會招聘結合起來,採取面向社會公開招聘、企業內部民主選舉、競爭上崗和直接聘任(委任)等方式,多渠道選拔企業高級經營管理人才。逐步推行企業高級經營管理者任期制,任期考核勝任現職的,可繼續使用,不勝任現職的,可免去現職或解除聘任關係。進一步開發潛在的企業人才資源,建成企業高級經營管理後備人才隊伍,積極探索建立企業高級經營管理人才任職資格認證制度,為廣泛推行企業高級經營管理人才的市場化、職業化打下基礎。
(三)健全制度,形成與法人治理結構相匹配的科學管理體制。分級分類,完善考核評價制度。根據企業特點和崗位差異性,制定經濟考核指標和重點任務完成指標,實行各有側重的分級分類考核,既重視對企業高級經營管理人才德才素質的定性考核,又重視對企業經濟效益的量化考核。進一步改進考核辦法,藉助社會中介機構參與考核工作,使考核更具科學性、公正性和客觀性。充分運用考核結果,使之成為獎懲考核對象、最佳化班子結構、發現和充實企業高級經營管理者後備人才的重要依據之一。
(四)建立企業高級經營管理人才信息庫。按工業、商業、信息產業、高新技術產業等類別,分門別類建立企業高級經營管理人才及其後備人才信息庫並實行動態管理,適時調整,有進有出,及時、準確、全面地掌握全市企業高級經營管理人才及其後備人才的相關信息。
第十八條 高層次專業技術人才的培養要切實抓好以下工作:
(一)高層次專業技術人才的培養要以“四個一”人才和貴陽市專業技術帶頭人、中青年科技骨幹為重點,加強科技創新平台建設。積極構建“項目+人才”的專業技術人才培育體系,通過實施重大科技項目,選拔一批中青年科技骨幹參加項目研發,達到項目實施和人才培養“雙贏”的目的。利用在貴陽科技大廈建立的“中國西部(貴陽)海外博士春暉科技園”平台,按照“不求所有、但求所在”的原則,加強智力引進,尤其是高層次專業技術人才的引進。
(二)加強對高層次專業技術人才的培訓,進一步搞好科技人員的繼續教育工作。利用貴陽市科技幹部培訓中心,推動和指導企業辦好培訓機構,加強與國內著名院校的合作,切實搞好科技人才培養信息追蹤;鼓勵和支持各企業、各科研單位對各類專業技術人員的培訓,特別是對具有中級以上專業技術職稱、大學以上學歷的技術人員的培訓。整合全社會可利用的人才培訓資源,創造有利於我市專業技術人才成長的良好環境。
(三)建立高層次專業技術人才培養激勵機制。按照國家和省、市關於人才培養、考核、使用、待遇等方面的政策,大力表彰和獎勵學有所成和對我市經濟社會發展做出突出貢獻的專業技術人才,表彰和鼓勵在高層次專業技術人才培訓工作中有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努力營造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的良好社會氛圍。
(四)堅持科技進步與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相結合。在實施高層次專業技術人才培養工程中,突出人才培養的適用性和實效性,最大限度地把高層次專業技術人才的教育培訓與我市的科技產品開發、科技項目實施結合起來,與我市高新技術和特色優勢產業的發展結合起來,與我市專業技術人才隊伍整體素質的提升與發展需求結合起來,與追蹤國內外前沿科技發展結合起來,不斷提高培養質量。
(五)加強高層次專業技術人才信息系統建設。逐步建立並完善我市高層次專業技術人才信息資源庫,全面掌握、動態管理,為高層次專業技術人才的培養、流動提供準確、全面的信息支持,為我市高層次專業技術人才培養服務。
第十九條 專業化高技能人才的培養要切實抓好以下工作:
(一)完善高技能人才培養體系。充分發揮政府對職業教育的巨觀引導和調控職能,整合職業教育資源,鼓勵和支持行業、行業組織及企業舉辦職業教育和職業培訓,推動企業依法實施職業教育和職業培訓;廣泛調動各種社會力量舉辦職業教育和職業培訓;大力推進校外實習基地建設,對承擔職業教育實習的企業,可掛牌作為職教基地並給予適當優惠政策,職業教育工作成績突出的企業應給予表彰;積極引進國(境)外優質職業教育資源。逐步建成和完善以職業教育為基礎、以高級技工教育為依託、社會各方面共同參與的高技能人才培養體系。
