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需求:理論、證據和問題

貨幣需求:理論、證據和問題

《貨幣需求:理論、證據和問題》是加拿大經濟學家戴維·萊德勒編著的經濟學著作,首次出版於1968年。

《貨幣需求:理論、證據和問題》共分4篇12章,作者以代數和幾何學的方法,集中探討了貨幣需求函式的不穩定性問題,其中包含了大量現代總供求分析的成分,書中對於數據問題和經濟數學技巧也作了專門論述,此外,對於總量經濟學中爭議較多的貨幣需求,特別是“調節存量”(buffer stock)問題,作者也提出了自己的見解。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貨幣需求:理論、證據和問題
  • 外文名:The Demand for Money:Theories,Evidence and Problems
  • 作者:戴維·萊德勒
  • 類別:經濟學
  • 首版時間:1968年
  • 字數:184000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創作背景,作品思想,作品評價,出版信息,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貨幣需求:理論、證據和問題》分為四篇,十二章,第一篇“巨觀經濟結構”,包括第1—3章,作者論述了不同巨觀經濟模型中的貨幣需求函式。第二篇“貨幣需求理論”,包括第4—6章,作者分析了各流派的貨幣需求理論。第三篇“數據資料問題和計量經濟學論點”包括第七、八兩章,分析了貨幣需求函式變數的定義以及用計量經濟學方法研究貨幣需求函式中的爭論。第四篇“貨幣需求的實證證據”包括第9—12章,是對貨幣需求函式的實證分析。

作品目錄

譯者的話
序言
第1篇 巨觀經濟結構
1 需求函式的作用
供給和需求因素分析
貨幣實例
2 物價水平固定的巨觀經濟模型中的貨幣需求
物價固定模型
LM曲線和IS曲線的移動
關於利率─貨幣需求關係的兩種假設
3 巨觀模型中的價格靈活性
引論
名義貨幣和實際貨幣
“總需求”曲線
長期“總供給”曲線
短期總供給
有關貨幣需求的問題
附錄A: 財富效應
第2篇 貨幣需求理論
4 概論
方法論的思考
可更替的理論探討
結論
5 古典學派、凱恩斯和現代數量理論
歐文·費雪的數量論觀點
劍橋研究方法
凱恩斯學派理論
弗里德曼和現代數量論
6 凱恩斯學派對貨幣需求理論研究的進一步發展
引論
交易動機
預防動機
投機動機
結論
第3篇 數據資料問題和計量經濟學爭論點
7 貨幣需求函式變數的定義
引論
貨幣的定義
收入和財富
期望收入
可更替資產的收益
貨幣的自身收益率
預期通貨膨脹率
函式中的其他變數
結論
8 計量經濟學爭論點
引論
識別問題
同時性
觀察值的時期和頻率
理算費用和短期貨幣需求函式
滯後因變數問題
個別實證和市場實證
結論
第4篇 貨幣需求的實證證據
9 證據概觀
提出的問題
證據的概括
10 持有貨幣的機會成本影響
利率作用的早期研究
較近期的成果
利率效應反論
計量經濟學論點
貨幣自身收益率
流動性陷阱及利率——貨幣需求關係的穩定性
利率的選擇
預期通貨膨脹的作用
結論
11 其他變數和穩定性問題
物價水平的影響
規模變數的選擇
實際工資、規模經濟和制度變化
貨幣需示函式的近期不穩定性
結論
12 試驗性結論
引論
貨幣需求理論證據的涵義
巨觀經濟證據的涵義
對貨幣需求函式近期不穩定性的闡述
最後的評論
文獻目錄

創作背景

20世紀60年代中期以來,西方出現了通貨膨脹日益嚴重的局面,許多經濟學家認為這種貨幣失控是由於金融創新導致貨幣需求函式不穩定,從而使貨幣當局無法像20世紀30年代那樣充分掌握貨幣需求函式所引起的。要重新認識和掌握貨幣需求函式,以便於貨幣當局有正確的決策依據,就必須加強對貨幣需求函式的研究,因此,在西方掀起了一個研究貨幣需求的熱潮。從凱恩斯學派、貨幣學派到合理預期學派等各種流派的經濟學家都捲入這一熱潮之中,研究貨幣需求問題的文獻也比較多。加拿大經濟學家戴維·萊德勒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貨幣需求:理論、證據和問題》便是在這樣的背景中創作出來的。

