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民間助學促進會從2002年至今,足跡遍及黔中大地,走訪了幾十個鄉鎮、上百個村、上百所學校、上千名孩子,為貧困學生送去了學費生活費和大量的學習及生活用品,為貧困地區修建學校、橋樑和圖書室等,讓上萬人次學生在課堂更好的學習。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貴州民間助學促進會
- 理念:讀好書·做好人
- 價值觀:理性·真誠
- 原則:以精神關懷和文化傳承為主
建設宗旨,企業文化,原則,使命,傳承,理念,價值觀,組織機構,組織制度,管理方法,捐助方法,助學項目,
建設宗旨
使每個孩子都有受教育的權利
使每個孩子都能受最好的教育
用心去力所能及的幫助真正需要幫助的孩子。
企業文化
原則
助學資助原則:以實地調查為立項和資助的前提,堅持回訪跟蹤和持續資助。
助學行為原則:以精神關懷和文化傳承為主,同時輔以物質關懷。
助學工作原則:以孩子們的真實需求為導向,以有效幫助孩子們成長、成才、成人為導向。
助學關係原則:不做政府困難和麻煩的製造者。
使命
幫助孩子們更好地讀書和讀更好的書
傳承
力所能及的幫助真正需要幫助的孩子
理念
讀好書·做好人
價值觀
理性·真誠
組織機構
決策機構:理事會
執行機構:幹事處
項目統籌機構:項目部
組織制度
管理方法
通過相關地區的團委、教育局、村委、學校、老師、志願者推薦,貧困者申請等方式獲得貧困學生資料;
學生資料包括:姓名、性別、民族、出生年月、就讀學校及年級、學習成績、聯繫電話、孩子想法、學費來源,家庭地址、成員、勞動力、財產、土地、環境、牲畜、收支,學校建議等;
定期或不定期組織志願者調查組對資料進行入戶調查核實,確保資料的有效性、真實性,並進行評估,確定是否真正需要幫助和幫助的形式及程度,再通過回訪,實施監督,保證每筆捐款準確到位。
捐助方法
以一對一、一對多、多對一的,面對面的方式為主。志願者會同當地團委、教育局、村委、學校、老師等安排、監督資金的發放使用,並定期在網上公開供社會人士監督,任何網友和捐贈者有權對資金的使用提出疑問。
一對一捐助:您可以從調查組調查、核實、評估,確定出來的待助學生名單里挑選一個或多個您喜歡或認可的孩子,指明資助他們完成一定階段的學習;
多對一捐助:幾名以上捐助者聯合起來,按一定比例共同資助一名貧困學生;
捐贈者還可以定向捐助已調查確定的某個項目或項目點的全部或部分;
自由捐助:您未具體指明資助對象的捐款,我們將用來資助那些真正需要幫助,但還沒有捐助者定向幫助的孩子和那些曾經被捐助過但是由於捐款人客觀原因被中斷了捐助的孩子,或者用來資助還沒有定向捐助的項目。
附:捐助各年級每學期的學費(九年義務教育可兩免一補,但大部分農民工子女在城市邊緣並不能上公立學校,他們只有回農村在當地上學才能享受兩免一補,由於農民工這一弱勢群體的特殊性,很多時間他們不能回農村上學,也不能在城市上公立學校,只能在城市邊緣上辦學條件相對較差的私立學校,還是得交學費等費用)
助學項目
山里孩子看世界項目
在貴州偏遠的農村,很多孩子沒有見過外面的世界,不知道城市的高速發展,也不知道自己今後的目標和方向何在,有的甚至不知道讀書為了什麼,或是知道讀書希望能考大學,但卻不知道大學是什麼樣子!
在一次助學活動中,我們問六年級的同學,“有夢想的同學請舉手!”,全班只有三個孩子舉手,再問其中一個孩子,“你的夢想是什麼?”他說:“好好學習,出去打工。”我們愣住了,“你不想上大學嗎?”,孩子說:“打工就有錢。”
我們又問:“想走出大山的同學請舉手!”,這時,全班都舉了手。原來他們的夢想就是走出大山。走出大山後卻不知道做什麼,或者說不知道怎么才能走出大山。我們強忍著眼淚,原來走出大山都是一種夢想?物資上的東西只能解決他們一時的問題,他們更需要的是心靈上的關懷,思想上的改變,更需要一個目標和夢想!
