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鬥爭

貨幣鬥爭,抗日戰爭時期,山東革命根據地排擠法幣、偽鈔,保護根據地經濟發展的一種鬥爭形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貨幣鬥爭
  • 釋義:山東革命根據地排擠法幣、偽鈔,保護根據地經濟發展的一種鬥爭形式
  • 所處時代:抗日戰爭時期
1938年11月1日“北海銀行”成立,發行北海銀行鈔(俗稱抗幣),與法幣等價流通。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軍為達到“以戰養戰”之目的,利用法幣向根據地攫取物資。1942年流入山東根據地的法幣達幾億元,大量物資被掠奪,引起根據地通貨膨脹,物價上漲。抗日民主政府進行了針鋒相對的鬥爭,停用法幣,禁用偽鈔,建立獨立的抗幣體系。貨幣鬥爭的基本方針是鞏固獨立自主的抗幣市場,穩定根據地物價,保障生產發展,安定人民生活。1943年冬抗幣與法幣比值為 1:6,根據地物價穩定下來。1945年8月,日軍投降,抗日民主政府在新解放區大量發行抗幣,又把幾十億元偽幣排擠出去,保障了解放區經濟的發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