作品思想

巨觀經濟結構
第一章為需求函式的作用,作者指出,供給和需求函式的基本特徵包括三個方面:第一、面對一個特定供給函式的變動,決定需求的變數中至少有一個發生變動;第二、這些變數的變動程度取決於它們與需求量之間的關係;第三、供給函式的變動大部分是由需求函式的特點決定,但也受其他因素的影響。把這些基本特徵運用到貨幣供給和需求函式中,可以得出兩個重要結論:第一、貨幣的供給函式具有這樣一種性質,即政府能在相當有限的範圍內,通過操縱在其直接控制下的變數來控制貨幣供給量;第二、貨幣當局通過控制貨幣供給量減少可以對決定貨幣需求的某些變數,如利率、實際國民收入或一般的物價水平,來產生影響。
第二章為物價水平固定的巨觀經濟模型中的貨幣需求,作者首先分析了價格固定前提下影響貨幣需求函式的兩個變數利率與收入在IS—LM模型中的決定,以及IS和LM曲線變動對利率與收入的影響,進而分析了在兩種極端的利率下,貨幣供給量變動對收入的影響。作者認為,在一個既定的價格水平時,貨幣需求函式取決於收入和利率。貨幣需求隨收入的增加而增加。人們的資產在貨幣與債券中選擇時,貨幣需求隨利率的提高而減少。貨幣供給量完全在貨幣當局的控制之下,應作為一個外生變數。在價格固定的IS—LM模型中的均衡點決定貨幣需求函式所依賴的兩個變數的數值。貨幣供給的變動會引起利率與收入的變動。作者指出,這種變動大小取決於兩類因素。一是LM曲線移動的距離和斜率,斜率又取決於貨幣需求函式。貨幣供給增加,LM曲線向右移動,利率下降,收入增加。二是IS曲線的斜率又取決於消費和投資函式。總支出水平增加會使IS曲線向右移,在既定的LM曲線時,利率與收入都增加。關於利率與貨幣需求關係有兩種假設。第一種是在貨幣利率彈性為零時,收入越高,貨幣需求量越大,這意味著IM曲線是一條垂線。因為如果貨幣需求是利率的增函式而不取決於其他變數,那么,在貨幣市場均衡時,就只有一個收人水平。這時lS曲線變動的唯一影響就是使利率上升或下降。收入水平只取決於新的LM曲線的位置,而與IS曲線的任何特徵無關。這樣,如果去掉作為決定貨幣需求函式之一的利率,並使價格保持不變,那么,在使貨幣需求適應貨幣供給的變動時,實際收入就是唯一可調節的變數了。第二種是貨幣需求的利率彈性無限大,在某一利率水平時,貨幣需求是無限的,LM曲線是一條水平線,這時LM曲線的移動對利率與收入都沒有影響。由此得出,在某一利率時,如果人們希望無限地持有貨幣,則貨幣供給增加對收入沒有影響。
第三章為巨觀模型中的價格靈活性分析價格水平變動時,貨幣供給對決定貨幣需求的因素的影響。作者指出,在價格水平變動時要區分名義貨幣供給與實際貨幣供給。當名義貨幣供給量既定時,價格水平與實際貨幣供給量反方向變動。可以從總需求曲線和總供給曲線來分析價格變動的影響,先看總需求曲線。IS—LM模型能夠提供價格實際收入之間的關係。對於一個既定的名義貨幣供給量而言,價格越低,LM曲線就越靠右,均衡的收入水平就越高,由此產生使物價實際收入之間反方向變動的總需求曲線。對一條既定的LM曲線而言,任何使IS曲線右移的因素都會增加收入水平,從而使總需求曲線右移,名義貨幣供給量的增加有這種效應。當貨幣需求的利率彈性為零時,IS曲線的移動既不會改變實際收入水平,也不會引起總需求曲線移動。總需求曲線的位置變得完全有彈性時,在名義貨幣供給量既定的條件下,總需求曲線在較高的價格水平上向下傾斜,與較低的實際貨幣量相交,但在實際收入水平處變為一條直線。收入隨整個總需求曲線由任何使IS曲線向右移動的因素變動而引起向右移動,但不可通過名義貨幣供給量的改變而移動。再看總供給曲線。無論採取什麼精確的形式,總需求曲線本身無法明確表示貨幣變動所引起的實際收人和價格變動。這樣就需要總供給曲線。在一個資本存量不變的經濟中,產量隨勞動的投入而變動,勞動收益遞減。