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概況,歷史,建築特點,貴德古城,
概況
貴德玉皇閣是明清的古建築遺存,始建於明萬曆二十年(1592年),建築包括玉皇閣萬壽觀、文廟、佛寺、關岳廟、城隍廟、民眾教育館(現為梨馨園)六個院落及古校場(俗稱隍廟場)和貴德古城。
廟觀相互毗鄰,占地面積61畝,總建築面積4915平方米,現存大殿11座,東西兩廡46間,鐘鼓樓4座,牌坊1座,亭子長廊23間,明清壁畫62平方米,明清建築彩畫940平方米。
貴德玉皇閣古建築群集儒、道、神為一體,摒棄門戶之見,相依並存,其格局國內罕見。
廟觀庭院以中軸線左右對稱,大殿廂房雍容大度,氣勢恢宏。
貴德玉皇閣古建築群規模宏大,歷史悠久,有較高的歷史文物價值和建築藝術價值。
歷史
貴德地處黃河谷地,早在四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其先民就生息繁衍在這片土地上。
在數千年的歷史長河中,貴德地區曾被羌、吐谷渾、吐蕃、蒙古和中原交替控制。
明洪武三年(1370年),征西將軍鄧愈率兵進占貴德,改貴德州為歸德州。
洪武九年(1376年)置必里衛,洪武十三年(1379年)貴德城築就,萬曆二十年(1592年)玉皇閣建成。
建築特點
玉皇閣建築包括山門、過廳、東西配殿和玉皇閣。
山門為中柱式硬山建築,明間中縫安通間門,兩邊砌牆,前後形成明廊;過廳亦為硬山建築,面闊三間,分心四柱,前後出廊;玉皇閣又名萬壽觀,是整個建築群之首,譽為“仙閣插雲”,通高26米,有凌空出世、昂首天外之感。
底面為正方形,基礎台基高1.4米,基礎台基上再砌高9.9米的磚包土築正台基,上起三層樓閣,一層金柱通接二層檐柱, 三檐柱坐在二層匝樑上,中間四根內金柱為三層通柱。
三層平板枋上安24攢五踩斗拱。整個大木結構榫卯互鎖,受力合理,承壓均勻,結構十分嚴密。
每層正面枋下均安通口龍鳳花板裝飾,一層門兩邊有六幅磚雕草花,雕刻細膩,寓意深遠。青瓦歇山頂吻獸齊全。
正脊中間有三尊青獅白象馱寶瓶,顯示著北方古建築的特點,加上富有地方特色的建築彩 畫,使整個建築顯得造型華美,富麗堂皇。
玉皇閣屬道教,三層樓閣中,頂層奉“天”,立玉皇神位,中層奉“地”,立土地神位,下層奉“人”,立皇帝牌位。“天地人”共奉,包含著“ 天人合一”的重要思想。
貴德古城
貴德古城築於明洪武八年(1375年),洪武十三年(1380年)告竣。城呈正方形,周長2278米,高11.7米,底寬9.3米,頂寬5米,夯築土城,夯土層約10公分。
城四面有馬面32個,南北正中設城門,均設有瓮城,頂有敵樓,城四周有護城河,是明初戰亂年代防禦性極強的軍事工程,現存東、西、北三面,城門、敵樓均無存; 文廟由欞星門(牌坊)、泮池、戟門、鄉賢祠、名宦祠、七十二賢祠和大成殿組成。
大成殿供奉孔子之神位,歷來為文人祭孔和集會的場所。是整個建築群體量最大的單體建築。九檁單檐歇山大木,面闊五間,分心四柱,甘青地方做法,柱徑碩大,翼角翹高,雖不施斗拱,前檐用地方做法“平枋假貓兒頭”,在前檐形成一個多層次的木雕裝飾,高大巍峨中顯出華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