(二)發揮企業培養高技能人才的主體作用。企業要普遍建立定期培訓和技能考核鑑定制度,每年技能培訓考核鑑定人數不少於技術工人總數的20%。企業進行技術改造和項目引進,應按項目總額的一定比例提取職業培訓經費並列入項目預算。建立行業和重點企業職工技能狀況報告制度。指導國有和國有控股企業建立和完善職工培訓制度,切實加強企業職工技能培訓,大力開展職業技能競賽活動。
(三)加強高技能人才信息系統建設。建立高技能人才信息統計制度和人才資源信息庫,開展對高技能人才相關信息的統計工作,為高技能人才的培養、流動提供基礎信息支持,全面掌握高技能人才隊伍總量、分布、構成等情況;構築職業培訓網路管理平台,實現培訓信息、勞動用工的互通,為高技能人才的培養和職業技能鑑定工作的開展奠定基礎。
(四)嚴格就業準入制度。建立職業資格證書檢查的長效機制,定期開展專項檢查活動,對各相關單位落實就業準入、開展職業培訓等情況進行檢查、督促,幫助企業和勞動者自覺遵守職業資格證書制度。進一步將各類職業院校畢(結)業生、各類職業培訓機構的學員納入職業鑑定範圍,實行雙證就業,並逐步將範圍擴大到各類所有制企業和個體勞動者。
第二十條 農村實用人才的培養要切實抓好以下工作:
(一)科學規劃,明確目標。按照建設“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目標要求,進一步加強對農村實用人才的培養,對全市農村實用人才隊伍的數量、結構、分布等現狀進行認真的調查摸底,掌握面上情況,搞好分析預測,根據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目標,科學制定農村實用人才培養培訓規劃。
(二)強化培養,提升素質。每年選拔一批有一定基礎、具有較強帶動能力的農村實用人才,圍繞農村產業結構調整、農業產業化經營、農業科技推廣、發展效益農業、拓展非農產業、實現農村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進行有重點的培訓。依託各級各類農村勞動力培訓基地和農廣校,分期分批、分層次地組織拔尖農村實用人才參加基礎理論和實用專業技術培訓,不斷提高他們的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術水平。組織我市農業專家赴農村基層開展科技下鄉、智力支農活動,為農村實用人才傳授技藝、提供諮詢、開展幫扶,解決實際問題。聯繫高校、科研院所、科技諮詢服務中心等與區(市、縣)、鄉(鎮、辦事處)、村結成農業科技“對子”,進行科技成果轉讓、技術項目論證、科技諮詢和人才培養等方面的廣泛合作。
(三)完善機制,最佳化環境。通過報紙、廣播、電視等各種傳媒,加大對農村實用人才的宣傳力度,為農村實用人才的成長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研究制定和完善有利於農村實用人才資源開發培養的相關政策,為農村實用人才的成長創造良好的政策環境。進一步完善農村實用人才專業技術職稱評定辦法,對於獲得技術職稱的農村實用人才,經濟條件較好的區(市、縣)、鄉(鎮、辦事處)可給予一定的技術津貼;條件成熟的地區,可把農村實用人才納入享受特殊津貼專家的選拔範圍。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對實績突出的農村實用人才,可選派到高等院校或科研院所培訓,安排相關技術交流和工作考察,給予優先貸款,並在政治上給予幫助和關心。
(四)創造條件,搞好服務。動員社會各界力量,多渠道、多層次籌集資金,建立農村實用人才專項基金,用於對重點、示範實用技術的項目資助和對農村實用人才的培訓、獎勵等。對農村實用人才在項目發展、資金投入、產品銷售等環節上予以扶持。指導和組織農村實用人才成立各類專業技術協會、研究會,為他們開展科技交流、實用技術推廣提供方便。建立農村實用人才技術信息市場,為農村實用人才技術成果的轉讓、科技信息交流提供服務。積極做好農村經濟的引智引才工作。
