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政府導向下的政府回應力研究

責任政府導向下的政府回應力研究

《責任政府導向下的政府回應力研究》是2015年8月1日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高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責任政府導向下的政府回應力研究
  • 作者:高娟
  •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 ISBN:9787516173183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責任政府的構建,必然要求政府及其官僚體系及時、直接、有效地對管轄範圍內的公眾訴求作出回應。而政府回應的能力建設,不但是樹立政府良好形象的重要途徑,也是政府履行公共服務供給職能的本質要求和責任,更為重要的是,政府回應力的建設不但有利於提高公共政策的合理性,並在此基礎上不斷完善政府的問責機制,更反映著中國民主政治的發展趨勢。
基於此,《責任政府導向下的政府回應力研究》的基本研究思路大致按照“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路徑展開。筆者立足於責任政府的視角,將論題確立為“基於責任政府導向下政府回應力研究”,嘗試從理論上探討政府回應力的價值取向、政府回應力測評體系,並運用個案,總結當前我國地方政府在回應力建設上所面臨的問題,在揭示其制約因素的基礎上,提出了構建回應型政府的基本策略。其基本研究內容如下:
在公共行政學的發展歷程中,對於政府回應的研究,交織共生著關注效率的管理主義與關注公平、民主的憲政主義兩種範式取向。而《責任政府導向下的政府回應力研究》所稱的“政府回應”,是指政府從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出發,按照法律規定,在其社會管理活動過程中,對公眾的要求和願望作出積極反應的過程及相關制度安排。而“政府回應力”,則是指政府在公共管理過程中對社會公眾及其他社會組織所提出的各種訴求作出及時和負責的反應與回復的能力。政府回應力的價值取向分為公平、正義、民主的義務價值和追求效率、包容性增長及科學、法治等實踐價值兩個層面。民眾與政府之間的權力代理關係是政府回應的邏輯依據;而“責任驅動”則是政府回應的流程模式內涵。
政府回應力測評體系應該包括測評主體、測評客體、測評目標、測評標準、測評指標、測評方法和測評報告7個構成要素。它具有實現和落實政府責任、提高政府治理效率、改善政府與公眾關係、提升政府效能四項特殊功能,其構建須遵循服務導向、職能依據和發展調整等原則,其構建的系統流程依次應為功能定位、方案設計、功能檢驗三個基本環節。政府回應力的測評就是要在政府回應的廣度、深度和效度3個維度對其回應的效率、效益、能力、服務質量、公共責任和顧客滿意程度等方面進行綜合評價。基於此,《責任政府導向下的政府回應力研究》構建了一個包括3個維度、8個類別和20個單項目標的政府回應力測量指標體系。
《責任政府導向下的政府回應力研究》選取了直面醜聞的武漢市經濟適用房“六連號”事件寫入政府工作報告、成都公交燃燒事件後三天五場新聞發布會的迅捷反應及深圳市南山區和諧社區建設中擴大參與的“雙向互動”制度創新3個典型案例,分別從回應過程、回應力評價及回應力建設3方面對前文關於政府回應力內涵、內容、流程、標準的觀點進行了實證驗證。3個案例對於政府回應力建設的啟示在於:地方政府應直面問題,務必及時回應民眾訴求,並採用區分性的回應策略,超脫案例具體事件來完善制度,政府危機公關必須實現信息公開化、透明化,以系統的制度創新予以回應基層社會矛盾或公眾利益訴求。
政府回應力的高下取決於公眾的需求與政府回應的均衡,而這一均衡需要在探究地方政府現實回應力建設所面臨制約因素的基礎上,提出改革策略(改變現有的資源配置)。《責任政府導向下的政府回應力研究》認為,中國政府回應力建設的制約因素為:責任政府的民主政治土壤貧瘠形成了閉鎖場域;以及由傳統行政文化的慣性影響所導致的政府對自身責任的知行困;而政治體制改革滯後則是阻礙責任政府構建,進而妨害政府回應力提升的現實深層動因。
《責任政府導向下的政府回應力研究》最後提出了責任政府導向下提升政府回應力的對策,即通過國家與社會關係的重塑實現責任政府的生態最佳化,通過行政倫理的重塑實現政府責任的主觀環境最佳化,通過組織結構的改造實現責任政府構建中的自我最佳化,通過完善電子化的政府回應平台加強責任政府的現代化技術保障,並建議以推進公眾的政治參與作為責任政府構建與政府回應力提升的核心任務。