在完全競爭下,勞動的需求曲線由等於實際工資的勞動邊際產量而給出,勞動的供給也取決於實際工資。勞動供求曲線的交點決定了實際工資和勞動的投入,從勞動的總產量曲線可以得出產量。在完全競爭下,企業能夠銷售它在現行價格下所選擇的產量,總需求水平正好使銷售計畫得以實現。產量水平不受價格水平支配。總供給曲線在均衡的產量水平時是一條垂線。如果增加名義貨幣供給量,又使構成總供給曲線和IS曲線的所有因素不變,為了實現均衡,實際收入不變也使利率不變。利率必然確定在既定的消費和政府支出水平上,投資也恰好達到保證商品和勞務總需求與產量相等這一交點上。這決定了影響貨幣需求的三個因素中利率與實際收入要受到約束,只有價格水平的變動來恢復貨幣供求的均衡,可見名義貨幣供給量的變動將使價格同比例變動。作者由此得出兩個重要結論:第一、在短期內,物價水平是穩定的,貨幣需求函式中利率尤其重要。第二、在長期中,物價水乎是靈活的,可以保持充分就業均衡。
貨幣需求理論
在第四章概論中,作者指出,貨幣需求不同於一般商品需求,所以應該有貨幣需求理論。各種理論從不同的角度分析影響貨幣需求的因素,作者研究強凋的不是它們之間的相似性而是差異。
在第五章古典學派、凱恩斯和現代數量理論中,作者概述了這些貨幣需求理論的內容與差異。主要包括四種理論。第一、美國經濟學家歐文·費雪的貨幣數量論。這種理論是基於貨幣作為交易媒介的一種最完整最有影響的分析。從短期來看費雪方程式,即交易方程式MV=PT,導致這樣的結論:貨幣需求是交易水平的一個不變比例,而交易水平與國民收入也有一個不變的關係。這樣,貨幣需求與利率無關,只取決於收人和價格水平。第二、劍橋研究方法。劍橋學派研究貨幣需求函式的出發點與結論和費雪相似,只是途徑不同。劍橋方程M=KPY,在形式上也沒有包括利率,但實際上劍橋學派對貨幣理論的主要貢獻正在於引起人們注意利率可能是決定貨幣需求的重要因素。第三、凱恩斯學派的發展。他把貨幣需求分為交易動機、預防動機和投機動機,特別是引進了流動性陷井的概念。他強調了貨幣需求在總量上要受投機行為的支配。第四、米爾頓·弗里德曼和現代數量論。弗里德曼注意的不是分析人們持有貨幣的動機,而是分析影響決定貨幣持有量的因素。他分析了影響貨幣需求的財富和各種有關收益率,並用持久收入來代表財富。這是很重要的貢獻。
第六章凱恩斯學派對貨幣需求理論研究的進一步發展,作者論述了威廉·傑克·鮑莫爾詹姆士·托賓等人對凱恩斯貨幣理論的發展。這種發展包括:第一、更精確地分析了持有貨幣的交易動機。鮑莫爾提出了貨幣交易的平方根公式,這一公式把貨幣與存款轉變中要支付的擁金(b)作為貨幣需求函式的一個主要變數,並表明貨幣需求以低於交易量(T)的比例增加,這與貨幣需求取決於收入分配狀況和貨幣的規模經濟相關。第二、分析了決定預防動機的因素有利率、佣金和收支平均量的變動。第三、進一步說明了投機動機取決於個人財富、利率和持有債券的風險。這些深化了對貨幣需求函式的分析。
數據資料問題和計量經濟學論點
第七章為貨幣需求函式變數的定義,作者分析了貨幣需求函式的三種主要變數:規模變數、機會成本變數和其他變數。規模變數包括收入和財富。收入可分為過去收入、現期收入和期望收入以及持久收入,前兩種收入是已知的,期望收入是在理性預期基礎上形成的對未來收入的估算,持久收入是把前三種收入加權平均而得出。這些收入中,持久收入是穩定的,可用以代表財富。財富是個較複雜的變數,包括人力財富和非人力財富,前者無法估算,後者可用持久收入代表。個人持有的貨幣量不能超過其財富,並且有一個比率可使持有貨幣的效益最大。機會成本變數包括貨幣自身收益率、其它非貨幣資產的收益率和預期通貨膨脹率。貨幣本身的收益率與市場利率相關。其他資產收益包括股票、債券等的收益。預期通貨膨脹率則作為持有貨幣的成本而影響貨幣需求。其他變數主要是實際工資率,此外還包括制度,如非農業勞動力僱傭比例,人口和銀行機構比例,現金與貨幣總量比率,非銀行金融資產和總金融資產比率等。
