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鱗毛蕨(變種)與原變種大羽鱗毛蕨(原變種)區別在於形體較小,孢子囊群位於羽片中部,不緊靠中肋。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貴州鱗毛蕨(變種)
- 界:植物界
- 分布區域:貴州三江口
- 植株高:1米
貴州鱗毛蕨(變種)與原變種大羽鱗毛蕨(原變種)區別在於形體較小,孢子囊群位於羽片中部,不緊靠中肋。
貴州鱗毛蕨(變種)與原變種大羽鱗毛蕨(原變種)區別在於形體較小,孢子囊群位於羽片中部,不緊靠中肋。貴州鱗毛蕨(變種)1特產貴州三江口。1...
貴州鱗毛蕨,本變種與原變種區別在於形體較小,孢子囊群位於羽片中部,不緊靠中肋。特產貴州三江口。形態特徵 本變種與原變種大羽鱗毛蕨(原變種)區別在於形體較小,孢子囊群位於羽片中部,不緊靠中肋。生長環境 生長於鐵杉林或雲杉林...
分布於中國陝西(佛坪)、河南、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灣、湖南、湖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雲南;日本、朝鮮、菲律賓和印度等國也有分布。生於林下濕地或岩縫中。繁殖方法 ⑴收集變異鱗毛蕨的孢子:先在酒精中浸泡25-...
貫眾(Cyrtomium fortunei J. Sm.)是鱗毛蕨科,貫眾屬多年生蕨類植物。該種以尊敬和紀念在中國工作的蘇格蘭園藝學家、植物收藏家羅伯特·福特尼而命名。植株高25-50厘米。葉簇生,禾稈色,葉片矩圓披針形,先端鈍。葉紙質,兩面光滑;...
荔波鱗毛蕨 荔波鱗毛蕨(學名:Dryopteris liboensis P. S. Wang, X. Y. Wang & Li Bing Zhang)是鱗毛蕨科鱗毛蕨屬植物。分布範圍 貴州
本變種外形與原變種相似,但葉柄和葉軸密被鱗片,葉軸鱗片棕色,披針形,葉柄鱗片深棕色至褐色,長圓披針形,可以區別。生長環境 金冠鱗毛蕨生長於海拔2600-3000米常綠林下。分布範圍 金冠鱗毛蕨產於雲南(鶴慶、賓川、大理)。
擬鱗毛蕨(Anisocampium cuspidatum (Bedd.) Yea C. Liu, W. L. Chiou & M. Kato),根狀莖短,直立或略斜升,先端密被深褐色線形鱗片;葉簇生。葉長可達1米;葉柄長30-65厘米,基部直徑達5毫米,疏被與根狀莖上同樣的...
分布於中國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南、廣東、廣西、貴州。日本也有分布。繁殖方法 孢子採集和土壤的準備:選取合適的奇羽鱗毛蕨小羽片,羽片背面孢子囊群蓋自然隆起,裡面的孢子囊群變為黑色,將這樣的小羽片裝入清潔密封的小信封,於...
產自浙江、江西、福建、台灣、湖南、湖北、廣西、四川、貴州、雲南。模式標本采自日本。據啟明鱗毛蕨 (Dryopteris chimingiana Ching in Jiangxi Sci. 8 (3): 47. 1990.) 原始記載“葉軸上的鱗片棕色,邊緣全緣或偶有一二短,羽...
韭菜坪鱗毛蕨 韭菜坪鱗毛蕨(學名:Dryopteris jiucaipingensis P. S. Wang, Q. Luo & Li Bing Zhang)是鱗毛蕨科鱗毛蕨屬植 物。分布範圍 貴州。
為陸生中型蕨物。植株高約60-80厘米。根狀莖橫走。葉近生或遠生,葉柄貼生卵圓披針形鱗片;葉片長圓針形,葉乾後黃綠色,紙質,兩面光滑無毛。孢子囊群圓形生於中肋兩側;囊群蓋圓腎形,紅棕色。產貴州、雲南。生於常綠闊葉林下...
國內分布於甘肅,四川西南部,貴州,雲南,西藏;國外分布於尼泊爾、印度。形態特徵 植株高約60—80厘米。根狀莖橫臥或斜升,被褐棕色卵圓形鱗片。葉近生或簇生; 葉柄長20—30厘米,禾稈色,基部貼生褐棕色、褐色卵圓形鱗片,向上近...
華南鱗毛蕨(Dryopteris tenuicula Matthew et Christ)是鱗毛蕨科鱗毛蕨屬植物。根狀莖橫走,連同葉柄基部有深棕色披針形鱗片。生於密林下或溪邊濕地,海拔100-720米處。性喜溫暖潮濕。分布浙江、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形態...
產山東、山西、河南、陝西、甘肅、江蘇、安徽、浙江、福建、江西、湖北、湖南、貴州、四川及雲南,朝鮮半島及日本有分布。栽培技術 兩色鱗毛蕨兩色鱗毛蕨對溫度適應性較強,分布於北緯22o-52o之間,對日照長短不敏感,但對土壤水分和...
優雅鱗毛蕨(原變種),株高1米,葉片長為60-80厘米。形態特徵 植株高達1米。根狀莖直立,連同葉柄基部密被深棕色卵圓形鱗片。葉簇生;葉柄長為葉片的1/2,禾稈色,疏被卵圓披針形深棕色鱗片;葉片長圓披針形到三角狀披針形,長...
分布於中國遼寧、甘肅、陝西、山東、江西、河南、湖北、四川、貴州和雲南東北部。生長於海拔1000-1300米的陰濕地雜草叢中。該種在野生狀態下終年常綠,耐蔭性又強,是一種良好的室內觀葉植物,亦可作園林地被植物,其葉片作切花襯材。
分布於中國江蘇、安徽、浙江、福建、台灣、湖南、湖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雲南。日本、朝鮮和中南半島也有分布。生林下。黑足鱗毛蕨的全草藥用。有清熱解毒,生肌斂瘡之功效。用於目赤腫痛,瘡瘍潰爛,久不收口。(概述圖參考來源...
邊緣齧蝕狀,早落。孢子赤道面觀豆形,周壁形成少數肌狀褶皺。生長環境 生長於海拔500-2500米的山谷闊葉林下陰濕處岩隙。分布範圍 分布於四川、貴州、雲南東南部、東北部及西北部。模式標本采自雲南東南部馬關八寨。
不靠近小羽軸和中肋;孢子囊群蓋圓腎形,紅棕色,全緣,宿存。生長環境 生長於海拔1100-2300米的溝邊林下。分布範圍 國內分布於台灣、廣西、四川、貴州、雲南。國外分布於印度、尼泊爾、錫金、緬甸、泰國、越南。
分布於中國、朝鮮、日本、越南、印度北部及西北部;在中國分布於吉林(磨盤山)、陝西南部、甘肅南部、山東、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灣、河南(西峽)、湖北、湖南西部、廣西(龍勝)、四川、貴州、雲南、西藏東部及南部。生長於海拔...
分布於中國山東、江蘇、浙江、江西、福建、河南、湖南、湖北、廣東、香港、廣西、四川、貴州、雲南、西藏。日本、朝鮮也有分布。生長在海拔300-1500米的山坡疏林下或灌木叢中。闊鱗鱗毛蕨的根莖藥用。性味苦、寒。有清熱解毒,平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