圖書目錄

導論
第一章 理論闡釋:“政府回應力”的邏輯基礎
第一節 “政府回應力”研究的學科視野
一 管理主義的視野
二 憲政主義的視野
第二節 政府回應力的內涵透視
一 政府回應
二 “政府回應力”的概念與特徵
第三節 政府回應力的價值取向
一 政府回應力的義務價值分析
二 政府回應力的實踐價值分析
第四節 基於責任政府的政府回應框架
一 政府回應的邏輯依據:民眾與政府之間的權力代理理論
二 政府回應的流程模式:“責任驅動”
三 政府回應的技術關鍵:主動、透明、充分、迅捷
四 政府回應的時間序列:抓住“第一時間”與“最佳時機”
五 政府回應的著力點:負責任的官方與負責任的媒體
第二章 測量體系:政府回應力測評體系的構建
第一節 政府回應力測評體系的構成與功能
一 政府回應力測評體系的構成
二 政府回應力測評體系的功能
第二節 政府回應力測評體系構建的原則和流程
一 政府回應力測評體系構建的原則
二 政府回應力測評體系構建的流程
第三節 政府回應力的測評標準、指標與方法
一 政府回應力的測評標準
二 政府回應力的測評指標設計
三 政府回應力測評的方法選擇
第四節 政府回應力測評的實證分析
一 問卷調研的設計與實施
二 政府回應力廣度維度的實證分析
三 政府回應力深度維度的實證分析
四 政府回應力效度維度的實證分析
第三章 實證檢驗:政府回應力的案例分析
第一節 直面醜聞:武漢經濟適用房“六連號”事件
一 案例中的政府回應過程
二 案例中的政府回應力評價
三 啟示與反思:直面問題、直接回應、超越具體事件完善制度
第二節 反應迅捷:成都公交燃燒事故
一 案例中的政府回應過程
二 案例中的政府回應力評價
三 啟示與反思:信息公開透明與及時回應
第三節 擴大參與:深圳市南山區和諧社區建設
一 案例中的政府回應過程
二 案例中的政府回應力評價
三 啟示與反思:擴大參與、整合力量、區分回應、雙方受益
第四章 帕累托改進:政府回應力的制約因素分析
第一節 權威中心的閉鎖場域:責任政府的民主政治土壤貧瘠
一 政治議題中的權利與權力的倒置
二 無限全能型的政府權能理念
三 人治政治中的政府閉鎖
四 官員權力的閉合運作
第二節 傳統行政文化的慣性:政府對自身責任的知行困境
一 工具理性精神缺乏
二 “官本位”思想根深蒂固
三 家長製作風過盛
四 法治理念植入困難
第三節 政治體制改革滯後:阻礙責任政府構建的現實深層動因
一 政府管理制度的不合理造成了回應效能低下
二 等級授職體制導致了劣幣驅逐良幣
三 地方政府決策機制不健全,限制了政府回應能力的提升
四 地方政府管理方式的落後,制約著政府回應的提高
五 中國式的官僚制對社會需求的忽視
第五章 對策探討:提升政府回應力的路徑選擇
第一節 國家與社會關係的重塑:責任政府的生態最佳化
一 政治復興:回歸公共治理
二 政治發展範式變遷:政府回應模式的變遷
三 理性官僚制的正當性重建
第二節 行政倫理的重塑:政府責任的主觀環境最佳化
一 建立“政府回應”機制的邏輯起點:公共利益至上
二 “政府回應”主體培育的方向:具有“公共道德”的行政人格
三 “政府回應”機制建立的途徑:他律與自律
第三節 組織結構的改造:責任政府構建中的自我最佳化
一 扁平化的政府組織機構:擴大管理幅度,減少中間層級
二 參與式治理:縮短政府決策與執行的距離
三 壓縮層級:縮短政府與公眾的交流空間距離
第四節 完善電子化的政府回應平台:責任政府的現代化技術保障
一 以公眾為中心,建立電子政務發展架構
二 電子政務建設應從網路基礎建設向功能套用和社會服務層面轉變
第五節 推進公眾的政治參與:責任政府構建的核心任務
一 認清角色、明確責任、完善機制
二 積極引導、依法規範、有效回應
結論與展望
附錄
參考文獻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