第八章為計量經濟學爭論點,作者論述了對貨幣需求函式分析中的爭論。這些爭論包括:第一,識別問題,即對影響貨幣需求的各種因素進行確認,尤其是根據時間序列資料確認時的困難。第二、同時性。當經濟體系的內生變數作為貨幣需求函式右邊的自變數出現時,這些變數依次決定這一函式的其他方面,並且它也是由剩餘誤差來決定的,這就產生了同時性問題。第三、觀察值的時期和頻率。一個特定資料集的範圍要受到那種引起聯立方程組偏差的誤差的影響,而且與所經過的時期長度、個別觀察值的平均時間間隔有關。貨幣需求函式資料的可利用性和質量的檢驗在各國也不大一樣。這些都影響對貨幣需求函式的定量分析與檢驗。第四、理算費用和短期貨幣需求函式。理算費用指個人在長期內調整其貨幣量所必須的費用。這會影響短期貨幣需求。第五、滯後因變數問題。第六、個別實證和市場實證。
貨幣需求的實證證據
第九章證據概觀,分析了對貨幣需求進行實證分析中的困難。例如,貨幣自身收益率的確定、通貨膨脹的程度、非人力財富收入確定的困難、制度變動的影響等。
第十章持有貨幣的機會成本影響,分析利率作為持有貨幣的機會成本對貨幣需求的影響。凱恩斯主義者重視利率的影響,貨幣主義者早先則對利率的作用提出了懷疑,但後來也承認了利率的作用。許多實證研究也有不同的結論,但在這種研究中選擇哪一種利率顯然是重要的。考慮到貨幣本身收益和預期通貨膨脹這一些因素,可能得出的結論是:貨幣需求是穩定的,並和持有它的機會成本成反方向關係。
第十一章其他變數和穩定性問題,分析了物價水平、規模變數選擇、實際工資、規模經濟和制度變化等因素對貨幣需求的影響,說明了短期貨幣需求的不穩定性。因此,在短期貨幣需求函式內涵中尋找穩定的調節機制是根本無濟於事的。
第十二章試驗性結論是全書的總結。作者得出了三點結論:第一、貨幣需求動機的作用。根據實證研究,投機動機實際上是沒有意義的,而交易動機和預防動機是重要的,尤其對規模經濟分析十分重要。第二、貨幣需求函式與巨觀經濟的關係。貨幣需求函式對巨觀經濟是重要的。研究表明:貨幣供給的變動會影響總需求,並引起產量和物價的波動。貨幣需求與持有貨幣的機會成本相關,這對研究通貨膨脹下的貨幣量和物價水平相互作用有重要意義。第三、近期貨幣需求函式的不穩定性與制度問題相關。最後作者強調,這些結論是試驗性的。

作品評價

上海財經大學商學院副院長戴國強:《貨幣需求:理論、證據和問題》不但較為詳細地考察了貨幣需求函式及其中的三種變數,還比較全面地介紹和評價了20世紀以來的各種貨幣需求理論,堪稱是一本有關貨幣需求的綜合性論著。

出版信息

《貨幣需求:理論、證據和問題》原書名為《貨幣需求:理論與證據》,於1968年首次出版,並於1976年第二次出版。1985年,萊德勒對原著進行了修訂,增加了許多新的研究成果,以《貨幣需求:理論、證據和問題》的書名第三次出版。該書的中譯本由戴國強、王宏儒和余品真翻譯,1989年由上海三聯書店出版。

作者簡介

戴維·萊德勒,加拿大經濟學家。先後在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英國埃塞克斯大學以及曼徹斯特大學任教。後任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學經濟學教授。萊德勒為貨幣主義經濟學家,其代表作品有《貨幣需求:理論、證據和問題》《個體經濟學導論》《貨幣和通貨膨脹論文集》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