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民族大學地質災害防治工程研究中心

貴州民族大學地質災害防治工程研究中心是貴州民族大學下屬研究機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貴州民族大學地質災害防治工程研究中心
  • 所屬機構:貴州民族大學
貴州民族大學地質災害防治工程研究中心中心簡介
貴州省教育廳地質災害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以下簡稱“工程中心”)依託於科技實力雄厚的貴州民族大學,擁有國內一流的工程技術研究開發、設計和試驗專業人才隊伍,具有完備的工程技術綜合配套試驗條件,於2013年9月通過貴州省教育廳審核批准建立。
“工程中心”根據貴州環境地質災害特點,整合本校優勢資源,擬在地質災害防治工程技術、智慧型監控系統及其預測預警技術、環境治理與生態修復工程技術等3個方面進行攻關研發、系統集成、技術配套及工程化套用。同時,通過新技術、新方法的實踐,將“工程中心”建成為環境地質災害防治技術的科技創新基地、科研成果轉化基地、人才培養基地和科教服務中心。
環境地質災害調查、監測、評估、預警預報及防治研究已經發展成為當代地球科學的熱點領域,“工程中心”以貴州省喀斯特地區特有地質地貌為追蹤目標,協調“人-地-生”關係,從地質災害防治、智慧型監控系統和環境治理與生態修復等三個方面作為其主要研究開發內容。
1.地質災害防治工程技術研發
① 通過航空航天遙感資料、地形測繪、地理信息系統、野外調查等手段,對工程建築、水庫大壩、礦山開發、交通建設導致的地質體變形、位移進行定點觀察。在此基礎上建立地質災害風險評估體系,為全區域地質災害進行動態跟蹤、實時監控、綜合治理提供技術支撐。
② 綜合考慮,全面規劃,遵循標本兼治、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結合,在不同的季節選擇重點區域、重點地段進行地質災害預測、防治以及災害發生後的有效治理。
2.智慧型監控系統及其預測預警研究與套用
地質災害預測的基礎是充分掌握地質災害形成條件和活動規律,運用科學的預測理論和方法。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工作:
① 基於GIS的地質災害危險性分析與預測
基於GIS的統計分析模型的地質災害危險性評價,並藉助相關統計分析軟體,解決危險性評價中因子的選擇、異質數據合併和各數據層疊加的權重問題,提高地質災害危險性區劃的精度和效率。採用地質災害確定性係數的方法,開展研究區地質災害影響因子的敏感性分析。建立邏輯統計分析預測模型,採用均質格線劃分,實現地質災害危險性的空間定量評價。
利用3G技術、自動化監測結合軟體處理技術,開展預報預警大型地質災害的研究,即“感測網”研究。套用並建立一個完整的地質災害系統監測點,主要由各監測參數設定的一體化監測站設備、現地通信設備、用戶自建的監控中心配合基於物聯網技術、雲計算的監測與數據匯集平台、多種多樣的用戶終端信息設備及套用軟體等主要部分組成。
3.環境治理與生態修復工程技術研究
研究環境治理和生態修復新技術、新方法,開發滑坡、不穩定斜坡與土石流等環境工程治理技術,如邊坡生態防護技術、新型高效濕地工程技術、礦山治理技術等,為地質環境評價、保護、恢復以及重建提供技術支撐。
三、貴州民族大學地質災害防治工程研究中心工程中心運行機制
“工程中心”根據發展目標與職能要求,設立技術委員會和常設機構,實行技術委員會指導下的中心主任負責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