第五章 保障機制
第二十一條 各級黨委、政府要高度重視“五大人才培養工程”,並將其納入各自工作的重要內容。市人才工作協調小組對“五大人才培養工程”牽頭負總責。高層次黨政人才及其後備隊伍的培養,由市委組織部負責組織實施;企業高級經營管理人才及後備人才的培養,由市經貿委牽頭,市國資委、市工商聯等相關單位配合進行;高層次專業技術人才的培養,由市科技局牽頭,市教育局、市衛生局等相關單位配合進行;專業化高技能人才的培養,由市勞動與社會保障局負責組織實施;農村實用人才的培養,由市農辦牽頭,市農業局、市蔬菜辦等相關單位配合進行。宣傳、統戰、人事、教育、財政等部門要積極配合,認真履行好各自在“五大人才培養工程”中的職責,形成上下協調、職責明確、各司其職、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第二十二條 強化管理,建立健全“五大”機制。
(一)建立和完善領導機制。根據管理許可權和人才類別的不同,逐步建立和完善對高層次黨政人才、企業高級經營管理人才、高層次專業技術人才、專業化高技能人才、農村實用人才的分級管理領導體系。
(二)建立和完善激勵保障機制。積極開發套用現代人才測評技術,完善人才評價手段和方法。建立以能力和業績為導向、定性分析與定量評價相結合、較為科學、易於操作的社會化人才評價機制,對不同行業不同領域的人才,制定不同的評價標準,努力提高人才評價的科學性、準確性、客觀性、公正性。針對各類人才的職業特點,進一步完善人才選拔任用機制。打破分配中的平均主義,逐步建立和完善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重實績重貢獻的、比較規範的、鼓勵競爭激勵貢獻的分配機制。積極推行技術、管理等生產要素參與分配,充分體現優秀人才的價值和地位。進一步完善人才獎勵政策,堅持精神鼓勵和物質獎勵相結合,建立以政府獎勵為導向、用人單位為主體、社會力量為補充的人才獎勵體系,充分發揮經營利益和社會價值雙重激勵的作用。
(三)進一步完善人才流動機制。鼓勵企業引才用才,扶持具有產業優勢或市場競爭力的骨幹企業和高新技術企業建立博士後科研工作站。暢通人才引進“綠色通道”,積極實施項目引才、事業留才,通過項目的實施,提供事業平台吸引國內外各類人才,尤其是採取來築講學、開展諮詢或科研活動、進行技術合作或技術入股等柔性流動方式,引進我市急需的高層次人才。
(四)建立和完善考核機制。
1、制定“五大人才培養工程”的具體規劃。“五大人才培養工程”的各責任單位要根據“十一五”人才開發專項規劃的目標要求,結合實際,制定高層次黨政人才、企業高級經營管理人才、高層次專業技術人才、專業化高技能人才和農村實用人才培養的具體實施方案,並報市人才工作協調小組辦公室備案。各相關單位要積極配合,按照實施方案,有計畫、按步驟、分年度地抓好落實。
2、進一步加強對“五大人才培養工程”的督促檢查。“五大人才培養工程”要作為重要內容納入全市人才工作目標考核,並與各單位年終目標考核掛鈎。各級各部門要高度重視,切實抓緊抓好抓實。市人才協調工作小組辦公室要加強指導和督促檢查,確保“五大人才培養工程”的各項目標任務真正落到實處。
(五)建立健全資金投入機制。各級財政要把人才開發經費列入本級年度預算,發揮財政投入的導向作用,在管好用好引導資金的同時,積極爭取國家、省的專項資金投入,拓寬資金投入渠道。研究制定社會融資培養人才等方面的政策,引導社會力量投入人才開發事業,鼓勵和支持用人單位、個人和社會多渠道多形式培養人才。加強對人才開發投入的巨觀引導和投入資金的管理監督,切實提高人才開發資金的使用效益,為“五大人才培養工程”提供資金保障。
第六章 附 則
第二十三條 本實施辦法由貴陽市人才工作協調小組負責解釋。
第二十四條 本實施辦法自下發之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