為此,助學會一直在做一個項目就是“山里孩子看世界”。通過組織偏遠山區的孩子到貴陽,參觀大學、科技館、機場、超市、公園、戶外拓展……通過互動遊戲和交流,讓山區孩子走出大山感受城市和現代科技的發展和真實面貌;重新認識自我,認識世界;激發個人潛能,提高學習動力,提升個人自信心;樹立目標和自信,播下夢想的種子。通過這樣一個活動,使孩子們:感知世界·感受愛心·感恩生活·樹立自信·放飛夢想。
鄉村老師心智德育提升計畫
老師:在我們的人生成長過程中擔當著重要的責任與角色,是學習的引路人和人生的引導者。為人師表,良師益友。
在我們身邊有一群特殊的老師——鄉村老師,這一平凡而又令我們肅然起敬的群體,撐起了農村基礎教育的藍天。鄉村老師的清苦是我們難以想像的:工資沒有保障、大多要邊種地邊教書還不能維持生計、一個老師包班甚至包校、至今還有鄉村國小只能以代課教師維持運轉。
這些鄉村老師普遍只是國中文憑或高中,自身學識不足,加上受經濟條件和信息缺失等主客觀限制,作為一名鄉村老師沒有再學習的意識和機會,有的甚至一輩子沒有到過省會城市,不知道外面的世界發展有多快,可想他們教給孩子們的也是非常滯後的東西。
教育資源配置極不平衡,嚴重影響鄉村孩子的教育成長。在助學過程中,我們時常看到孩子們的眼神是呆滯、木訥和沒有靈氣,甚至一句謝謝都不會說出口。這對孩子們不公平,也對鄉村老師是一種不公平。我們的孩子、我們鄉村教育不應該輸在起跑線上。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
今年暑假,我們終於對貴州鄉村老師的培養走出了堅實的一步,策劃組織“首屆鄉村老師心智德育提升計畫”。組織了19人的鄉村老師團隊,參加了國家教育部語言套用司主辦、北京季謙教育諮詢中心承辦的“相約論語一百”千人公益夏令營活動,在北京學習了一個月的中華傳統文化和兒童讀經教育理論。
通過在北京一個月的密集學習培訓。老師們真正認識到教育的本質與目的,對自己過去的教育工作進行了反思,並對自己今後的教育事業有了新的思考和規劃。老師們普遍收穫很多,改變很大。活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正是貴州鄉村老師們質樸上進的精神,打動了參加活動的所有人。北京季謙中心決定,希望明年培養更多的鄉村老師,面向全國組織千名鄉村老師大型公益夏令營活動。
為了更多的改變鄉村老師們的現狀,助學會希望:整合匯集更多了愛心資源,計畫2011年培養100名甚至更多的貴州鄉村老師。
倡議更多的熱心人士和企業共同參與貴州鄉村老師的培養!提升鄉村老師心智德育!改變鄉村教育落後的現狀!
資助高中啟恒生項目
高中——人生重要的轉折與夢想時期。這個時期開始獨立思考自己的明天,開始計畫要考什麼樣的大學和今後要做什麼樣的人。
然而,貧困高中生卻是一個經常被忽略的群體!高中生不能申請助學貸款,也很少有學校補貼或勤工儉學的機會,也不能享受兩免一補政策。
貧困高中生上學難的問題日益凸現,這些學生中間有的來自下崗職工家庭、貧困山區家庭和殘疾人家庭,有的單親甚至失去了雙親……
能上高中,他們綜合素質相對較高,中考成績優秀,國中階段被評為優秀團員、優秀學生幹部和三好學生,有的獲得過各種競賽名次。
高額的學費、生活費、資料費,壓得貧困高中生及父母氣都踹不過來,常常在輟學或失學的邊緣掙扎,迫切希望社會關心、援助高中貧困生,資助已完成義務教育、因家庭貧困而願意繼續深造的高中貧困生。
我們之所以把高中貧困生稱之為高中啟恒生,是因為高中年齡作為人生的重要階段,很多思考和主見開始形成,此時孩子的自尊、自信、自卑等心理尤其需要重視,故給貧困高中生的資助更多是以獎勵的形式發放,開啟人生永恆的希望與志向,故稱之為啟恒生。
高中啟恒生,一個承上啟下的人生重要轉折時期,需要你我的幫助,開啟人生永恆的希望!
援建鄉村國小圖書室
貧困地區的孩子上學往往幾經曲折、跋山涉水。可是當他們踏進校門,還是面對除了教科書之外無書可讀的困境。
如果說,貧困地區極不便利的交通絆阻了他們認知世界的腳步,那么,圖書的極度匱乏,無異於關閉了他們認知世界的精神之窗。
城裡的孩子不但可以隨時閱讀漫畫、童話、三國,還可以學習鋼琴、舞蹈、書法等等。可我們農村的孩子想閱讀一本課外書都成了奢望。渴望讀書,無書可讀。是沉重而令人心酸的對比,卻是這些孩子真實的現狀。
我們,能為他們做些什麼?
助學會過去的助學過程中認識到,在我們的很多鄉村國小沒有圖書室,或是有很簡陋的圖書室也沒有更新圖書,有了圖書室也沒有效的管理和運用起來。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課外閱讀對現在孩子的成長教育太重要!
基於此,助學會計畫未來幾年將在大量調查走訪的基礎上,按助學會的理念和宗旨對確需圖書室的貧困山區鄉村國小援建愛心圖書室。
為了山區孩子們能看上課外書,請力所能及的獻出一份愛吧!
資助農民工子女項目
人們都說農民工是社會弱勢群體,他們究竟有多弱?他們的子女又是怎樣的成長環境?
他們工作最累、最髒、最苦,但他們的工資卻是最少;為了生存、為了家人,他們生活在社會的底層。
一家兩代人的吃和住全都在租的一間10平方左右的屋子裡。密密麻麻而且髒亂的鋪蓋、亂七八糟的鍋碗瓢盆等,
他們經常為了省錢一頓飯吃兩個饅頭,有的是吃了上頓沒下頓。
孩子的問題永遠關乎未來。當都市的人們在為孩子怎樣才能享受優質的教育資源而煩惱時,“農民工子女”——這個處於弱勢地位的群體,渴望著能有一張安穩的書桌。
農民工的子女們大都年幼就承受著成人社會的各種壓力。教育不公平,心理創傷,生活困難等,都在困擾著這些孩子們的健康成長之路。
大量的農民工子女被拒之於公辦學校之外,只有選擇處於城鄉接合部的“農民工子弟學校”。由於這些學校大多數教學設施極為簡陋,師資力量極為薄弱,教學環境和教學質量更是不言而喻。
正是這樣一群社會弱勢群體,她們隨時有失學的可能,她們每天除了上學還要照顧自己和承擔家務,有的周末還去撿垃圾當背兜,她們每天都在為繼續上學和吃飽飯而苦惱。
她們需要你我及社會的關注與關愛,需要我們伸出愛心之手,溫暖她們那童真的心靈。
感謝您的關注!期待您的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