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關於加強防災減災救災工作的決策部署,提升全省防災減災救災能力,依據《國家綜合防災減災規劃(2016—2020年)》、《貴州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以及有關法律法規,制定本規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貴州省“十三五”綜合防災減災規劃
- 制定依據:《國家綜合防災減災規劃(2016—2020年)》、《貴州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
一、現狀與形勢
(一)“十二五”期間防災減災救災工作成效
“十二五”期間,我省自然災害頻發多發,不同程度遭受了風雹、洪澇、乾旱、地震、地質災害,部分地方重複受災。全省年均受災1648萬人次,緊急轉移安置40.17萬人次,因災死亡失蹤84人,倒塌房屋2.45萬間,損壞房屋21.58萬間,因災直接經濟損失145.89億元。尤其是2011年大面積嚴重“伏旱”、望謨“6·6”洪澇災害,2014年習水、赤水、石阡等地洪澇災害,2015年劍河“3•30”5.5級地震、雲岩“5•20”城區山體滑坡,以及雷山、松桃等地洪澇災害,給人民民眾生命財產造成重大損失。面對複雜嚴峻的自然災害,在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國家部委的大力支持下,各級各部門認真履行職責、密切配合、高效聯動,紮實推進防災減災“十二五”規劃項目和任務落實,全省防災減災救災能力明顯提升,年均死亡失蹤人口和直接經濟損失較“十一五”分別下降50.29%和1.29%。
一是防災減災救災體制機制和法規規章制度逐步完善。組建了省、市和部分縣級防災減災救災綜合協調機構,啟動深化防災減災救災體制機制改革研究,基本建立“政府主導、部門聯動、社會參與”的防災減災救災體制,形成聯席決策、會商評估、分工監測、統一預警、共同防禦的應急處置格局。相繼出台了《貴州省防震減災條例》、《貴州省森林防火條例》、《貴州省氣象條例》、《貴州省氣象災害防禦條例》等地方法規規章,出台了《貴州省自然災害防範與救助管理辦法》、《貴州省社會救助實施辦法(暫行)》、《貴州省抗旱辦法》、《貴州省突發事件預警信息發布管理辦法(試行)》,修訂了《貴州省防雷減災管理辦法》等政府規章。防災減災救災“一案三制”逐步完善。先後出台《望謨縣災後重建規劃》、《雷山縣災後重建規劃》等災後重建專項規劃,對災區災後重建工作和建立抵禦自然災害長效機制發揮重大作用。
二是自然災害監測預警體系和工程防禦能力進一步增強。民政、農業、水利、國土、交通、林業、地震、氣象、通信等部門監測系統和信息處置系統趨於完善。GPS、GIS、RS、北斗衛星等先進技術得到推廣套用。完成了省政府應急管理、地質災害氣象、洪水災害氣象、水文氣象、雷電監測、農業氣象災害、森林火險等自然災害監測預警系統建設,災害預警時效性增強,應急指揮能力和部門協同作戰能力進一步提高。加強病險水庫除險加固、中小河流治理、地質災害隱患綜合防治和基本農田建設,工程防禦能力明顯增加,非工程減災措施落實到位。
三是應對自然災害綜合保障能力大幅提升。全省防災減災救災投入較“十一五”時期增長52.84%,其中,生活救助資金增長71.95%,救助人數增長12.35%。實施了石漠化治理、校安工程、黔中樞紐等重大項目。民政系統新建1個省級、6個市(州)級、30個縣級救災物資儲備庫,建成環保、交通、紅十字等省級應急物資儲備庫,基本形成救災應急物資儲備體系。組建成立省減災委專家委員會、省消防安全委員會,軍地聯合組建了防震減災、防汛抗旱、地質災害、通訊、森林等災害應急救援隊伍。省、市(州)及26個縣成立了減災中心。民政、國土、氣象系統的災害信息員實現村(居)全覆蓋。創建“全國綜合減災示範社區”175個,省級示範社區205個。新建城鄉應急避難場所700餘處。創新建立氣象預警手機簡訊免費登記用戶1086萬戶。社會組織在災害搶險救援和災後救助中發揮了積極作用。
四是災害風險分擔機制逐步建立。全面實施政策性農房災害保險,從2014年10月起,各級財政每年投入8500餘萬元,為全省800萬戶農戶提供1萬元以上基本農房保險保障,保費投入比“十一五”增加1.89億元、理賠增加1.42億元。森林保險工作全省鋪開,提供風險保障1675.83億元,保費投入4.87億元,理賠6208.35萬元。開展了烤菸、水稻、能繁母豬等我省主要種、養殖業保險。探索開展自然災害公眾責任險,社會公眾自願投保率逐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