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貴州民族大學生態環境工程學院
- 創辦時間:2017年5月
貴州民族大學生態環境工程學院是貴州民族大學下轄二級學院,位於貴州省貴陽市。辦學歷史前身為化學與生態環境工程學院資源與環境系、喀斯特濕地生態研究中心,2017年5月經學科重組後成立貴州民族大學生態環境工程學院。1學術研究學...
張建利,男,畢業於貴州大學,博士,副研究員,碩士生導師,現就職於貴州民族大學生態環境工程學院。2016年入選貴州省高層次創新型人才培養計畫(千層次)。貴州省自然資源廳自然資源領域專家(第一批),貴州省農村產業革命精品水果(百香果...
省級創新團隊:綠色化學與資源環境創新團隊 校級研究所:貴州民族大學電化學與儲能材料研究所 校級工程技術中心:貴州民族大學貴州特色生物資源工程技術中心、無機膜微粉塵捕集工程校級工程技術中心 科研成果 根據2022年2月官網顯示,學院教師...
貴州民族大學民族醫藥研究院是貴州民族大學下屬研究機構。貴州民族大學“民族醫藥研究院”立於2008年,是依託於貴州民族大學化學與生態環境工程學院(民族醫藥學院)設立的校級科研平台,是我校民族醫藥文化傳承和發揚的重要平台。現有專業技術...
貴州民族大學花溪校區坐落於山清水秀、被譽為“高原明珠”的貴州風景名勝區貴陽市花溪區。學校簡介 貴州民族大學創建於1951年5月17日,隸屬貴州省人民政府,是新中國創建最早的民族院校之一,是貴州省重點建設高校、貴州省人民政府和國家民委...
現有生物工程、園林、環境生態工程、茶學4個本科專業和園林工程技術1個專科專業。涵蓋工學和農學2個學科,在校學生共600餘人。有教學實驗室和科研實驗室12間,省級重點實驗室1個。有中國農業科學院植保所、貴州興藝景股份有限公司、清鎮...
2012年貴州民族學院更名為貴州民族大學,此時協會名也更改為“貴州民族大學綠科環保協會”。協會是在校團委和校社團聯的領導下,掛靠化學與環境科學學院。協會成立以來,一直秉承“珍愛生靈、節約資源、抵制污染、植綠護綠、美化校園、綠化...
啟動數位化校園建設工程,建立健全公共服務體系,進一步改善校園環境,縮小與全國先進行列民族院校的差距。(3)是“十二五”期間學校發展的迫切需要。貴州民族大學於2001年提出學校“五步走”發展戰略,經過“十五”、“十一五”的發展建設,...
同義詞 貴州工學院一般指貴州大學 貴州大學(Guizhou University),簡稱“貴大”,位於貴州省貴陽市,是教育部與貴州省人民政府“以部為主、部省合建”高校,是國家“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一省一校”重點...
環境科學的核心知識單元主要包括環境化學過程與效應、環境生物過程與效應、生態環境監測與評價;其他知識單元包括環境地學過程與效應等。工程學的核心知識單元包括環境工程原理、污染控制工程、污染環境修復、環境生態原理與設計等。具體教學內容由...
學院前身為2001年5月成立的貴州民族學院清溪學院,後更名為貴州民族學院人文科技學院、貴州民族大學人文科技學院。2021年9月,教育部致函貴州省人民政府,同意貴州民族大學人文科技學院轉設為獨立設定的本科層次民辦普通高等學校,並更名為貴陽...
貴州民族大學地質災害防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依託貴州民族大學高校資源,整合建築工程學院的師資力量、實驗教學中心和實驗室資源建設而成。以貴州地區特有的地質環境為研究對象,建成為政府機構提供防災減災技術諮詢、制定防災減災預案、推廣防災減災...
馮開禹,男,1958年8月出生,中共黨員,教授,貴州師範大學地理科學專業畢業,安順市第三批市管專家,安順學院首批教學名師和學術帶頭人,現任安順學院資源與環境工程學院院長(資源與環境工程學院第一任院長)。工作經歷 1975年8月——...
聯繫共青團工作,民族文化與認知科學學院、化學工程學院、機械電子工程學院、生態環境工程學院、民族醫藥學院和喀斯特濕地生態研究中心。根據工作分工對職責範圍內的全面從嚴治黨工作負重要領導責任,按照“一崗雙責”要求,領導、檢查、督促分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