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省貞豐縣水銀洞金礦外圍詳查

《貴州省貞豐縣水銀洞金礦外圍詳查》是由貴州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一〇五地質大隊、貴州紫金礦業股份有限公司、貴州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中國科學院地球化學研究所、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擔任主要完成單位,劉建中、陳景河、陳發恩、楊成富、王澤鵬、夏勇、付芝康、趙平、劉艷、靳曉野擔任主要完成人的一項科技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貴州省貞豐縣水銀洞金礦外圍詳查
  • 主要完成單位:貴州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一〇五地質大隊、貴州紫金礦業股份有限公司、貴州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中國科學院地球化學研究所、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 主要完成人:劉建中、陳景河、陳發恩、楊成富、王澤鵬、夏勇、付芝康、趙平、劉艷、靳曉野
  • 等級:二等
  • 獲獎序號:20190030
  • 獲獎證書編號:國土資源科學技術獎
  • 獎種:國土資源科學技術獎
項目摘要
水銀洞超大型金礦床包括水銀洞金礦採礦權(中礦段)和水銀洞、簸箕田1、簸箕田2、者相二等4個探礦權組成,本次報獎的水銀洞金礦外圍由水銀洞、簸箕田1、簸箕田2等3個探礦權組成。2004年以來,產學研協同創新,開展“大尺度-大面積-大深度”成礦預測與找礦實踐,實現區內隱伏礦(埋深200 -1400米)找礦重大突破。主要成果如下:
1.發現和定義構造蝕變體,總結了控礦規律,建立了成礦模式。構造蝕變體(SBT)是指茅口組與龍潭組之間存在一套深灰色強矽化角礫狀蝕變岩及角礫狀粘土岩或角礫狀凝灰岩組合,是區域構造作用與熱液蝕變作用形成的構造蝕變岩石,呈面狀廣泛分布於貴州西南部台地相區,本身就是金礦化體,是重要的找礦預測標誌。金礦體呈層狀多層疊置賦存於背斜核部附近800 -1500米狹窄範圍內龍潭組層狀碳酸鹽岩和構造蝕變體中,金礦體與背斜緊閉程度、背斜樞紐起伏密切相關。建立了構造蝕變體為核心的與隱伏花崗岩有關的成礦模式。
2.構建了卡林型金礦隱伏礦找礦“五合一”技術體系。創新構造地球化學弱信息提取技術和優選出有效的地球物理勘查方法,系統建立了“成礦模式/找礦模型(理論)+音頻大地電磁測深(控礦構造格架/含礦體埋深)+構造地球化學剖面/掃面(元素組合/深部成礦弱信息)+鑽探(深部勘查手段)+組織(有效的組織)”的“五合一”技術體系。
3.開展找礦預測,圈定找礦靶區,實施工程化驗證。創造性地在灰家堡背斜東段開展“大尺度-大面積-大深度”找礦預測和工程驗證,在長8000米、寬2000米範圍內,設計鑽孔30個,鑽探進尺30000米,見礦鑽孔29個,見礦率高達 96%,礦體埋深200-1400米,拓展了貴州固體礦產二度找礦空間。
4.統一部署、統一實施,詳查新增(332+333)資源量176噸,使水銀洞超大型金礦床躍居同類型金礦中國第一、世界第十。截止2016年底,水銀洞金礦外圍累計施工鑽孔546個,進尺38.22萬米,投入資金2.42 億元,新增(332+333)備案資源量176噸,潛在經濟價值580億元。使水銀洞金礦床累計查明金資源量290噸(備案333以上256噸),達到超大型規模,躍居同類型金礦中國第一、世界第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